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爱与责任践行教育家精神

    成尚荣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具有崇高性,也具有专业性、生活性和普遍性.爱与责任之间充满思想张力和教育辩证法,是教育家精神的一个文化标识和践行基点,也离教师生活最近,而且最鲜活.弘扬教育家精神,要用爱与责任创造人生的意义,做精神灿烂的教师;要用爱与责任照亮灵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为教育兴国、教育富国、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要用爱与责任生成育人智慧,做一个懂规律、有专业本领的智者.爱与责任这一支点,可以撬动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让教师像教育家一样做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教学中.

    教育家精神爱与责任意义人生教育与祖国育人智慧

    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定位与举措——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为例

    马维林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高中教育要担负起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从本体论和价值论两个维度理解高品质发展的深刻内涵.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作为教育的应然发展状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以构建高品质发展格局为目标,要不断增强高品质发展的价值自觉,构建体系化的学校发展内容框架.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过程中,充分彰显美学精神引领,凝练了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具体措施:强化价值引领,彰显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区域教育发展的协同创新;依托项目建设,以课程基地建设优化课程教学样态;成就教师发展,构建基于生命自觉的教师发展文化;提升治理能力,彰显中国基础教育的现代格局.

    教育强国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内涵定位

    幼小衔接背景下儿童的"入学之困"及其对策

    俞霞赵敏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儿童进入小学后呈现出被动适应的现象,面临教室圈养、教材为本、常规训练的困境.学校教育中制度化的时间空间、僵化的课程内容和固化的教学方式将本应作为主体的儿童排除在教育之外,造成了儿童的"入学之困".为破解"入学之困",就要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坚持儿童为本,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和管理方式,具体路径包括儿童为本的时空变革、儿童友好的课程重构、儿童中心的学校管理.

    幼小衔接"入学之困"入学适应教育时空变革课程重构

    基础教育阶段增值评价:问题及对策

    张晶晶栾晓晶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值评价是为学生、教师、学校而评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增值评价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评价过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问题、评价结果的导向性与应用性问题.基于此,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增值评价的有效策略:一是基于核心素养,建立学生"成长型"档案库;二是基于数据联动,优化增值评价模型;三是依托人工智能,打破技术壁垒.

    基础教育增值评价"成长型"档案库增值评价模型

    创想工作坊:班主任集群成长的重要力量

    姚君丹庄惠芬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关键群体,班主任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建设班主任创想工作坊,以结伴研学、抱团而行为组建原则,以伙伴学徒制为运行机制,以"三级"会议为互助链条,形成一个多层次、强互动的班主任专业发展平台,实现班主任集群成长.

    班主任发展创想工作坊创想月会集群成长

    以乡土文化激活乡村教师的发展自信

    杨一奋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乡村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乡村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层面切入,探索以乡土文化为依托,激活乡村教师发展自信的实践策略:政府层面,构建乡土文化认同机制,提升乡村教师的综合素养;学校层面,构建有温度的乡村教育场域,成就有情怀的乡村教育者;教师层面,增强自我认同感,实现以文化人美好愿景.

    乡村振兴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乡村教师发展自信

    师生对话的价值审辨及策略重构

    赵坡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生对话是师生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常见方式,具有陪伴、澄清、推理、探问、引导、联结等价值,需要达成倾听、明晰、诠释、求同、规划、亲近等目标.师生对话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从师生对话价值审辨视角重构师生对话策略,旨在突出师生对话策略的目的性、实效性、操作性,最大限度发挥师生对话的教育价值.

    师生对话价值审辨策略重构

    略论教育系统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

    端木月萍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教育系统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年轻后备干部储备不力的现状,提出以下培养策略:建立包括选拔机制、培养计划、导师制度、评价与激励机制在内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不同层次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培养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动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实地考察、实践项目研究等方式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培训资源和环境,为教育系统年轻后备干部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系统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培养

    "养正"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思与行

    蔡静艳刘三红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引导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教师,江苏省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紧紧围绕"养正"校训,积极推进"养正"好教师团队建设.学校以"养正文化"为主线,以"指向综合育人的跨界与融合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文化浸润行动、项目支撑行动、课程育师行动、评价改革行动、辐射引领行动,培育正气、正知、正行、正心的"养正教师".

    "养正"好教师团队"养正文化"跨界与融合课程

    问题导向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实践

    朱家浩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是深化课程改革、实现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横港小学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成立"筑梦成长坊",为教师成长搭建支架,帮助教师提升教育科研能力:长程式学习,生长思考力;观察式记录,生长洞察力;主题式活动,生长思辨力;浸润式撰写,生长表达力.

    "筑梦成长坊"教育科研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