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测量与评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月刊

1674-1536

yclypj@126.com

0731-88090435

410012

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271号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内

教育测量与评价/Journal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期刊,重点面向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刊物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密切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推动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理论品位、实践指向、通俗表达”是本刊的风格追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课堂中学习机会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探索

    皇甫倩曹颖
    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供学习机会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构建智慧课堂中学习机会测评指标体系,以了解智慧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机会表现情况,对促进智慧教育的深度发展至关重要.以CIPP评价模式为指导,依据智慧课堂中学习机会的特点,构建智慧课堂中学习机会测评框架,经过修正、优化及赋权,最终形成测评指标体系,并据此编制调查问卷,对小范围智慧课堂中学生学习机会表现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卷可信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机会表现情况.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基于C IPP评价模式的智慧课堂中学习机会测评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智慧课堂学习机会教育信息化CIPP评价模式指标体系教育公平

    中小学生智慧课堂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韦伟张晓睿陈梦瑶丁象...
    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生是智慧课堂的参与者和受益人,其对智慧课堂的接受程度关系到智慧教育的落地与成效.借鉴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模型,设计中小学生智慧课堂接受度模型,并对A市15所中小学307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中小学生智慧课堂接受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小学生对智慧课堂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促成条件、感知趣味、个人创新等核心变量对中小学生智慧课堂接受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学段、信息技术能力在各核心变量对中小学生智慧课堂接受度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尽相同.有效推进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力:增强智慧课堂技术应用的便利性和体验感,强化智慧教学政策支持,推动并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和实施智慧课堂;重视并提升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夯实智慧课堂实施的技术基础;关注并利用六大核心变量影响,加强学情分析,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师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

    智慧课堂课堂接受度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转型

    基于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的智慧课堂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王昕琰张秀梅陈翠屏
    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课堂是实现教育智能化的主阵地,对智慧课堂中学生行为的分析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决策,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采集学生在智慧教学平台的日志数据,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从10个不同维度对学生在智慧教学平台中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学习者区分为高投入主动型、中投入被动型和低投入消极型.研究发现,这3类学生的学习行为大多偏向于被动发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更重视学科成绩提升,较少关注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提示教师在借助智慧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制定个性化的自主培优方案提高其学习效能感,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要开展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过程性评价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并依据学科特点为其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挖掘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教育数据挖掘学习行为特征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进路

    王庆如张海洋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落实监测结果的区域应用,如何推进监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聚焦"谁来用""用什么""怎么用"等痛点问题,回归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设计的基本逻辑,并在借鉴国际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经验的基础上,从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促进监测的延伸与下移、构建"3456"应用模式等方面着力,推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体系的构建.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结果区域应用体系"3456"应用模式"实证+"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习单元视域下教师作业评价统整意识:内涵厘清、主要特征与实践逻辑

    田莉胡嘉康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单元为核心素养时代学科育人实践的深化提供了新视角.作业属于学科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与实践形式,教师作业评价统整意识是主导学习单元评价变革的核心要素.学习单元视域下教师的作业评价统整意识表现为"目标—课标"互动意识、"任务—情境"创生意识、"过程—支架"进阶意识,并具有联结学习时空、内化学科实践方式、构筑学程等特征.学习单元视域下,教师的作业评价统整式设计应体现如下实践逻辑:把握作业价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明晰作业任务,衔接学科内容结构;使用作业结果,定位单元课型特征.

    作业评价统整意识作业评价学习单元学科核心素养过程性评价

    初中教师合作学习水平的差异分析及其提升路径

    曾佑来王越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教师合作学习的探究环理论为框架,编制包含3个因子11个题项的初中教师合作学习水平问卷.采用该自编问卷对571名初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合作学习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合作意愿维度分数最高,其次是合作行动和合作对话;教师合作学习水平在学校所在地区、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教龄、任教年级的教师在合作学习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合作行动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有效提升初中教师的合作学习水平,建议组建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合作学习组织,立足实践问题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对话;打破教师间心理壁垒,创设开放包容的教师合作学习文化氛围;鼓励异质教师合作,促进合作学习行动;丰富合作学习场景,提高合作学习素养;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提升合作学习意愿.

    教师合作学习合作意愿合作行动合作对话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的价值管窥与前景展望——基于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城市的实证研究

    霍紫莹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采集某试点城市29所初级中学2022年秋季入学的7年级5124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数据,使用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对这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增值评价.结果发现: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能够提供不限于学业增值评价的多维度反馈信息,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应纳入区域教育评价体系;SGP模型聚焦水平相似群体衡量学生的相对成长幅度,可有效避免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带来的评价偏颇,将它应用于区域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既可行又高效.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结果应用,发挥评价的诊断与改进提升功能,并在夯实评价基础、探索组合评价、加强统计方法研究、强化结果应用研究等方面进一步着力.

    增值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教育评价

    学习体验对高中生语文深度学习的影响:动机和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

    杨发光林江泽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与学习体验、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学生的深度学习水平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影响学生语文深度学习水平的因素,选取我国西部某地区240名高一学生,对语文深度学习及其与学习体验、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高一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水平受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体验等因素的协同影响;学习体验不仅直接影响语文深度学习水平,还通过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语文深度学习水平.为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丰富井深化学习体验;关注"教—学—评"的整合性、多样性和多元性,借由语文实践活动的切实开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重视语文学习策略的补偿教学,在语文实践中丰富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经验.

    语文深度学习学习体验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父母教育期望与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

    付双双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项目数据,以初中生学业成绩为因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讨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期望、亲子关系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这些变量在农村与城市初中生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对城市初中生来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且父母教育期望与亲子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而对农村初中生来说,父母教育期望与亲子关系发挥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此,建议加大政策宏观把控,发挥农村教育主体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合理表达教育期望、构建融洽的亲子关系;关注处境不利学生群体的学业成绩,实施教育帮扶计划.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初中生学业成绩父母教育期望亲子关系

    本刊2024年主要篇目索引(括弧内依次为期数、起始页码)

    110-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