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广东范式

    范斯义刘伟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从发展动力、发展效率和发展动能3个方面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乡村数智化变革、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在面对乡村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紧缺、乡村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的问题时,广东通过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有效实现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广东范式."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要素布局,在劳动工具层面推动前沿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在劳动对象层面拓展新的涉农业态;在劳动者层面持续培养乡村新质人才."百千万工程"在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的创新性突破,促进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效支撑广东农业强省建设.

    新质生产力农业"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乡村新质人才广东范式

    组态视角下区域科技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毛茜李春波赵喜仓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受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但有关研究大多未考虑多层次因素之间的协同匹配和联动效应,多层次要素组合作用于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仍有待探索.为此,从组态视角出发,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层面、组织层面、资源投入层面的6个前因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驱动区域科技创新的多元组态路径.结果表明:单个要素并不构成区域科技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高创新绩效是多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区域科技高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有7条,政府支持、R&D资本投入、R&D人员投入在提升区域科技高创新绩效中发挥核心作用;导致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有2条,并且与引致区域科技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呈现因果非对称关系;不同组态条件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基于此,从财政科技投入、研发资本投入、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角度提出推动各省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建议.

    创新绩效区域创新研发资本投入科研人才绩效提升路径组态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金融机构介入下政产学研突破性创新研发阶段合作机制研究

    姜凤珍李翠苓
    11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企业突破性创新前期研发投入不足、资金约束等问题,探求合作研发过程中影响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因素.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资本支持机制和金融机构奖惩机制对政产学研突破性创新合作研发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矩阵实验室(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企业和学研方受彼此合作意愿的影响大于政府引导的作用;企业对于资本支持机制更为敏感,资金支持过高会降低政府监管的必要性,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较于惩罚机制对政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影响更大;金融机构不参与时,尽管政府奖惩机制的影响效果在时间维度具有滞后性,但激励政策和适当的惩罚力度仍能够有效推动产学研积极参与合作研发,政府奖惩机制对学研方的影响更大;企业对成本和收益分配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据此,明确了影响政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多种因素,为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合作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突破性创新资本支持政府引导合作研发三方演化博弈

    人工智能应用于眼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杨诚黎峥曾锦曹丹...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医学"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先行者之一的眼科学,在疾病诊疗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创新,积极推动从临床实践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转型,然而目前其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理念的融入尚显不足.鉴于此,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创新应用,将文献分析和典型案例相结合,梳理总结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诊疗与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成效,并进一步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在提升眼科临床诊断效率、优化学习路径和缩短专业人才培训周期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智能影像分析、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及虚拟仿真训练中表现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仍受限于数据标准化不足、复杂眼病模型泛化能力不足以及伦理与隐私保护等问题.针对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人工智能+眼科"未来发展应聚焦标准化数据平台建设、跨学科协作与政策支持,以助力智能化、精准化的眼科人才培养与诊疗体系的构建.

    眼科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医学教育

    半导体产业后发企业赶超创新链的构建——以韩国三星和荷兰阿斯麦为例

    叶春森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半导体产业发展制度、需求与技术机会对首次创新追赶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少有研究对究竟如何在机会实现过程中构建创新链并成功赶超与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韩国三星和荷兰阿斯麦两家企业为案例对象,研究半导体产业后发企业的机会实现与创新链构建问题.结果发现:半导体产业发展中的制度、需求与技术赶超机会实现过程存在内部互补式和外部聚焦式两类创新链;内部互补式创新链以制度与需求机会的局部叠加过程为主线,实现人才回流、产品创新与内向性开放式研发等要素的并行式编排;外部聚焦式创新链根植于制度、需求与技术机会的系统聚合过程主线,实现人才分流、技术创新与外向性开放式研发等要素的选择式编排;局部机会叠加通过转化内部创新以完善创新链结构;系统机会聚合通过技术约简以促进创新链结构演进,并行式与选择式资源编制共同推进资源向价值跃迁.

