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观察(上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观察(上半月)
教育观察(上半月)

月刊

2095-3712

教育观察(上半月)/Journal Survey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高校线下"金课"建设的探讨——以常州工学院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为例

    时翔李晓芳陈健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旨在助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与技术支持.地方高校线下"金课"建设要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加强"两性一度"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紧密结合地方传承与发展,产教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别具区域特色的地方高校线下"金课"建设道路.

    地方高校"金课"建设"两性一度"通信电子线路

    基于PBL教学法的高职院校教育类微课程开发研究

    陈健敏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暴露出微课程问题意识不强、教师主导突出、开发效果未达预期的问题.基于PBL教学法的高职院校教育类微课程开发应遵循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教育问题的情境性、反映教育问题的持续改进的三大原则,开发流程包括前端问题分析、过程内容设计、微课制作应用、评价问题解决在内的四个连续的基本环节,以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类微课程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高职院校微课程教育类课程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基于柯式四级评估模型的视角

    杨漫漫于杨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柯式四级评估模型为理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意见平均法得出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四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评估模型指标体系,检测J大学2022 年度教师培训项目的整体实施效果发现,该校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项目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提升:大力创新与教师教研科研成果输出、学生学习成绩相关的学术水准提升类项目,提高教师项目参与的满意度;积极谋划与组织氛围、领导认可相关的价值认同类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培训实效;科学设计与自我效能感、交流能力相关的个人素质提升类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努力创建与班级整体氛围相关的教法完善类专业发展项目,帮助教师掌握创建良好班级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与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教学发展中心柯式四级评估模型

    新形势下提升广西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探析

    苏敬杰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不断推进,资助育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的发展历程,分析广西高校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对做好新形势下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广西高校的资助育人模式主要有精准资助、职业发展导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政策宣讲激励四种模式.然而,由于广西人力资源短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方面存在区域性不足,导致广西资助育人成效不佳.因此,可以通过健全资助育人机制、加强资助队伍建设、拓宽资助宣传渠道、搭建多元育人平台提升广西高校资助育人成效.

    广西高校资助育人立德树人

    基于SWOT分析的地方本科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研究

    陈新秀何利娟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1+X"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新制度,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难得的机遇:综合办学水平较高,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教育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高校实践探索案例示范不断涌现.但是,也存在对"X"证书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及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有待深化等问题,并面临专项资金缺乏,课证融通、学分互换机制不健全等挑战.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对"X"证书的认知;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深化交流合作,多途径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SWOT分析地方本科院校"1+X"证书制度

    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的内涵、挑战与路径

    韩欣芝
    63-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职学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教师国际化建设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国际化元素融入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构建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三个维度的高职学生国际视野指标体系加以改进,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建设应从高职院校治理顶层设计、打造国际化教师团队和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标准三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注重职能统筹,完善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教师国际化思想觉悟,树立师资国际化理念;对标国际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国际化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标准.

    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教育国际化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基于G大学的调查

    刘君梁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G大学182 名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实验操作太难;虽然参与科研项目比例高,但与校内导师沟通较多,与校外导师沟通较少;研究生就业倾向于大中城市,对未来职业的发展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高校培养目标与劳动市场需求不匹配、研究生理论研究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均衡、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指导不平衡、研究生在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为此,高校应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协同建设双导师教学团队,完善研究生奖助评价体系.

    新工科建设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陈晖孟祥磊黄镇财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高计划"政策推动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遵循相近论与合力论的组群原则,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为核心,建立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促使各专业间的知识体系交融,形成完整的专业群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助力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专业群建设提升了产教融合的程度,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群产教融合

    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叶春珍
    75-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还存在国际化人才需求调研不足、国际产教融合项目数量不多、国际化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规范、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和高职院校学生国际化水平较低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深入开展国际化人才需求调研、深度推进国际校企合作项目、科学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扎实推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外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外语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影响力

    医药高校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实践

    钱锡红温珍和建新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药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中开设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至关重要.现阶段,该课程在我国医药高校开设的比例较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课程定位模糊、方法训练不足、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单一、针对性教材缺失等问题,高校应从明确课程定位、丰富授课形式、精选授课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完善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实践为医药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提高学生管理研究素养、推进医药高校研究方法类课程发展有重要作用.

    管理研究方法医药高校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