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放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放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

徐皓

双月刊

1007-2179

kfjy@shtvu.edu.cn

8621-25653938

200086

上海市大连路1541号教视大厦1301室

开放教育研究/Journal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远程教育期刊领域唯一一本,也是第一本进入CSSCI来源期刊的国家级学术刊物。《开放教育研究》集中了国内外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一流专家,组成了一支高水平,强阵容的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立足于远程教育,以开放的理念包容学派,以创新的思想总结理论,以务实的态度关注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时代的学校本体论追问

    李唯一胡莉芳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为学校教育变革提供了现实条件,也对传统学校形态造成隐性冲击.本研究以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存续问题为核心,从本体论视角探讨学校在技术革新背景下的合法性与功能重塑:回顾了学校存续历次争论的历史脉络,揭示了技术革新对学校形态、功能及合法性的挑战,即去中心化知识传播、个性化学习的兴起以及社会化教育功能的弱化.在分析人工智能赋能与颠覆学校的动态张力中,本研究从学校因何存在、如何存续及未来样态三方面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学校围绕思维、认知与教学三要素的耦合与重构开展形态演变,根源于社会对智力需求的更替和思维与认知的不完全兼容.基于此,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存续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应体现为从动态平衡到共生共进,这就需要重新定义学校的本质与功能,重塑学校教育的价值与伦理,构建"学校—技术—社会"协同治理创新框架.

    人工智能本体论未来学校学校治理教育生态

    国家数字大学:国际视野、本土构想与未来进路

    方建锋王克宇房欲飞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数字大学是高等教育数字化高阶转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和公共属性.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组织化再造,将给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组织形态带来突破性变革.在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法国和印度先后启动国家数字大学建设.本研究立足全球视野,梳理新型数字化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进程,划分数字大学的"三个世界",比较他国国家数字大学建设的经验,分析国家数字大学的内涵和本土建设思路.中国国家数字大学可能面临内涵本土化、平台组织化和教学质量保障的挑战,但建设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在制定专项政策、整合在线教育资源、完善学习资历认证体系和满足学习型社会需求等行动中创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和新优势.

    国家数字大学数字大学虚拟大学高等教育数字化在线教育

    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及提升策略

    李艳孙凌云江全元陈立萌...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师是智能技术能否以及如何进入高校的关键守门人,其人工智能素养水平直接决定智能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速度和质量.本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素养是高校教师胜任智能时代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工作需具备的,这些素养具体体现在育人理念、智能教育知识、人机协同教学、数智赋能科研创新、坚持科技向善和人本价值五个维度,整体要求坚持理念引领、知识为基、能力为核、创新为重、价值为本.高校可通过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教研室的活动内容与形式以及采用项目驱动提升教师融合人工智能实践能力等策略,促进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并为其提供组织、制度、资源和环境保障.

    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人本价值

    数智融合课程:"人工智能+课程"教改新方向

    王竹立关向东罗霖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数智时代的课程改革,本文深入剖析数智融合课程的定义、内涵、核心理念,认为数智融合课程指在数智时代新知识观与新人才观指引下,深度融合数智技术与课程教学,以培养新质人才为目标的新型课程形态.其建设理念包括聚焦思维与能力的双重培育、基于问题导向的知识体系创新、数智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体验、师生共创情境化学习新生态以及成果导向的课程质量全面评估等.文章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为例,提出数智融合课程的建设路径:选择新型交叉学科先行先试,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数智密切结合重构课程体系,构建数智化学习环境,构建全方位、个性化与智能化的评估体系.文章最后提出数智融合课程要以个性化学习为基、多元教学法融合和师生协同共创实现.

