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的分析

    朱东云褚建勋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对伦理、创新、教育和法律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但传统上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少有数据分析,少数定量研究关注的维度较为单一.为更准确地把握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热点,对发表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 2017-2023 年有关人工智能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系统评述,运用文献分析软件,对文献发表时间、出版期刊、核心作者、发文机构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识别出关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热点.结果发现:中国人工智能的有关研究在2017年进入发展期,2018年进入爆发期,主要从哲学、管理学、教育学和法学的角度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管理方式变革、教育管理与政策以及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成为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内容;未来人工智能的热点前沿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困境、人工智能机器的地位辨析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议题;未来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重点会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和政策的持续深化而变化,研究主题会更为集中且向纵深发展,从识别一般规律到探寻具体对象的可操作化路径,研究路径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指引演化.

    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文献计量文献述评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新工科理念下高校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杨茂罗娟研徐浩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理念下,工程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作为基础,同时基础学科需要利用工程技术和行业产业实现科技转换和实际应用,而作为转换载体的人才是其中的关键.在新工科理念下开展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是新时代探索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实践.基于对新工科理念下高校培养基础学科创新人才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通过与以美、德、日 3 个国家为代表的国外高校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从价值塑造、知识体系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助推等维度分析中国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归纳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在资源供给、培养体系和回应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问题上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明确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保证基础学科理论深度的同时保持与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同步,开展以物理为基础、应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开展物理学和工程科学、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实践,以此培养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创新人才.

    基础研究新工科高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学科交叉

    美国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策略及其对中国人工智能生态构建的启示

    薛菁华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剖析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轨迹和有效策略,对中国构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机构设置、政策制定以及实践操作 3 个维度,采取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审视美国联邦政府如何策划和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参与推动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根据其具体作用分为决策层、推进层和执行层:决策层包括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科技政策办公室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美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中起到提出政策建议、决定政策方向和制定相关计划的科技决策作用;推进层主要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联邦政府各职能机构,如能源部、商务部和国防部等,负责落实决策层的政策,启动一批推进项目;执行层则主要涉及美国国家实验室、顶尖高校实验室和优秀的科技企业.此外,美国通过持续更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规划以及实施"人工智能桥梁"等计划,推动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结合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状况,从建立专业人工智能机构、打造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培育体系等方面提出加速中国人工智能进展、夺取科技创新先机的策略建议.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政策研究生态系统产业布局美国经验

    人工智能的经济效应:现状、热点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综述

    洪嵩盛思晗王茜王帅...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有关人工智能对就业、产业融合、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研究与日俱增背景下,从人工智能对就业、经济增长、产业融合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综述.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 2003-2022 年的 1 908 篇中外文文献,从发文量、文献刊载期刊、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核心作者等角度,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识别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特征.在研究进程上,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于 2017 年后数量大幅增长,呈现跨学科多领域交叉特征,且国外跨学科合作相较于国内而言更加密切,国内相关研究合作网络尚处于初始构建阶段,成效尚不明显.在研究内容上,现有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探究人工智能对就业、产业融合及经济增长影响等三大领域,且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在研究方法上,相关研究呈现出"定性—建模—实证"的发展脉络,实证研究渐成主流,但对于人工智能指标的选取及度量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未来可进一步围绕人工智能指标选取及测度、人工智能带来的创新模式改变及人工智能政策分析等开展研究.

    人工智能经济效应就业产业融合经济增长文献综述CiteSpace

    "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李云燕孙润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数字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绿色创新助力.有别于以往相关研究,以"双碳"目标为视角,建立考虑污染物和CO2 排放因素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 2013-2019 年中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地区异质性.结果发现:样本区间内,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省的两种经济水平得分均较高;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增长 1 个单位则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增长 0.534 个单位;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为 0.064,占总效应的9.668%;西部比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发展更多的数字技术、继续推进数字经济进程,通过开放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在各地区的充分流动,且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绿色创新"双碳"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背景下港澳人才与内地人才引进政策比较研究

