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业智能化对省域创新韧性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白珊张莹刘柏君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支持,实现产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智能协同和资源互补,并帮助产业提高差异化生产的能力,但其对省域创新韧性的影响机制仍有待研究.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智能化对省域创新韧性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地区异质性,并探究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人才集聚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显著提升了省域创新韧性;产业智能化对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省域创新韧性均存在显著提升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在产业智能化影响省域创新韧性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创新人才集聚增强了产业智能化对省域创新韧性的影响.为此,要加速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引导生产要素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加大对资本和密集型产业等的投资力度.

    产业智能化省域创新韧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创新人才集聚区域创新

    基于对比学习模型的北京独角兽企业关键特征画像分析

    徐硕马心怡安欣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角兽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和经济增长的风向标,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注入巨大活力.大力促进独角兽企业培育与发展,为创新者画像、为领跑者导航成为加强创新主体建设的必要举措,因此亟需开展独角兽企业画像研究.以170家北京市独角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及11 385家瞪羚企业作为对比对象,按照全面性、相对性、高成长特征原则构建北京独角兽企业画像标签,从企查查、智慧芽、政府网站及企业网站上采集有关数据,通过Gower距离计算、最优特征分箱以及对比学习模型实现企业关键特征挖掘,最后采用词云技术绘制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关键特征画像.研究发现:北京独角兽企业主要为大中型企业,多数分布于海淀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北京独角兽企业融资表现优异、对外投资活跃,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水平较高,但专利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同时企业高风险问题值得警惕.为此,独角兽企业需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利用,并通过确保投资的准确性和长期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对外投资活跃度,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法律团队,制定明确的法律合规的企业发展政策,避免潜在的法律纠纷.

    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关键特征企业画像画像分析对比学习模型

    新时代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范旭杜颖彬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调以满足科技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范式变革.为了深入探讨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科教融合发展的程度,在科教融合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构建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并对内生性、异质性、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整体的科教融合度的平均值从0.35提高到0.479,有一定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地方财政收入"这一工具变量,发现地方财政收入有效增强了科教融合度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效应;(3)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强弱有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推进科教融合对提升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最显著,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宏观层面既要加强区域内统筹资源调配,也要支持区域间的帮扶协作,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教融合度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地方财政收入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钱小龙葛黄雅黄蓓蓓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数据的指数型增长和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受到逐步关注,通过构建基于云平台的高校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模型,可以为高校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启示.经国内外云平台研究结果的对比,总结云平台层次模型,并探究其在高校数据安全治理方面的应用适切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SMM),构建包含基础安全层、数据资源层、安全服务层、组织建设层以及应用安全层在内的基于云平台的高校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模型.通过对剑桥大学数据安全治理的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为基于云平台的高校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模型提供示范和佐证,并得到三点启示:积极推进云技术的安全保障能力、有序推动数据规范使用的机制流程、致力多元主体数据安全治理模式的构建.

    云平台高校数据安全治理剑桥大学

    多期数据包络模型下广东省高校科研资源分配的优化研究

    赵绪哲赵盈盈陈平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高校科研经费利用效率以及在集中决策模式下政府如何合理分配科研经费的问题,提高高校科研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达到产出增量最大化的目标,有必要对高校的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评估并将资源重新分配.为此,基于多期数据包络法,将决策单元的单个时期投入与产出视为并行系统,同时为避免高校自评带来的误差,引入交叉效率建立高校科研效率评价模型.对2017-2022年广东省71所科技类高校科研数据进行评估,并对政府资助资源进行了再分配.研究发现:高校的系统效率主要集中在中低水平,系统效率位于前3位的均处于广深地区,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研究期间高校科研效率在不断提升,且广深地区和非广深地区之间的高校效率并无明显差异;科研经费在不同高校间的分配需要适当增减,重新分配科研经费后,样本高校的科研论文可增加97 583篇,项目立项数量可增加15 664项,专利授权数可增加33 714件;对投入资源进行优化后,2022年处于高效率的高校从4所增加到9所.此外,研究提出管理者应增加医科类大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科研经费支持,平衡前沿科学和科研效率的关系.

