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

汪润珊

月刊

1002-0845

info@exploreedu.com

0451-8630527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教育探索/Journal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系统化思考

    王正仙万小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只有从系统论角度探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应有的作用,才能充分把握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和内在逻辑.基于系统观念,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朝着更系统化、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等理论特征,并通过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目标指向性、要素耦合性、过程联动性、成效聚合性等来实现整体推进,从而肩负起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系统论

    城乡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席梅红万小羽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传统文化传承是教育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为建构传统文化生态建构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在与自然、社会和身心之间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乡土文化、传统习俗及精神文化的形式将此表征出来,转变成优质教育文化资源.城乡传统文化传承要建立城乡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唤起"在场"意识,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开发特色文化课程,渗透区域城乡传统文化;发挥城乡文化育人功能,激励青少年形成坚强的文化自信,在较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城乡教育传承与发展

    政策工具视角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回顾与启示

    王慧谈心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展开了集中治理并取得显著效果.在治理转向常态化阶段后,教育政策目标发生了相应变化,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加以调整.基于对2018-2022年间国家出台的48份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工具的总体数量、类型结构、具体构成、运用逻辑等,发现已有政策工具存在结构性失衡、系统性待提升、延续性欠缺等问题.可通过保持强制型工具的主导地位、增加混合型工具的使用强度、提高自愿型工具的使用比例、促进各类型工具的适配均衡等途径对政策工具加以选择和优化,以构建长期机制,体现治理的内在统一.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工具

    新时代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教育审视

    陈永辉马翠萍屈晨曦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欺凌"校园安全教育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践行国家安全观、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基础条件.新时代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教育中存在一些教育问题: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不够,校园安全科普教育不够,校园素质教育不够.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教育深化路径是,把校园欺凌治理融入文明校园,深化中国式文化教育环境建设;融入智慧校园,深化中国式安全科普教育环境建设;融入健康校园,深化中国式素质教育环境建设.

    校园欺凌欺凌治理反欺凌校园安全教育

    义务教育减负"怪圈"的本原与消解

    杨爱玲茹宗志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教育减负"热度逐年上升,减负不啻是教育系统的问题,还关乎国家政治、经济、人文等等方面.由于义务教育目标与评价之间的缺失错位、已出台的减负政策缺乏前瞻力、委托人代理人的目标指向不尽相同、劳动力信号传递机制单一化的原因,减负政策出台与反馈陷入"怪圈"中.需通过科学设计目标导向,整合五育评价系统、满足利益主体诉求,组织各方同轨发力、削减代理传递链条,构建行动监测机制等路径,对"怪圈"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从制度层面着手,厘清思路、明晰根源、助力义务教育走出减负"怪圈".

    义务教育教育减负怪圈

    高校教育惩戒适用新困境及其法律规制研究——基于广东省高校调查的实证分析

    许圣章龚波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高校教育惩戒适用的新困境,以广东省高校部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法,初步归纳出我国高校教育惩戒运行的现状与问题.基于此,将高校教育惩戒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进行比较分析,结合高校教学活动特定情境、高校学生特定对象等特殊性,提炼出相关法律困境的多重症结,进而从立法完善、全方位监管适用质量等方面探寻法律规制的新出路.

    高校教育惩戒适用困境法律规制实证研究

    应用型高校养成教育的内涵认知、现实困境与模式构建

    赵立艳李秋华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养成教育是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当前,养成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虚化养成、单线养成、被动养成等现象,造成养成教育不系统、不全面、不主动,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高校养成教育需要明晰养成内涵,厘清现实困境,从目标匹配、平台构建、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一目标三平台三保障"的全程化养成教育模式,为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养成教育内涵认知现实困境全程化养成

    高校虚拟教研室:政策缘起、价值期待与研究理路——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

    廖英丽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虚拟教研室是国家推动实施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组织,是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源流"汇集而成的"恰逢其时、恰逢其势"的高教改革实施的政策.70年来,作为基层核心教学组织的教研室经历了从名至实归,到脱"实"向"虚",再到托"虚"向"实"的三阶段嬗变,宏观的社会、文化、政治、技术等制度环境型塑了其"形"与"神".组织知识治理视域下,探索虚拟教研室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智慧可以从组织分类、交互记忆系统理论、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和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等相关视角深入展开.

    虚拟教研室知识治理多源流理论研究理路

    内地、香港理工科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为例

    黄春妮李鹏虎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是通识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话题.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对比分析通识课程理念、结构、内容以及管理与开发等方面并总结两所理工科研究型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异同,发现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两所理工科院校遵循不同的实践逻辑,但在具体实践方面有共通之处,反映出理工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拔尖人才存在一定共识.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理工科大学应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寻求通识教育课程理念的价值平衡、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知识的梯度以及理性看待本土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理工科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要论断的三重逻辑

    戴卫华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本质属性的新的重要论断,"讲道理"是相对于思政课政治性本质而言的功能性本质.这一重要论断具有三重逻辑:一是"重要论断"是如何提出的,其形成体现了正视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创新思政课未来发展的历史逻辑;二是"重要论断"理论上何以可能,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体现了对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的中介、主客体等各个部分科学把握的理论逻辑;三是"重要论断"如何实现,体现了立足价值引领、重视创新方法、打好"术、学、道"组合拳的实践逻辑.

    思政课讲道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