    白鑫艾希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人才与内地人才的特点和属性存在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关于这两类人才的引进政策存在较大区别,并且这种差异性会在很大层面上影响政策评估的结果.为此,从人才属地分类视角出发,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人才需求,并结合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的公共政策执行互动模型,从政策执行者和受政策影响者利益角度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对内地人才和港澳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异同,以及从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相互调试的角度分析不同人才引进政策施行原因.研究发现:根据人才的市场机制、需求情况及资源配置 3 个维度,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政策执行地本身,在引才标准方面以引进高端精准的内地人才为导向,对于港澳地区人才的引进则以青年人才为突破点,在引才领域方面均倾向于理工科领域,文化领域则多针对内地人才;两种属地的人才作为政策接受者享受不同程度的个税优惠、购房优惠等.粤港澳大湾区在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作为政策执行者本身的利益,还需要重视政策接受者的需求,具体要健全区域性人才引进机制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引进人才合作模式,推动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并进一步引导港澳青年坚定政治立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

    人才引进跨境人才港澳青年人才人才政策政策执行模型政策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政策管理

    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的构建

    胡博李永亮秦朋遥张卓立...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讨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并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梳理 2006 至 2023 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 72 篇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建立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和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明确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层次关系,识别出影响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因素、中间因素和结果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12项核心因素包括科技观念不强、创新文化建设不足、技术推广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创新环境不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优秀领军人才、缺乏协同创新机制、评价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发展受限和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大,其中创新环境不佳、人才流失严重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是根本原因,可从改善科技观念不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缺乏优秀领军人才等因素着手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从创新观念、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和创新评价体系等4个关键点着手,全面提升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创新能力评价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林草类科研院所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科普展览教育效果评估方法研究及实践探索——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

    陈昕宋婧吴夏灵陈宏...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的科普效果评估,尤其是科普展览的科学教育作用以及展品的实际教育效果评估,是推动加快构建大科普格局、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提出一套针对教育效果的科普展览评估体系,以科普展览观众中的探索者、协助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行为研究法与对比研究法,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编码,以观众行为为切入点,深入单个科普展项,探究其对观众在知识层面的影响机制;并以广东科学中心的"食药馆"和"疫苗展"两个展览进行试验,以 6~12 岁的 90 名观展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究观众行为与学习的相关性,进而对展项作出综合评估.该评估体系主要根据观众对展项内容接收程度来判断其相关认知改变,从而综合评估科普展览的教育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观众对以测试考核为主的展项所表达的知识内容接收最好,适当的社交刺激可提高展项的教育效果;部分展项存在娱乐性与教育性失衡的现象,娱乐性较强的互动形式虽能提高展项吸引力、增加观众参与频率,但未必对展项的教育效果起到正向的反馈作用;辅助模型需另寻更恰当的结合方式,且传统的实验展示方式需要进行更新迭代.

    科普展览展项教育效果评估互动方式交叉分析科普展评估体系科学普及

    基于网络演化视角的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坚刘雪莲丁洁扉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但针对该区域集成电路行业产学研多主体深度融合创新绩效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选取 1995-2021 年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的专利数据构建产业合作创新网络,采用ArcGIS可视化手段,通过拓扑结构分析、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梳理该网络演化的趋势特征,并基于 2021 年其中 124 家集成电路上市企业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4个阶段,近年来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创新网络,网络结构从松散逐渐紧密,网络内区域间联系逐步增强,与区域外主体空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企业在合作专利申请行为中的位置优势及经验优势不会影响企业的合作意愿;知识邻近性对关系邻近性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通过创新绩效对合作创新成果产生中介效应,而且创新绩效对合作创新成果的正向影响显著;环境邻近性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邻近性且显著负向影响创新绩效.因此,要进一步打造品牌化、国际化和数字化的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能级.

    企业创新绩效合作创新网络集成电路产业产业集群创新联合体长三角

    数字经济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科技创新的中介作用分析

    曹金华周小勇汪水兰卢奇...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广大欠发达地区城市正在寻求一系列方案措施来激发数字经济带来经济增长的红利效应.为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及影响机制,根据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熵值法测算相关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2012-2021 年广西 14 个地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用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因素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城市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但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水平、高等教育水平及城镇化率提升能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在数字经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中介作用.基于结论,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推动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城市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