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

周畅

月刊

0529-1399

aj@aj.org.cn

010-58933628

100835

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大楼

建筑学报/Journal Architectural Journal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建筑学报》简介 《建筑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每月20日出版。大16开,96页,铜版纸彩色印刷。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建筑专业杂志。创刊近50年来,涵盖了国内建筑学专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和重要建筑实践,记录了新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国内建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居前位,年发行量50余万册。 《建筑学报》的特色:立足国内,以繁荣促进中国建筑创作为宗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 《建筑学报》的内容:涉及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两大部分,设有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教育、城市设计、设计研究、建筑实录、建筑技术、住宅设计、传统建筑、国外建筑等栏目。 《建筑学报》的读者群:建筑师、建筑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和各级建筑管理人员。 近年来,《建筑学报》已成为全国各设计单位的必备资料,为广大商家提供了直接向建筑设计人员展示产品的平台,将为您的企业经济发展助力。 欢迎征订2004年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武重义竹构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

    赵亚敏黄昱铭高昕蕊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越南建筑师武重义竹构建筑设计思想内涵;继而探索构件要素基本构法,并选取武重义创作的"拱、穹顶、伞形、空间网格"4类竹结构模式,对其在地性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深入分析,揭示出武重义竹构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并以其作品为依托,提炼与推演出相关设计方法与技术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竹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竹构建筑武重义设计方法技术策略自然

    空心结构和占位体:路易·康住宅平面研究

    张子和常涛金秋野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莫里斯住宅为时间轴上的核心节点,与前后其他住宅做横向对比,分析路易·康住宅从几何单元转向结构布局法的过程,并解读其中的内在逻辑,进而揭示其住宅建筑中结构布置与空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和要义.

    路易·康莫里斯住宅空心结构占位体结构布局方法

    "田"字密铺与"井"字缩放——泉州古城传统民居组群外部空间组织机制研究

    陈心怡孔宇航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择取泉州古城传统民居组群作为研究样本,以营建步尺数理为解析基础,结合分形理论,将地方志及相关文献与实地调研为实证依据,从行走路径与空间组构两个层面分别探讨"田"字密铺之于人的界面序列规律与"井"字缩放之于环境的空间均衡关系;将两者组织关系置于现代空间网格设计语境,提炼其在前期与后期的各层级镶嵌组合机制,为当代建筑组群更新设计提供有别于抽象文化符号、强调地域人居行为的空间组织方法.

    空间组织机制传统民居组群行走路径空间组构镶嵌组合

    柳士英的都市经营理念与"苏州规划设想"

    余燚陈平卢健松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现柳士英在1920年代宣传、秉持的都市经营理念,包括环境影响行为的思想、先进的规划知识技术以及经营城市的意识.而他据此进行的苏州工务实践,包含更多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层面的设计内容,事实上可被视为"苏州规划设想",以及新阶段的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实践的雏形.这一主动突破市政工程思维、转向综合性城市规划的探索,代表了建筑学人在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柳士英苏州近代城市规划都市经营

    一座舶来建筑的近世本土化——原中央广播大电台的建造与运营(1928-1937)

    郎烨程沈旸俞海洋相睿...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藉由长时段、多角度材料研究,揭示原中广大电台由概念、规划到设计、建造乃至开幕、运营的历程:技术影响之外,国民政府对城市规划与宣传导向的思考、本土设计者对建筑风格的主动选择,共同构成了"近世本土"语境,深刻影响了原中广大电台在"技术代表"与"宣传符号"层面的形象塑造,更在技术与时代的更迭后,反映出1930年代中国社会对此类技术建筑的认知.

    大电台原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舶来技术建筑本土化

    "尺度"的坚守与理想——1950-1990年代城市住宅设计的人性关怀

    李怡赵建波戴路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50-1990年代中国社会环境迅速变化,以改革开放划分的前后两段时间中,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因社会政治、经济等现实条件的改变而重心不同.通过梳理不同语境下的住宅设计尺度体现,认为建筑师曾在集体主义追求的社会背景下坚守合理尺度,在住宅设计中微调苏联经验的宏大尺度与经济制约的紧缩尺度;并在人的个体概念回归后践行适宜的尺度理想.以此提出,"尺度"的调整是建筑师在城市住宅设计中对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

    尺度1950-1990年代城市住宅设计人性关怀

    凿渠与理涧:《园冶》理水技法的地形学辨析

    梁洁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理水这一中国古典园林重要技法,首先使用《园冶》多个版本考订文字,取得计成意欲表达的原文及以曹汛为代表的20世纪研究者赋予的理解;其次从地形学的角度剖析《园冶》中的相关论述,并结合西汉至今的若干造园案例,深入阐释何为"凿渠""理涧""古法""深意"等;最后,剖析这种分歧所反映的理水技法及审美变迁,并由此反思今天的古典园林水景管理方式.

    古典园林理水《园冶》地形学

    数据迷宫: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设计"多解性"献疑

    喻梦哲杨晨艺陈斯亮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光寺东大殿的尺度构成规律具有"多解性"特征,从间架、材栔、昂制等不同线索出发,都能得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意味着设计过程或许杂糅了不同"逻辑回路".考察以塑像面宽、材广、佛台长等不同要素统筹整个设计过程的可能性后,发现几种方法间是互补而非互斥的关系,推测真实的设计过程应具有可反复进退、调和的网状属性,而非环环相扣的单线递进模式.

    佛光寺东大殿尺度构成规律生成过程线性思维网状思维多解性

    《健康与绿色建筑》:基于生态经济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探索

    司冬阳
    封3页

    《建筑与音乐》:音乐艺术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探讨

    孟幻郎奥博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