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与考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与考试
教育与考试

杨小川

双月刊

1973-7865

0591-87665960

350001

福州市通湖路后曹巷13号

教育与考试/Journal Education and Examintions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招生的浙江模式与经验

    刘希伟
    5-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世纪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浙江省自 2011 年开始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一种典型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在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时代,"三位一体"招考模式对于文科生的理、化、生素养和理科生的史、地、政素养具有较好牵引作用与提升效应;而在新高考自由选科背景下,"三位一体"招考模式有助于提升考生对于高中学考的重视程度.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为我们认识新高考综合改革"两依据一参考"提供了一种典型的实践范例.

    高考改革"三位一体"高中学考

    家庭背景对学生高考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专业选择动机多重中介效应的分析

    阳韬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家庭背景既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也可以通过专业选择动机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具体来讲,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父母的社会职业地位对子女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更明显;家庭背景对学生专业选择动机亦具有影响,但作用路径有所差异,家庭文化、经济资本对学生内在自主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外在作用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经济收入越好的家庭更注重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而家庭社会职业层次越高对子女的未来期望就越强烈.为此,建议从完善家校合作培养机制、提升学生专业选择能力、强化学生内在自主动机等三个方面来推动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合理化.

    专业选择家庭背景新高考

    新高考背景下我国本科跨学科专业人才选拔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李木洲刘子瑞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高考背景下我国本科跨学科专业人才选拔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机遇在于"选科选考"政策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基础、"综合评价"政策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跨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专业录取"政策有助于推动跨学科专业建设;其挑战在于学科人才供给与跨学科人才选拔需求不平衡、跨学科专业对生源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选拔要求不明确、跨学科人才选拔培养一体化模式不健全.应对新高考背景下我国本科跨学科专业人才选拔培养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关键在于建设连通高中和大学的跨学科专业人才选拔培养一体化模式,同时改进选考科目赋分方式,转变跨学科专业招生模式,提高跨学科专业人才选拔能力.

    新高考跨学科专业人才选拔人才培养

    新高考制度下英语科目网上评卷误差控制途径探索

    叶萍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高考制度下,英语科目增加了主观题型,评卷误差控制面临较大压力.本文分析当前网上评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误差控制的途径.研究表明,在评分方法改进、评卷队伍建设和动态误差控制三方面均具有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的可行性,技术使用方需和技术研发方保持常态制度化沟通交流,技术潜力的挖掘才更具精准性.

    网上评卷语言测试误差控制人工智能应用

    中学生创新能力等级测评中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技术

    徐会强张思峰刘林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性试题在中学生创新能力等级测评中具有诊断创新人格发展状况、评估创新思维发展水平、展示创新实践过程以及评价创新成果价值的作用.开放性试题设计的四要素是测量期望、真实情境或情境活动、多层级任务以及测评量表.设计开放性试题要重视真实情境或情境活动素材的收集、合理设置试题情境中条件信息的呈现方式、确保多层级任务与真实情境或情境活动强关联、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等级对应的多层级任务以及开发中学生创新能力等级测评量表.

    创新能力等级开放性试题命题策略测评量表

    教育强国背景下大规模学业测评的脉络、规律与态势

    刘骥张晋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评价既具有教育发展"指挥棒"的作用,也是教育质量的"体检仪",更是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奠基性工程.总结国内外大规模学业测评的脉络规律,发现国际大规模学业测评以教育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与凝聚社会向心力两条路径促进高质量的现代化;凝练我国大规模学业测评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关切,运用教育督导、质量监测、全过程质量保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发展态势上,大规模学业测评呈现数字化、个性化与超学科化三大新兴趋势.聚焦教育强国背景下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三点启示:一是加快教育全过程质量监测与保障机制的现代化;二是加强有关大规模学业测评的基础研究力度;三是发挥新数字技术应用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赋能作用.

    教育强国大规模学业测评教育质量质量评价与监测

    机会均等与弱势补偿:普林斯顿大学选拔性入学制度探索

    胡瑞徐传雲
    46-5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选拔性入学制度则是高等教育公平的起点.普林斯顿大学选拔性入学制度秉持"机会均等"和"弱势补偿"的基本理念,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奠基时期、曲折发展时期和成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形成了基于"弱势补偿"的选拔性入学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入学"机会均等",普林斯顿大学通过构建完善的考试机制,确保选拔性入学的起点公平;创新背景考察机制,取代以家境优劣区别学生;建立对学生非学业素质考察机制,为非学业素质突出者提供入学机会;强化多边互动机制,促进选拔性入学过程的公平性等措施,探索了一条追求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有效路径,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高考录取制度,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提供了借鉴.

    普林斯顿大学选拔性入学制度

    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撬动分层作业设计的阿基米德点

    朱文辉赵艺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当、被动、脱节的分层作业消解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学生作业动机的缺失进一步遮蔽了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提升分层作业的有效性亟须深层次探析学生作业动机.自我决定动机理论认为,三种基本需要的满足能激发个体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促进其自我决定行为、强化行为的动机.因此,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是撬动分层作业设计脱离困境的关键支点.重视作业"三感",即培养作业"能力感"、强化作业"操控感"、追寻作业"归属感"是优化分层作业设计的路径.

    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分层作业作业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启示

    李敏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实现自我教育为逻辑基础,以以德为先为思想主线,以劳教结合为核心要义,以劳动集体为实践逻辑,最终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求高度契合.探究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内在特质,能够为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激发中小学生劳动潜能,培育劳动素养,达成劳动课程育人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中小学劳动教育

    大学治理的"中国优势"

    罗志敏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寻找大学治理的"治理优势",对树立"办好中国人自己的大学"的信心,将这些"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循着中国"治理优势"的逻辑,可以从中探寻到中国大学治理至少拥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拥有稳定的发展预期,可使大学制定出相应长远的成长规划和实现机制,并能获得政府稳定的财政投入;二是能获得集中的政策支持,可使大学能获得来自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且有力的扶持;三是能利用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可使大学获得国际学术力量支持并能深度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为此,就需要中国大学通过全面深入的自我剖析和改造,不断将自身拥有的"治理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如此一来,才能建构起精准、高效且符合校情的治理体系,打破长期以来在大学治理上形成的心理定势以及"追随模式"和"跟跑模式",也最终才能以前所未有的雄心打造出大学治理的"中国范式".

    大学治理"中国优势"发展预期外在支持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