    高校科研效率科研资源资源分配效率评价评价体系多期数据包络模型

    新巴斯德象限下广东省科学院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经验分析

    任志明廖兵张智颖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重视.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新时代下新型研发机构的一种,是中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生力军,其蓬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巴斯德象限理论,以广东省科学院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研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运作模式.从发展理念、运行架构、实施路径、取得成效等方面剖析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治理规律和成功经验,详细分析了广东省科学院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要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兼具公益性和市场化双重属性,成果转化工作具有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多主体共同深度参与、合作方式多元化、科技金融助力快速发展等特点,并通过"搭平台-聚资源-育生态-引项目-促升级"构建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最后从以下4个方面为其他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提出有效建议:一是做好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顶层设计,突出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定位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二是注重探索新的管理机制,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活力;三是处理好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关系,保证机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行动态评价考核制度和人群分类评价制度.

    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巴斯德象限创新生态体系

    碳中和目标下中日两国煤炭领域的科技合作机制

    陈慕薇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与日本两国作为煤炭消费大国且洁净煤技术领先的国家,在煤炭领域的科技合作对于加速两国乃至世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文献分析,从国际科技合作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3个方面,梳理了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两国煤炭领域科技合作机制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动力机制中煤炭政策的导向一致性有所提升,但各个机制内部均出现了不确定性因素.鉴于此,为推进中国与日本煤炭领域科技合作,应当构建跨境跨业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共同向第三方市场推广洁净煤技术、助力能源公正转型,发挥合作推进机构职能、推动信息公开和共享.

    碳中和目标国际科技合作合作机制中日合作煤炭洁净煤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及其形成机制

    边伟军付雯雯解文文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视角解析产业链韧性内涵、维度,并进一步探究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链韧性是一个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在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具备的抵抗冲击并及时恢复和更新的能力;解构产业链韧性,提炼出技术韧性、生产韧性、市场韧性3个维度;阐释产业链韧性形成机制,即政策、人才、资金、数字四要素独立赋能或者在平台机制下协同赋能产业基础能力,进而促进产业链韧性形成.最后,基于向内溯源的思路揭示产业链韧性形成的根本底层逻辑,为深化基于中国产业情境的相关理论提供参考.

    产业链韧性产业基础能力要素赋能平台赋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组织韧性、企业竞争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

    侯曼弓嘉悦冯海利
    16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韧性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了组织韧性与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了企业竞争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技术创新与内部控制均能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且组织韧性能够通过带动技术创新、优化内部控制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在非国有企业组织韧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经实证检验,上述结论稳健.进一步检验发现,组织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规模、产权与环境异质性,中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组织韧性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高环境不确定性下组织韧性的积极作用更显著.因此,提出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匹配政策资源与企业需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应理性看待风险挑战,树立底线思维,深化技术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企业韧性与竞争优势,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相关建议.

    组织韧性技术创新内部控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不确定性

    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理念、方法和程序对教师科研行为的影响——基于制度满意度的视角

    宋丰练高涵王子成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高校科研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教师投身于科研创新的意愿并促使其养成积极科研行为的习惯.良好的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是激励教师科研意愿和持续科研行为的助推器,也是提升高校科研竞争力和整体办学实力的压舱石.为此,有必要探索高校科研评价制度与高校教师科研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通过对8所不同类型高校的44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Bootstrap检验等方法分析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理念、方法和程序对教师科研行为的影响,并检验科研制度满意度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发展性评价理念、质量导向评价方法以及民主性评价程序对大学教师积极性科研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科研制度满意度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的结果性评价理念、数量导向评价方法以及威权性评价程序对大学教师的消极性科研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制度满意度在数量导向评价方法、威权性评价程序与大学教师消极性科研行为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但在结果性评价理念和消极性科研行为中不存在中介效应.由此建议高校应适时调整科研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的评价理念,充分关注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并运用民主性评价程序调动教师参与科研评价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科研评价制度制度满意度科研评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