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课题如何进课堂

    周振芳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题进课堂,就是把课题研究诸要素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发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课题进课堂要紧紧围绕课堂,以课堂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课堂实践为研究方法,以课堂创新为研究重点,以课堂效果为成果标志.课题进课堂,使课题研究有了实际内容而得以落地,使课堂教学因课题研究的介入而得以有效提升.

    课题进课堂课堂问题课堂实践课堂创新课堂效果

    "勤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我的办学实践与思考

    沈明明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本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良好资源,在为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南通农垦的优质本土文化,江苏省南通市苏锡通园区实验中学整体规划学校的发展蓝图,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勤垦"到"勤恳",经文化提炼,牢筑学校发展的文化基础;建构"勤恳"物型,形成"一石一字一廊一苑一馆"的物型文化格局,营造学校发展的文化氛围;建构"稼穑课程""同耕课堂""润华德育""共生教研"一体化实践体系,蓄积学校育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力量.

    "勤恳文化"物型空间"同耕课堂"高质量发展

    "勤恳文化"指引下的共生与同耕——论沈明明校长的办学探索

    邢晔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专注教学转向兼顾教学与管理,从一所薄弱学校走进另一所薄弱学校,从矫矫不群仗剑独行变成济济一堂同耕田园,沈明明校长脚踏实地,一路行来,勤垦乐种,思变求通.沈明明校长秉持"勤恳"理念,推行"教育即耕耘,成人即陶冶"的办学思想,不断澄明自身以及所在学校的教育向度,以"共生"拓宽现实空间的教育逻辑,以"同耕"展开可能空间的价值建构,全校上下日渐奋发,同心协力,聚沙成塔,筑起了一座"师生迷恋的精神家园".

    薄弱学校共同体生活"勤恳文化"共生与同耕

    "生命在场":生命教育的立贤实践

    朱春明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南京市立贤小学坚守儿童立场,开展生命教育实践.学校以"珍爱生命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作为生命教育的着力点,以"珍爱生命教育馆"的创建与应用作为生命教育的生长点,以"生命生态文化"的构筑与彰显作为生命教育的落脚点,呵护学生的自然生命,完善学生的社会生命,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

    "生命在场"生命教育"珍爱生命课程""珍爱生命教育场馆"

    "差异教育"理念下的办学实践与探索

    徐小明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在落实好发展每一个的基础上开展"差异教育",确保不同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发展.在办学实践中,要始终尊重差异,践行"差异教育"理念.具体举措有: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基础,建构差异化的课程;以学生的差异发展为目标,实施"循环·差异"教学;以尊重差异为遵循,践行差异化的德育.

    "差异教育""循环·差异"立德树人

    学校有条明天的河

    刘昕
    70页

    情境任务单:支持儿童科学学习进阶

    沈红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任务单是以特定的情境为主线去设计探究任务,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支架,能促进学生从被动思考转向主动思考、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运用情境任务单可以促进学生科学学习进阶,具体策略有:创设启发式情境任务,引导深入探究;创设递进式情境任务,助力思维进阶;创设挑战式情境任务,延伸课堂学习.

    情境任务单学习进阶小学科学

    "发现学习"的校本探索与实践

    徐安斌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立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提出"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学校建构"发现学习"教学范式,开发以"发现"为主题的项目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

    "发现学习"教学范式学习力

    为理想实现,在关键处突围——读《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有感

    王锐鹏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讲述了关于理想追寻和自我突围的成长故事.理想,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源泉;突围,是实现理想的必要途径.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在关键之处奋力突围:注重强身健体,为理想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扩大"朋友圈",构建"共同体",为理想实现搭建有利平台;致力学术研究,为理想实现提质赋能.

    教育理想突围之道教师发展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