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县域教育设施规划模式思考——以江苏滨海县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朱宁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教育设施的城乡差异受到居民"用脚投票"的叠加放大,出现义务教育城镇化率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现象,造成基于传统人口城镇化思路,并沿用城市教育设施规划模式规划的县域中小学,出现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错位.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立足全域全覆盖,基于人口、产业等全要素的城镇化趋势优化县域空间产品的规划和供给,从理顺中小学等级体系、弱化服务半径限制、增加学龄人口城镇指数调节千人指标三方面,对教育设施规划模式进行优化,促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县域中小学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江苏滨海县

    低碳背景下城市照明规划研究

    张凌岩朱云辰黄杉华晨...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发展议题及对国内外应对碳排的规划理论与实践经验研究,总结新时代对城市照明规划的要求,树立低碳目标,并将其全面纳入城市照明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全过程.该举措符合我国对低碳背景下城市低碳建设的要求,且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应尽快建立应对低碳发展需求的照明规划系统的框架、碳排核算预测、街区与社区规划设计、产业技术支撑,以及规划政策体系等,做好规划分区、规划设计平台构建、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等重点领域路径选择.期待能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夜间城市照明相关规划编制、管理及实践提供参考.

    低碳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照明规划规划编制技术

    社区服务设施规划转型研究热点与展望

    刘柯琚周典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向社区生活圈转型,虽然已由过去片段化的概念提出到现阶段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框架,但研究指导实践转化还有待提升.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梳理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探索可推广的社区生活圈精准识别方法,寻找与城市规划管控边界的拟合方式;关注居民多样化需求与多类型设施供给的匹配关系,提升社区生活圈的便利性;注重设施的可获得性需求,形成高链接度的社区生活圈服务体系;构建刚性约束与弹性鼓励的管控方法,实现共性发展与特性维护的差异化建设方式.

    社区生活圈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供需匹配

    基于视障人群步行安全性的街道空间研究

    白梅武思含张思迦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空间权利平等性不断强化与弱势群体空间被挤压的背景下,针对视障人群的步行安全问题,选取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以邯郸市丛台区为例,基于文献、条例与实地调研构建视障人群的街道空间步行安全性影响因素体系,包括环境噪音、规律要素、街道尺度、空间绕阻与导向设施五类.以视障群体的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权重.最后根据权重排序,围绕规律要素、导向设施与空间绕阻等显著影响因素,对邯郸市丛台区街道空间提出安全性优化建议,以期为提升视障人群步行安全性的街道空间优化设计与针对性整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视障人群步行安全性街道空间安全性影响因素

    城市流动摊贩与街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述评

    郑诗如钟虹滨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流动摊贩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街道空间治理难题,使其成为规划、管理学科研究关注的热点,但设计学科关注不足.因此,文章对近几年国内外街道公共空间中流动摊贩与空间规划治理及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目前,国内研究侧重基于宏观视角的空间治理研究,对微观层面摊贩群体日常生活实践的动态性及主体能动性关注不足,对摊贩需求的研究有待深入.基于此,对城市流动摊贩与街道公共空间进行了研究与思考,以期为城市街道空间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流动摊贩摊贩需求街道公共空间空间设计

    地下综合枢纽换乘空间设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

    李翔宇潘晓嫚郎静王子佳...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文章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采用Depthmap和Anylogic双重仿真模拟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其换乘空间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情况,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并加以验证,为地下枢纽科学合理的设施布局和发展提供解决思路和理论支持.

    地下综合枢纽换乘空间设施布局仿真模拟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山水文化视域下城市山水系统营建研究

    王亚军许舒琳郁珊珊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物质空间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主旨出发,构建山水生态城市、山水公园城市、山水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文化视域下的"山水城市".

    山水文化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公园城市人文城市天人合一

    城市景观空间数字孪生应用及方法

    魏真孟雪吴婉静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城市景观空间是城市景观数字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数字时代的到来,城市也要步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而数字孪生技术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孪生景观是数字孪生城市的一部分,是对于特色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文章主要研究了数字孪生技术框架及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应用实践,提出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为城市景观发展提供的新方向.

    城市景观空间数字孪生数字孪生城市发展趋势

    "产业—空间"匹配视角下西安市产业用地管控策略研究

    蔡春杰邵锋祥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已成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背景下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产业—空间"匹配视角下产业用地管控的核心在于提高产业与空间的匹配效率和匹配质量,其关键路径包括:优化产业格局、深挖土地潜力、实施用地分类管理、建立量化考核机制.以西安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重构"一核三带两通道"产业格局,建立鼓励、限制、禁止三类产业目录,创新产业供地制度,严格用地标准核定,构建"全方位、全年限"监管机制,构建以"产业—空间"匹配效率、质量为核心的产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产业用地退出机制.

    产业与空间产业用地匹配效率匹配质量西安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瓶颈剖析

    高尚民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瓶颈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梳理我国传统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进一步从整体主义视角分析其瓶颈产生的本质原因,揭示其构建过程中隐含的线性思维模式及根源,并尝试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方向.文章有助于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可持续道路,为解决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瓶颈问题提供借鉴.

    整体主义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瓶颈多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