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与考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与考试
教育与考试

杨小川

双月刊

1973-7865

0591-87665960

350001

福州市通湖路后曹巷13号

教育与考试/Journal Education and Examintions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选科制背景下的高校本科招生"专业类"设置问题

    吴根洲
    5-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本科招生"专业类"存在比较明显的跨类设置问题.实践中,高校招生各"专业类"设置选考科目以《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为刚性前提,其选考科目设置均符合要求.高校本科招生"专业类"设置多数考虑了专业培养目标的相近性,也有不少"专业类"的专业设置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随意性,对考生报考与高校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高校招生的科学性角度评价,相关"专业类"选考科目设置忽视历史科目、生物科目的问题亟需得到妥善解决.

    选科制本科招生"专业类"跨类设置科学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高考选考科目命题探索

    谢梅沁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指挥棒"功能.在教育评价改革新形势下,以高考评价体系引领的考试内容改革,发挥着带动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坚持立德树人,强调价值引领、精选情境素材,注重能力考查、贴近新教材,引导教学回归教材、落实高考评价体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落实高阶思维考查、落实教考衔接引领、彰显福建地方特色等维度系统梳理福建省在新时代教育考试评价中的命题实践探索,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核心素养选考科目命题

    省级中考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体系构建

    王旭东陈婕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级统一中考命题,不能止于全省使用一份试卷,而要顺势开展省级中考评价改革,引领区域和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助推新课程实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章详细论述了统一中考质量评价的指标导向价值,学科素养分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和中考质量增值评价的价值,初步构建了以达标率、均衡系数和学科核心素养分项指数为主要指标的省、市、县、校四层次的中考质量评价体系.

    统一中考质量评价价值取向

    新高考选科改革的学生获得感研究——基于福建省高三学生的调查

    刘华强
    22-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 894 名福建省高三年级毕业生为样本,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学生在选考科目改革中的获得感现状与特点.经过施测与分析,形成具有优势发展、多元发展、理解认同3个维度的选科获得感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选科获得感较高;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与其他地区学生的选科获得感水平无显著差异;在控制学业水平的影响后,是否来自一级达标中学与学生选科获得感水平无关,且未造成学生选科获得感的显著差异;相较"分数为导向",以"兴趣为导向"选科的学生拥有更高的获得感,在高考成绩上未处于弱势.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高考改革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选科获得感水平随着生涯教育水平的提升而升高,从实证角度支持了"新高考改革目标初步达成"的论断.

    高考改革新高考选考科目获得感

    美国常春藤盟校发展性综合评价的招生实践研究

    王江曼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测量实现这一目的,是提升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成效的关键所在.以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框架深入探究美国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实践,发现其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在招生理念追求精英化、招生取向注重匹配度、评价内容强调综合性、评价主体体现多元化、招生形式彰显灵活性等方面特色鲜明,高度自治传统、专业招生队伍以及招生培养联动为常春藤盟校的发展性评价招生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技术支撑以及机制协同.

    发展性评价常春藤盟校综合评价高校招生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六国经验及其启示

    阮华杜文平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应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我国新时代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美英德日韩新6个国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其结果应用有3个特点,即主体多元化、内容差异化与类型多样化、在场景应用中的多极化和自主化.基于上述发现,对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的启示表现为 4 个方面,即中高招多种录取途径探索以提升教育公平、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以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化建设、强化结果使用方的主体地位和配套制度建设、以过程性评价扩大结果使用方的信息参考空间.

    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学生教育评价国外经验

    学习型学校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阐释与实践进路

    宋乃庆郑智勇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型学校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成为诸多国家持续不懈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战略.它以实现学校教育生产方式的转变,追寻创造高期望值的教育文化为目标,主要包括:共同愿景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念表达;团队演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智力资本优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助推信息技术效能的完全释放;纵横交错的沟通机制促使良好教育文化氛围形成.未来应明晰以"公平与质量"为旨趣的发展理念,统筹多元主体利益的价值诉求;强化以"协同与合作"为核心的团队模式,实现教师队伍向高质量转型;架设以"联结与转化"为纽带的组织结构,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率和协同效应;重塑以"批判与交融"为取向的学术场域,营造基础教育良好发展生态.

    学习型学校高质量发展团队演练协同效应

    感·化·悟三阶六环节教学模式建构及其实施

    杜尚荣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化·悟三阶六环节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教无学、有学无获和有获不达等问题,将复杂的教学问题具体细化为感·化·悟三个阶段和六个环节,在学生悟性思维的积极参与下,达到"教学统一、学有所获、获且能达"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知识、长见识和悟道理.感·化·悟三阶六环节教学模式所涉及的三个阶段六个环节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整体,它们遵循三个规律、五个原则.感·化·悟三阶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中,可以辅之以基于学设计教学程序、指向悟生成教学互动、立足教进行教学反思和立足学撰写学习体验等策略.

    学知识长见识悟道理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追寻专利的温度: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发展之道探究

    纪秀文段淑静杨九斌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拓疆者,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一直追求着专利的温度,助力威斯康辛大学在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之间发展.大学科研转化过程历经艰辛,从初创期的艰难,发展中的曲折到最终之卓越,外界质疑之声不绝,对此,基金会抱定温度初心,护航专利发展,极力平衡学术志趣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底线,去除对于金钱利益的垂涎;回应世俗市场所需之际,毅然不忘服务学术发展的使命,努力实现并保护公众利益.正是基于初心之坚守,在发展过程中,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不断追寻专利的温度,方才筑就基金会卓越之成就,大学之一流发展.探究其中历程与智慧,势必于我国等后起之秀有着启发与借鉴之价值.

    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科技转移专利大众福祉历程

    高校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时代新人探析

    陈培坤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时代新人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是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科学性、人民性和革命性,具有指引坚定理想信念、指明牢记初心使命、指向积极开拓进取、指意勇于担当作为的育人价值向度.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育人作用,通过融入主渠道、塑造好氛围、开发新载体、形成大合唱,切实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校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