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识解理论视角下英语轭式搭配的认知阐释

    梁嘉齐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识解理论探讨了英语轭式搭配的认知机制,发现英语轭式搭配的识解过程涉及辖域、背景、突显、视角、详略度和隐喻等多个因素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识解理论为轭式搭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体现出较高的理论价值.

    识解理论轭式搭配认知

    频次效应下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变化机制

    杜娟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考察二语学习者6次口语产出,探讨频次下其口语产出在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上的变化.结果发现:流利性和词汇复杂性有显著提升,准确性虽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变化并不显著,句法复杂性呈现出下滑趋势,且其变化具有不稳定性.此外,在多次重复的过程中,学习者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疲劳感,但均未给其口语表达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学习者表示3~4次的重复最为合宜,高动机学习者疲劳感不明显.

    频次效应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变化机制

    指示语选择中的交际意图

    郑倔俊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示语作为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能够给语言交际带来许多乐趣.人称指示语作为指示语的一部分,同样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指称用法体现的不仅是语句字面上或是命题上的意义,还会产生多方面的意义,譬如语用意义或是说话者的会话意图.因此,凡是涉及会话双方甚至多方的场合,会话者都会遵守一定的原则并以此完成整个会话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会话原则分析不同指示词背后的会话意图.

    人称指示语会话意图原则

    《金瓶梅》中贵州方言词语释例

    陈琴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金瓶梅》这部小说中,有许多俗语词仍然保留在贵州各个地方百姓的日常口语中.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方言用例与贵州方言词语,了解贵州方言词和小说中的方言词构成的古今相互印证的关系.一方面《金瓶梅》中的方言词语为贵州各地方言词语的考证和训释提供重要的材料来源,另一方面贵州各地方言词语也为《金瓶梅》中的词语解释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参考依据.

    《金瓶梅》俗语词贵州方言释例

    《简·爱》两种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高颖曹钰敏朱丹妮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简爱》以其抒情浪漫的语言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并凭借其提倡自由平等的社会意义推动着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简爱》众多中译本虽主题相同,但因语言与交际概念的变化,语言风格千差万别.本文将从词语、句子、段落三个层次对《简爱》两种中译本——李霁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以探求译者不同的表达习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翻译手法对译本语言风格的影响.

    《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

    多模态隐喻的语义识解研究

    陈彩蒂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从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相结合、声音符号和语言符号相结合、肢体符号和语言符号相结合、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相结合以及口头符号和书面符号相结合五个方面解析了汉语中多模态隐喻的语义识解过程.研究发现,在音乐、绘画、影视作品、戏剧作品和地方风俗,甚至谚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多是以多模态隐喻的形式呈现,并且其语义识解离不开语言符号,用概念整合理论解析这些多模态隐喻的语义可以生动直观地呈现新语义的生成过程.

    多模态隐喻语义识解概念整合理论

    叙事学理论视域下《沅陵的人》赶尸部分英译解读

    任茹蒋林平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学是对叙事作品进行探讨的科学.后经典叙事学跨越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始进行叙事学文本翻译研究.在叙事学理论指导下,笔者通过对《沅陵的人》一文叙事的剖析,探究在重构译文本的叙事时应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译文本和源文本叙事的贴合.在理论运用过程中,笔者不断研究磨合译文本和源文本叙事内容时发现,译文本和源文本的叙事在内容上产生了相互积极作用,提高了译文本的叙事重构质量.

    叙事学赶尸叙事视角地域特色词汇叙事逻辑关联

    传播学视阈下外宣翻译研究——以《19大报告》日译版为例

    孙芮乔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宣翻译不仅能够树立国家形象、表达国家意志和立场,更是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传播学视阈下外宣翻译的本质,然后将"可译性限度"引入外宣翻译探讨,结合十九大报告日文翻译总结归纳了几种常见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十九大报告外宣翻译传播学

    "×霸"的词语模分析

    宁元梅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霸"作为一个新兴词语模,近年来在网络中广泛流行.在该词语模中,模标"霸"说明"×霸"总体上是名词性的,模槽"×"在构造上有较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类推潜能."×霸"语义的褒贬会根据具体语境而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甄别."×霸"词语模的形成阶段包括常规意义上的使用阶段、词义借用阶段、词语模形成阶段三个阶段.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霸"词语模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发展壮大.

    ×霸词语模模标模槽

    《三国志》中倭国"官名"的语言学研究

    赵志刚宁薇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大约用2000字的篇幅记载了从朝鲜带方郡到邪马台国的路径、地理景观、风土人情、物产、政治、社会等情况,是研究2-3世纪日本以及日本人生活状态的重要史料.同时,该书也是我国最早用汉字记录日语的文献,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尤为突出.本文将《三国志》中有关日本地理位置的记载与其他正史进行对比,并基于上古汉语语音构拟了倭国"官名".该书的《倭人传》中没有记载日常生活和交际中经常使用的基本词汇,但可以从这些"官名"中分离出少数普通名词,从中可窥见古日语的面貌.

    三国志倭国官名对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