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

黄新宪

双月刊

1004-1109

0591-87272726 87842091

350003

福州市五四路217号

教育评论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中外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思想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教育史、教育改革、各级教育、教育综述等。读者对象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汪金英李宜申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和社会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凝心聚力的精神之源.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批判性价值和认识论价值.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融入需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旨归理解文化使命与担当,以"两个结合"为支撑阐述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文化自信为取向把握文化共识与引领.在把握核心要点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内容融入体系,创新内容的融入传导方法,拓展融入的实践空间维度,有助于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青年学生的价值认同与实践践行.

    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政课青年学生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

    董梦琪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魂,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文化思想成果一脉相承,对我国新时代的文化建设经验进行深刻总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党的领导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王小慧夏小华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化理论创新性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了意蕴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蕴一定的价值向度,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育担当新文化使命的时代新人.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厘清融入教学的内容要点,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工作指向,确保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的知识性、学理性和价值性.从深化学理研究、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实践运用的可靠路径出发,能确保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效、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政课教学高校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着力点

    王艳玲李亚迎丁伟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项迫切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从理念、原则、路径三个基本着力点把握: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总体理念;依循"文史结合、知行合一、虚实结合"的基本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实施路径,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入耳、人脑、人心.

    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政课教学着力点

    数字化赋能高校教学评价转型的表征样态、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

    赵幸卜怡凡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赋能教学评价转型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数字技术与教学评价融合呈现出评价理念创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精效化、评价结果数智化的新特点.然而,实践中数字化赋能高校教学评价转型面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评价主体数字评价素养有待提升、数字技术应用缺乏伦理规约、教学评价方式陷入技术迷思、教学评价结果缺乏长效改进等问题,这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为此,应从重构教学评价理念、提升评价主体数字素养、明确评价数据使用边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引领、构建数智化的评价反馈机制五个维度优化教学评价转型路径.

    数字化赋能高校教学评价转型人的现代化多元共治数智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主体自觉研究

    谭正航尹珊珊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效果持续趋好,但面临高校难以全面支撑办学自主权落实、政府过度干预办学自主权行使、社会对办学自治权运行支持功能有限的难题.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主体自觉不足.强化主体自主是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效果的基本路径.为此,应以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为指引,促进主体价值认同、增进主体互信、培养主体责任精神及完善主体自觉保障机制,以优化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的主体自觉,全面提升落实效果,助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主体自觉办学自主权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应对

    程功群王倩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重要内容与关键抓手,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助力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中小学课后服务逐渐转向求优求质,但在转向和实践中遭遇了资源之困、精力之困、经费之困和特色之困,成为影响课后服务持续深化的瓶颈.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多方资源融合、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强化专项资金保障和鼓励活动体系创新,化解影响中小学课后服务发展的阻力与困境,实现课后服务的特色多元发展,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水平.

    双减课后服务价值意蕴

    高校学生内卷化的现实表征与困境破壁

    贾欣昊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内卷化氛围在高校弥漫,内卷日益成为学生群体的生活话语.高校学生内卷主要表现如下:绩点至上,形式驱动;隐性牵制,身心内耗;价值游离,消极反抗.内卷化成因主要为学生受制于规训化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压力,在自身竞争心理和功利心态的驱动下过度竞争,偏离主流奋斗精神.面对奋斗精神被消磨的风险,青年群体应当尝试自己破局而出,努力将党提出的"三个务必"要求转化为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策略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也应当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努力.

    高校学生内卷过度竞争奋斗精神

    "特职融合"育人的逻辑、现状及实施策略

    刘进汤亚丰骆忠军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育人,面临着如下现实困境:育人意识不强、理念不够明确;育人政策不全、支持力度不到位;育人宽度不广、多元互助合力不足.为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特殊人才,必须强化融合培养理念,构建"政行企校社"特殊教育命运共同体;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特职融合、多元互助"新型育人模式;搭建多元互助平台,创新"特职融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融合培养

    省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基于20个省(市)实施方案的政策分析

    秦一帆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章通过分析20个省级地区实施方案的政策文本发现,省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存在如下困境:政策文本的内在限制导致政策目标的指导性减弱,政策内容的创新性不足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下,政策工具的配置错位导致政策整体功能受损.未来要立足区域特色创新政策内容,走向循证教育决策;依据改革主体完善保障性举措,强化政策执行机制;基于评价要素配置政策工具,提升政策整体效能.

    省域教育评价改革政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