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实践与研究
教育实践与研究

窦才

旬刊

1009-010X

jysjyyj@vip.163.com

0311-66005922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教育实践与研究/Journal 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着眼于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势,全国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做好三个服务,即: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中小学教育管理服务。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研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中音乐无伴奏合唱音准训练方法探索

    任金会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伴奏合唱对音准有特殊要求,教师正确分析音准制约因素,主动介绍和传授一些合唱音准训练方法,可以为学生音准训练方法认知带来更多支持.音准是合唱训练的主要制约因素,与作品力度、速度、节奏、调式、音域等音乐要素有直接关联,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音准训练方案,有效提升学生音准训练水平.

    初中音乐无伴奏合唱音准训练方法

    提升中小学校舞蹈教学有效性

    齐昕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特征最为独特.按照课标中所提到的方法,积极进行有效策略的研究,变革教学思路,调整教学目标,探索未知的领域,能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

    大单元背景下高中物理中的"对比学习"

    韩卫华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学习在辨析概念、处理形似问题时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列举平衡中死结和活结的对比分析、变压器副线圈端有无二极管的对比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和在磁场中偏转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对比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三复习中打破章节壁垒,将各章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减少重复练习,降低学习难度,进而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高中物理对比课堂效率思维大单元教学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融合实验探究

    胡秀贞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背景下,物理课堂是做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实验成为课堂的亮点,以"探究浮力反作用力的大小"为例,通过真实情景引入,提出有效问题;根据有效问题,分清主次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培养实验能力等策略有效设计融合实验,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初中物理任务驱动融合实验活力课堂

    打破思维定势 重塑认知模型——酯的制备实验装置改进探究

    史盼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利用了化学平衡原理提高产率,是有机物制备和化学反应原理的有效融合.基于教材装置,利用具支试管、注射器等简单仪器改进实验装置,实现有机物回流,产率提高的目的.实验装置适用于不用沸点、密度酯的制备,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实验仪器简单、易组装、操作性强,实验现象对比明显,学生易于观察思考.

    高中化学酯的制备实验改进乙酸乙酯

    初中化学课堂渗透趣味实验的教学探索

    陈捷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化学具有概念多、关系杂、抽象性强的学科特点,而这些概念的理解、掌握、应用和物质间关系的梳理对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索能力、整合能力、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内化学科知识,教师可以从整合实验资源、优化方案设计、创新实验形式、对接日常生活等教学角度出发,创新探索灵活性、探索性、互动性、生活化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在多样化实践操作中把握学科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代娟娟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生物学科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造成一定冲击,教师要精选可视化展示形式,引导学生在可视化学习中顺利进入任务执行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提升学科综合能力.实验数据采集与呈现、思维导图设计与整理、媒体工具选择与使用、图形视频制作与观摩等方式,都能够创造更多思维可视化学习情境,教师合理设计可视化展示手段,助学效果显著.

    高中生物可视化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凸显模型建构 落实核心素养——以"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为例

    张宇苗颖
    125-128页

    高中化学模型建构位—构—性核心素养

    郝友友绘画作品选

    郝友友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