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趋向、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

    杨芳陈劲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而国内目前对"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人才"等有关概念界定尚未清晰,相关研究尚未根据基础研究的特点对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进行考量.为此,在当前中国开展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试点改革的大背景下,阐述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梳理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程,总结得出其主要经验包括明确了差异化分类评价原则,推行代表作成果评价更加注重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维度(以下简称"三大维度"),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更加精细等;通过调研5家改革试点单位发现,目前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在确立三大维度指标,统筹规划评价频次和周期、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的关系,完善评价过程规范化,以及"立新标"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挑战.最后,通过梳理借鉴有关国际经验,为进一步优化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从进一步引导正确认识基础研究特性、逐步向基于信任的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转变、优化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更加科学合理确定评价周期等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科技人才人才管理机制改革

    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理论及其评估体系构建前瞻与思考

    王啸坤张树良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益深化和拓展,科研创新范式不断变化,传统的以事后评估为主的基础研究评估模式已无法满足创新范式变化对我国基础研究评估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开展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基础研究评估新理论、新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完善基础研究评估体系、引导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上述需求,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基础研究创新潜力"这一概念,基于此,前瞻性地讨论了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理论及评估体系的构建对完善我国基础研究评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基础研究创新潜力基础研究创新潜力评估基础研究评估体系基础研究

    高技术企业利用大数据能力实现创新双元性的多元路径——基于知识动态能力的组态分析

    廖素琴李丹韦靖靖胡倩莹...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数字经济背景,研究采用fsQCA方法,以236家高技术企业为对象,探讨多维度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内部动态能力联动实现创新双元性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大数据人员能力是创新双元性的核心条件.(2)存在两类驱动路径,即基础决策型、管理优化型的时间双元模式与分析协同型的结构双元模式.(3)知识协同辅助下,大数据管理及人员能力是实现创新双元性的关键;大数据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存在驱动与抑制效应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整合利用不同类型数字能力,帮助高技术企业兼顾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

    大数据分析能力创新双元性动态决策能力跨职能整合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农业科技资源流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杨传喜梁慧楠秦辉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加速农业科技资源流动、塑造农业发展生产力动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农业新质生产力视阈下,运用熵值法、对数双引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农业科技资源流动、创新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区域性特征;农业科技资源流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人才主要向西部和东北部省份聚集,资本则是向西部和中部省份倾斜;农业科技人才流动通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资本流动会削弱区域创新能力进而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完善涉农领域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提升地区人才吸引力、消除农业科技人才流动障碍等政策建议.

    新质生产力农业科技资源流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

    段钢刘贤铤闫伟男
    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俨然成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探究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其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基于2011-2021年的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其新质生产力发展,此结论在经历替换变量、排除政策冲击、工具变量法等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并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赋能效果.进一步基于分组回归的异质性探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高供应链效率企业以及产融结合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赋能效果更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

    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文本分析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激励视角下实质性派生品种监管路径分析

    陈可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种业市场中大量存在的品种同质化问题,中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中引入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并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完善.当前主要的症结在于虽然已经引入此制度,但是尚未进行具体细化,导致无法有效地保护种子原始创新和合理分配创新利益.通过对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立法现状和立法困境进行剖析,基于法经济学视角,提出对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不足将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不正当竞争以及创新利益分配失衡.构建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模式,分析种质资源创新价值的最优配置方案.研究表明:以利益衡量作为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基准有利于实现创新保护中的帕累托最优,有助于平衡种业科技创新市场中的创新利益.进一步探明,在实质性派生品种培育人和原始品种培育人之间设置公平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作为对原始品种培育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回报,有利于切实保证原始创新的原动力;细化法律制度用于回应育种科技创新,并提高法律制度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匹配性,有利于形成正向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创设强制开发制度赋予实质性派生品种培育人基于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强制使用权,有利于构建合理有效的创新利益分配体系.

    科技创新实质性派生品种激励理论创新利益

    我国科技评价政策主题的演化趋势

    杨爽胥美美苟欢王琰...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我国科技评价政策主题演化趋势,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科技评价体系.此次共纳入114篇政策文件,将时间跨度划分为4个阶段,运用动态主题模型(DTM)挖掘政策主题的分布特征,引入Hellinger距离分析主题.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评价政策主题聚焦在9个方面,随着科技评价制度的完善,科技评价政策主题更加多元化;科技监督与治理、人才评价和科技绩效评价的主题强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政策主题的演化方向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呈现强延续性、强衍生性的特点,且上述主题强度上升的领域有望成为未来科技评价工作的重点.

    科技评价政策DTM主题演化

    中国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能力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化

    倪晓磊李陈陈陈旭东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中国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能力的时空演化特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测度了 2011-2021年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能力,运用空间趋势面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深层次探析了其时空格局演化.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且省份差异化明显,呈现出由西向东的"人"字型演化趋势、由北向南的倒"U"型演化趋势,在空间趋势面上呈现出"西低东高,北降南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在探索性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科技成果转移能力空间趋势面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格局演化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中国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量化评价分析

    李春林付少丹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需要充分且有效的政策体系支持,政策文本量化能为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精准发力.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国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水平,为省级区域政府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提供参考.基于2015年以来我国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包含的高频词,构建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PMC指数模型对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7.57分,整体政策处于良好级别,但还存在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政策视角考虑不全、政策目标内容欠周、政策客体单一化和政策保障手段不完善等5个方面共性问题.由此提出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拓宽政策视角、改进政策目标、丰富政策客体和完善政策保障手段等针对性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PMC指数模型量化评价

    科技资源配置驱动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

    凌峰陈雨馨陈世桥叶欣...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科技资源配置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科技资源配置驱动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呈现了区域科技生态视角下科技资源配置焕发动能,赋予产业发展成效进程中,各影响因素互塑共生、彼此制约、协同促进的关系.以西部地区中的广西为研究对象分析科技资源配置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过程,运用系统仿真建立贴近历史变化趋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演绎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协同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动态过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拟结果提出发展策略:加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科研资金规制监管、促进创新主体多元参与.

    科技资源配置工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