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师与"小蜜蜂"

    黄侃
    1页

    生活中用得上,才算"实用"——老生常谈之四十一

    吴非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实用语文",必须基于生活的需要,必须是真实的情感和意志的反映,否则就"不实用".中学生写"实用作文",不能弄成屠龙之技,自欺欺人.语文教师要多观察、多动脑筋,用更实际、更丰富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重视生活,而不是死死盯着考试作文.比起写演讲稿和写倡议书,生活中需要更多有实用价值的写作活动.学生能注意到各类"问题",能有自己的看法,能表现出青年公民的责任,正是现代教育所期待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实用",还要有相应的评价能力.

    实用写作立德树人语文素养公民责任

    诗意的探寻——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

    张小兵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诗意"是主题内容,"探寻"是研习的方法.应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特点,确立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继承传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研习中自主探究、生成,从而实现深度阅读.

    诗意探寻文本分析学习设计

    数学课程思政:发挥辩证思维的教学价值

    李祎黄勇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和揭示数学内在的辩证因素,指导学生利用辩证思维,如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联系、发展的观点,发现、理解知识(包括破解教学疑难),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水平.这既是数学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

    数学课程思政辩证思维对立统一联系

    关于地理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蒯正聪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地理课程承载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使命.地理教师在推进地理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树立地理课程思政的理念,把思政教育作为地理学科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地理课程思政的能力,深度思考,深入挖掘,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全过程;挖掘地理课程思政的要素,找准目标,用好素材,走对路子,获得成效;把握地理课程思政的原则,坚守地理学科性,追求素养综合性.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初中地理协同育人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体系建构

    张忠一杨雁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怀仁中学建构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共包括四个模块,分别为评估、课程、活动、资源.具体而言:以评估为起点,组织学生每一学年进行一次测试,以形成数据追踪,开启生涯规划教育;以课程为核心,积极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同时加强学科融合,统筹生涯规划教育;以活动为拓展,培养学生的生涯探索能力,驱动生涯规划教育;以资源为保障,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充分的外部支持,护航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评估课程活动资源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

    孙钢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涯发展相关知识,树立生涯发展自主意识,提升生涯发展的抉择能力,学会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为了保障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依托省级高中生生涯发展辅导基地建设,创设物态环境,打造师资队伍.具体实施过程中,立足校内资源,在课程中渗透;依托校外资源,在实践中展开.

    生涯规划教育物态环境师资队伍校内资源校外资源

    树立"整"的概念——《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札记

    赵韵如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中国》是研究中国社会的经典著作,又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指定阅读书目.如何拉近学生与学术类著作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读有所感、读有所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整"的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切实的方法和引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乡土中国》"整"

    从选项关系中感受"逻辑的力量"——也谈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解题"偏方"

    胡锦珠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引入了逻辑知识,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的选项之间可能有"潜藏的逻辑".我们在培养学生借助语文专业知识判断正误的同时,如果能引导他们借助"逻辑的力量",的确能帮他们"更好地辨识信息","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对学生而言,这既有利于逻辑知识的学习,感受"逻辑的力量",也有利于逻辑知识的运用,还能提高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培养更全面的素质.

    文学类阅读选项特点逻辑关系逻辑力量解题能力

    宏大话题写作教学初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域下

    孙张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作文呈现出更关注宏大话题的趋势.教师需要开展指向思辨的宏大话题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写作训练.具体而言,开展"专项阅读",让学生有话可说;强调"积微见著",让写作具体可感;引导"由事到理",让写作深刻理性.

    高考作文宏大话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