    半导体产业机会实现创新链资源编排赶超模式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宁凌黄鹏慧欧春尧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受多因素影响,但有关研究较少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讨论各创新要素协同作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此,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11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测度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综合组态思维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识别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路径.结果发现: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平台、创新网络均不能单独构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实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率的组态路径有4条,其中2条路径的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存在替代关系;产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非高效率的路径有3条,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率驱动路径表现出非对称关系;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作为核心条件单独或同时出现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率及非高效率的组态路径中,二者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因此,为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要充分发挥创新生态系统内各创新要素的联动作用,优化各创新要素流转匹配效率,引导增强内生驱动能力.

    海洋科技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效率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要素组态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创新合作与邻近竞争双视角的分析

    曹雨暄岳立
    15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可能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引发竞争效应,促使本土企业与地理邻近外资企业进行创新知识搜索与互动,并开展有效创新活动,但有关研究未考虑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联系在外国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为此,基于组织关系理论和金融供给理论,利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FDI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创新合作和邻近竞争两个角度探讨FDI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考察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FDI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之间呈正"U"型关系,样本均值位于曲线右侧,表明FDI技术溢出促进绝大多数本土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提升;企业创新合作仅提升企业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无明显作用;企业邻近竞争可以有效发挥FDI技术溢出对创新质量的提升效益;FDI技术溢出仅对国有企业创新数量有正向影响,而FDI技术溢出对非国有企业显著影响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且邻近竞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企业创新合作邻近竞争外资企业

    企业生态位、参与度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关系:基于知识重组调节作用的分析

    王展昭张海洋
    16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位体现企业自身所拥有外部资源和相对能力的独特性,其通过影响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资源跨界获取的内容、流向及模式等,进而影响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实践效果;而参与度与知识重组作为其中重要的情景要素,却尚未被纳入有关研究框架.为此,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生态位理论,将企业生态位划分为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适宜度,探究企业生态位对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和情景条件.通过收集253份高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适宜度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但生态位重叠度对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有负向影响;参与度在企业生态位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知识重组正向调节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间的关系,但对生态位重叠度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成立.因此,企业应基于不同生态位情景,制定差异化价值共创战略,并通过提升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参与度和增强知识重组能力,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效果.

    创新生态系统企业生态位价值共创参与度知识重组

    创新战略定位对企业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王娟陆建明
    17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战略定位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收益预期与创新风险承担意愿,因此对企业研发组织模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世界银行企业创新跟踪调查数据库中4 303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对采取渐进式创新战略(包括模仿和改良两种方式)和突破式创新战略的企业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检验了企业创新战略定位对其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事突破性创新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独立研发,从事渐进性创新的企业则更倾向于选择非独立研发,且选择委托研发的概率更大;营商环境改善会降低交易双方的契约风险,提高企业对非独立研发组织模式的选择倾向;企业研发组织模式的选择是其收益、成本和风险权衡的结果;在非独立研发模式下,企业面临多种合作风险,而且合作研发的风险高于委托研发;企业在从事创新活动时会优先选择独立研发,随着创新战略定位提升,企业则会更倾向于采用独立研发组织模式.因此,相关政策应致力于促进技术交易市场完善与发展,提升制度质量水平,为技术交易提供良好制度保障.

    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独立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

    电信领域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技术主题识别与演化趋势——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分析

    化明艳
    18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真实反映针对中国电信领域的技术布局与竞争态势,采集电信领域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这4个国家2009-2020年PCT专利摘要文本形成数据集,利用BERTopic主题模型分析挖掘提取各数据集的技术主题及其发展演化情况.结果发现,电信领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专利申请中,中国在小区测量技术,美国在图像处理、波束成形、音频元器件技术,日本在无线电信系统和电子元器件技术,韩国在图像视频编码和无线电信系统等技术方向各占优势,并逐渐交叉重叠.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我国电信行业创新主体要继续锚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层面技术开发和加强国际合作的研发建议.

    电信技术PCT国际申请国家阶段BERTopic技术主题识别技术主题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