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研究生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侯建国

双月刊

2095-1663

yjsjy@ustc.edu.cn

0551-63600931

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教育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Graduat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凭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优势地位,网罗全国高教战线上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纵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主张及其实践经验。刊物特点是:注重论文的思想性、学术性与创造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可操作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着眼未来教育家的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构建

    秦春生邬志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博士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培养造就未来教育家的重要途径,对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构建一个既符合教育博士类别要求又能彰显教育博士规格质量的培养模式,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从教育博士培养改革的时代之需、他山之石、理论之基、实践之径四个方面,阐释"目标导向、理实互构、三维协同"教育博士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以期能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未来教育家教育博士培养模式理实互构

    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吴小林金衍李景叶詹亚力...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业特色高校由其办学属性决定,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等高端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一所油气能源特色高校,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转型发展双重使命挑战,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学科发展新格局,以此为龙头,依托产学研合作办学优势,打造"思政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建立了"内部保证、外部认证、智能赋能"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其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行业高校

    科教产教融合视域下农科研究生培养的安徽范式

    姜家生李建超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然而,多年来我国农科研究生培养一直存在着学生务农思想不够牢固、实践能力不强和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坚持价值导向、创新导向和应用导向,注重科教产教融合,通过共建"四位一体"思政育人平台,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协同",着力构建纵横"双向联动"农科研究生培养大矩阵,推动农科研究生教育的区域性、系统性、综合性改革,实现了农志强、本领强、思维新的新时期农科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农科研究生培养的安徽范式.

    科教产教融合四位一体三链协同双向联动

    博士后经历与职位获得——学术劳动力市场回报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

    徐浩天沈文钦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博士学位获得者选择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普遍.然而,当前许多博士后不仅需要应对研究工作期间巨大的科研压力,而且在离开博士后职位后,就业前景也变得更加模糊,博士后经历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回报值得关注.研究基于2017年进站的工学和生物学博士后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逆概率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博士后经历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回报.结果显示,博士后经历提升了获得精英学术职位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博士后期间科研进展顺利的博士后而言.进一步研究发现,博士后的部门和地点对于获得精英学术职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效应.一方面,相比于非精英学术机构,精英学术机构博士后更有可能获得精英学术职位.另一方面,与本土博士后相比,海外博士后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具有一定优势,获得精英教职的概率显著更高.

    博士后精英学术职位异质性分析

    研究生缘何想退学?——基于扎根理论的硕士研究生退学意向研究

    周静周正
    29-3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退学意向是预测退学行为的最佳前因变量,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影响硕士研究生退学意向产生的因素及其生成机理,发现人际裹挟、资源阙如、制度规约作为外界刺激因素,加剧了硕士生个体的风险感知及负性情绪体验,从而产生退学意向.基于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包括从外部出发,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消减外界不利诱因;从硕士生自身出发,提升个体风险抵抗力,善用情绪调节策略.

    退学退学意向硕士研究生

    大数据赋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价值意蕴、现实梗阻与推进策略

    邹太龙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大数据赋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学术成果不断数据化让抄袭造假行为难以藏身、大数据检测软件防控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互联网黑名单系统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惩戒机制、聚类分析有助于开展针对性强的学术道德教育.然而,大数据赋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也面临着学术监督主体缺乏使用大数据的行为意向、各类科研数据库的开放共享程度亟待提高、科研成果价值开发和合理使用的矛盾加剧、大数据固有缺陷妨碍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等现实梗阻.为此,需要打通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融合渠道、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学术不端智能监督系统、提高学术不端监督主体的数据素养;全方位撑起科研数据的安全保护伞.

    大数据研究生学术不端ChatGPT学术不端行为治理

    高校有组织科研:形成要素、实施困境及路径对策

    胡兵甘晖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组织科研已成为高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承担五大基本职能的关键内容.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必须准确把握其形成要素,科学认识其功能定位.从国际、国内高校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来看,积累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共性的特点,但也仍然存在使命导向的价值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现有科研管理机制存在障碍、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等现实困境.不同类型高校在推进有组织科研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就行业特色高校而言,要加强有组织科研战略谋划、明确主攻方向,创新有组织科研运营机制、实行颠覆性改革,推动学科交叉体系建设、凝练学科优势,优化科研资源分配形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战略科学家的主导地位、培育创新人才,重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破除恶性竞争.

    有组织科研高校行业特色高校

    跨学科学习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吴立保吴晖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交叉学科""跨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博士生培养的重要主题.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不只关乎博士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也是顺应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但现阶段我国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还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在重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认知范式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研究发现,学科转型、个体体验、环境归属等是影响跨学科学习博士生培养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路径:立足学科整合,优化跨学科培养方案;增进学科认知,管理博士生学业进展;扩大支持范围,营造科研创新氛围.这对优化跨学科博士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博士生培养的质量,完善跨学科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启示.

    跨学科学习博士生培养影响因素

    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博士生思政教育改革问题的二元Logistic回归

    王顶明潘晨晨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博士生思政教育认同是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指向性作用的重要一环.为多维、多视角探索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现状及提升路径,本研究基于25所省级管理部门和33所院校层面博士教育改革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突出问题及其核心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博士生思想政治认同及教育组织活动认同度不高,博士生思政学习缺乏、群体多元化及教学模式的单一则是影响思政教育认同的关键要素.因此,要注重博士生思政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博士生实践动力;坚持思政教育统一与多元并存,加深学科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加强博士生思政教育团队建设,发挥朋辈与榜样教育的作用,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影响因素

    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思政课的内涵、机理和实践路径

    黄莹莹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技术日益融入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崭新契机.数字化如何赋能研究生思政课成为新时代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课题.数字化赋能意味着利用数字资源与技术全方位拓展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广度、深度与宽度,赋能方式可以从资源赋能、结构赋能和心理赋能三个维度来分析其内在机理.资源赋能精准把握学情,结构赋能优化教学模式,心理赋能培育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当前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思政课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协同共育,实践与虚拟自由切换,个性与共性统筹兼顾等路径来实现.

    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思政课内涵内在机理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