    数智融合课程人工智能+教育新质人才培养数智时代新知识观教育大模型

    为了"忘却"的身体——在线学习的具身困境与人本转向

    刘凯杨亚亚贾敏王泰然...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人们对自主、开放、个性的在线学习充满期待.然而,在技术的遮蔽与侵占下,在线学习系统逐渐暴露出主体性偏误、解释性缺失、能动性消减以及交互性薄弱等问题,导致原本具身化、情景化、个体化、在场化的学习者沦为"数字人""抽象人""均值人"和"离场人".本质上,这种因"认知—身体—技术"关系认识不足导致的问题,需从具身视角出发才能得到消弭.本研究通过构建在线学习的"双链中介"模型,阐述学习者身体与技术共同构成在线学习链式媒介的重要性,强调身体是学习者在数智技术支撑下嵌入学习环境的重要认知介质——技术既是构筑在线学习环境的基础架构,也是连通身体与环境的桥梁.此模型在理论上能作为检验教育技术学理论的"试金石",或搭建教育学反哺人工智能的"立交桥";在实践上,基于全新的身体观,以人机协同为目标导向,驱动具身隐喻及根茎演进的路径转向,迈向"人本人工智能"赋能在线学习的未来愿景.

    在线学习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具身双链中介模型人本人工智能

    数智化时代认知外包的教育陷阱及其跨越

    韦恩远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外包是人类诉诸外部工具和环境打交道的意向性过程,也是教育释放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础.这一方式的合理性在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辩护和证实,但数智化时代的工具理性空前膨胀,致使认知外包正演变为始料未及的教育陷阱,主要表现为:突破中介定位的技术反噬,诱发教育主体存在的合法性危机;智能机器的知识加工逻辑模糊了教育的人文特质;还原性算法对预测性心智的干扰挑战了知行合一的教育底线.文章建议以"受过教育的人"规范认知主体,遵循教育标准的育人性;以"事的世界"看待认知对象,重拾教育价值的文化性;以"反思性思维"作为认知方式,打通教育空间的统一性等,为跨越认知外包的教育陷阱提供参考.

    数智化时代认知外包人工智能人机协同教育变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需求、方法和发展

    穆肃陈孝然周德青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当前教学设计"人类制品"与"人工制品"普遍存在设计过程和结构程序化、偏离教师设计初衷和学生个性学习需求、数字技术运用不足与适切性不高、忽视情感投入与师生交互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学为中心:助力素养与思维培育"的理念指向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分析持续生成"的技术指向;构建了包含分析任务分解与规划、内容存储与记忆、功能实现与拓展、决策准确与可信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智能分析实践框架,并提供了相应实例;最后基于发展战略分析理性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的应用挑战,展望主客观并重贯通的"师—机"协同教学设计智能分析的发展机会.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析可行方法风险挑战

    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支持个体的差异成长

    沈书生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教育系统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引导学习者自觉成为肩负国家发展使命、具有主体责任的新质人才.然而,学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个学习者的成长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个体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依赖外部教学因素,而应推动个体主动建立主体责任,使个体充满韧性.本研究通过分析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演进逻辑,提出基于数智技术构建的教育生态会影响个体韧性并扩大个体差异;从促进认知发生的视角出发,重构基于数智技术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优化学习流程,改进学习模式;借助数智学习空间创设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认知场景,可以支持不同主体在相同学习时间线的差异化学习行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为不同主体提供差异化认知机会,推动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理解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价值,可以支持不同学习者建立差异化认知路径,实现高水平发展.

    数智技术新质人才核心素养数智学习空间学习模式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场景细化及落地实践——基于探索性多案例分析法

    杨现民曾佳尧李新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范围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场景落地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多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 50 个典型实践案例,从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评价、科学研究、教育环境、教育管理七个维度分析案例文本,总结归纳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六大场景、15 项业务及 130 多处融合点,凝练场景落地存在的能力、观念、条件、机制与风险五大现实障碍,据此提出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多元供给、激发动力、强化协同和规避风险等推进策略,以期为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与教育多案例研究场景落地

    脑机接口技术对教育话语建构的影响和应对

    张世昌许芳菲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机接口技术会对教育话语建构产生革命性影响.理想状态下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改变师生间的交往形式,使教育话语呈现的符号形态精准生动、空间模态立体灵活、效度样态清晰直观.然而,脑机接口技术介入教育话语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育、安全、政治、技术等风险,需从制度保障、伦理规范、技术调适、主体澄清四个层面入手,推动两者深度融合,达到话语建构提质增效的目的.

    脑机接口技术教育话语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