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

汪润珊

月刊

1002-0845

info@exploreedu.com

0451-8630527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教育探索/Journal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弱者"的能量——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视野下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新进展

    雷爱程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继承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风格,形成了虽观点各异,但极具批判气质的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对教育公平相关研究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教育与阶层流动议题上,重新发现边缘群体的生命经验,揭示其独特文化资本的生产机制,为审视教育和社会公平问题开辟了更加多元的空间.在城乡家庭养育方式方面,强调发现不同养育方式的适用情境,关注社会底层家庭的养育叙事,对微观养育实践进行深描,从而反思不同养育方式的价值和局限.在此背景下,公共性作为激发弱者自主性和生长空间的"土壤"日益受到重视.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蕴含着对处境不利群体的人性关怀,为理解和分析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阶层弱者公共性

    承认理论视域下交流轮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实践困境、影响因素与行动策略

    李文杰周常稳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实施教师轮岗是新时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实践过程中交流轮岗教师面临着诸多身份认同问题.以承认理论视角进行检视发现交流轮岗教师身份认同面临三重实践困境:自我困境、他者困境、集体困境.为进一步提升交流轮岗教师身份认同,应采取给予爱的关怀,重塑自信认同;赋予相应权利,增强教师自重;实现集体团结,提升身份自豪的行动策略.

    交流轮岗身份认同承认理论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审视、症结探寻与策略选择

    陶延菲马建富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不容忽视的特殊弱势群体.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最为典型.由于隔代教育方式不当、教育观念偏离、教育内容单一,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品格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隔代教育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解决这些问题应使三方力量形成合力,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学校把脉儿童心理、家庭营造教育氛围等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教学数字化转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与策略探析

    吴吉惠李逸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深度学习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教学模式使幼儿停留在浅层学习中,因此,教学变革势在必行.信息时代,教学数字化转型成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着力点.在教学活动中数字化技术赋能情境建构、时空联结、多元交互以及精准评价,支持幼儿深度学习与发展.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学数字化转型策略涉及教学思维和教学实施两个层面,其本质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情境以及教学评价一体化转型.

    幼儿深度学习教学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策略

    家校冲突的现状、归因及对策分析

    张琳徐翠梅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冲突指家校双方由于教育目标、观念、利益、期望值等因素的不一致而产生相互排斥、敌对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家校冲突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复杂性、严重性、过程性、延续性、双重性、互动性等特点.研究家校冲突对于社会进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并为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为孩子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家校合作提供契机.家校冲突产生的原因来自社会转型期矛盾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公权与私权的对立、学校办学水平的显现、家庭局限性的表象、家校对教育认知的差异等方面.面对家校冲突,应通过提高社会、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指导家庭理解教育,重视冲突处理艺术等途径,构建家校社协同治理体系,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家校冲突现状归因对策

    论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

    赵枫位旦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厘清二者的关系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从诠释学角度看,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师生共同追求学科课程资源劳动教育意义的过程.学科实践可理解为学科中的实践、基于学科的实践、为了学科的实践,具有夯实认识基础、检验学科知识的意蕴.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有四个方面的联系,二者都紧扣学科、强调经验、指向理解,学科实践有成为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可能.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也有四个方面的区别,前者建立在课程育人的基础上,侧重于劳动素养培养,依托于学科课程,劳动是历时存在;后者建立在实践育人基础上,侧重于学科素养,诉诸于实践活动,实践是共时存在.

    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学科实践

    师范生劳动教育的双重目标、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张龙宇王瑜银魏佳佳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条件,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下劳动教育的培养对象和未来劳动教育的实施者,身为准教师的师范生扮演着双重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师范生身份的特殊性,师范生劳动教育具有育己与育人双重目标.当前师范生劳动教育面临目标定位存在缺失、师资配备严重不足、课程建设不够合理、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科学定位师范生劳动教育目标、建设优质师范生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合理建设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健全师范生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等路径,推动师范生劳动教育提质争优,最终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地和开展.

    师范生劳动教育目标困境突破路径

    核心素养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马云阔张媛媛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拟定工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审视当前地方高校工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发现其存在培养目标有待更新、课程体系有待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产教融合有待深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可从注重理念引领、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双师双能"、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工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核心素养地方高校工科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传统管理走向欣赏治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路

    刘业峰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新理念指引,欣赏型领导理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理论包含建构论、诗意性、同步性、期望性和积极性五大变革原则,探究、启发、包容、激励、正直的"5I"核心战略和发现、梦想、设计、实施的"4D"循环流程.基于该理论体系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耦合,提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欣赏治理"新理路,即治理模式由固化型管理走向包容型治理;办学路径由外部型驱动走向内生性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由有界型教学走向关系型教育.

    欣赏治理欣赏型领导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美育与艺术设计学科融合教学探究

    赵桂玲邓宗极邓宗元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美育与艺术设计学科融合教学是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育人目标、教材体系、教学模式具有一致性与相融性.探索美育核心素养及相应物境、情境、意境创意审美表达的基本内涵,阐述感知美、发现美、设计美、创意美的内在基本规律.

    高校美育艺术设计融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