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薛宝林

双月刊

1009-3958

qszxb2005@163.com

0452-2289041

161005

齐齐哈尔市民航路566号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及时准确传递教育信息,研究探讨师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掌握学科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编辑刊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使学报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研究和其他院校交流学术信息的理论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四年级上册三单元为例

    梁琪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反映出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连接课程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居于学科中心,是学生需要持续理解的概念。在教学时,应从大概念教学的视角出发,通过"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结构化设计,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以大概念为核心,设置情境任务;坚持教学与评价并重,倡导多种评价方式,能够给予单元整体教学以实质性的意义,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建构意义

    赵伟东胡笑彬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建构,有利于推进落实新文科理念与精神在高校通识选修课体系中的注入,有利于促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工作的纵深化、系统化、实践化,进而实现"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通识选修课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与创新创业的互动化、与产教融合的联动化。促进学生创新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这就需要我们建构多维度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管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通识选修课教育教学,进而实现通识选修课的育人功能。

    新文科高校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建构意义

    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位一体课程改革思路探索——以"结构基础实验"课程为例

    马英超周忠兵杨蕙毛鸿飞...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深入探讨了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改革思路,特别是在"结构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高效的教学实施以及创新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本文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三位一体课程改革

    高职师范专业中国文学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建构

    许文伯张艺莹
    129-13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学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中,被列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小学语文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一命名规范,代表着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对本门课程进行统筹整合的新思路。但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类课程在高职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因袭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的问题,未能充分彰显和落地师范生职业教育对接小学教师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因此,高职师范中国文学课程教师队伍,要自觉担负落实三教改革的教育使命,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对接高职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建构意识,努力在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出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道路。

    中国文学高等职业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三教改革

    基于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研究

    王伦颖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问题"设计是余映潮于1993年在评析徐振维《白毛女》的课堂教学时首次提出来的。余映潮的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是相对于课堂上切实且随意的连问、考验式的追问和连续性的碎问而言的,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现立足于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教学实践,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来丰富语文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法》课程重构的设计与实施

    赵忠军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重构的设计与实施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成长与进步,培植职业理想,培育家国情怀。通过课程重构的设计与实施,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小学语文教师。

    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一流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研究——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张旭鲍庆鹏薛海霞孙玲...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席卷,计算机网络作为技术革命的支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技术和社会需求,一流课程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在明确一流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从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能力三方面入手,革新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希望以此培养社会适应力强的学生,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流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人工智能

    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下的动词习得研究——以及物动词encourage为例

    宋雯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Sinclair提出"扩展意义单位"以来,二语习得中的词汇研究便与语法相关联,同时语料库驱动的研究使得描述更为客观。基于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以及物动词encourage为节点词,分析其在搭配词、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经研究发现,encourage一词与不同词性的搭配词构成不同的类联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语义倾向。结合具体语境后发现,该词除了能体现积极的语义韵外,还可以表达混合的语义韵。

    扩展意义单位语料库语义韵

    "互联网+"新教育生态视域下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

    齐聪于超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了当下人们热议的教育教学话题之一。着眼于"互联网+"所形成的新教育生态,采用案例式探讨"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课程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这是对目前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的时代诉求及"金课"打造愿景的应然回应。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有效助推了高校课堂教学从"沉默的课堂"到"辩论的课堂"、从"低阶课堂"到"高阶课堂"、从"传统课堂"到"现代课堂"的三个转变,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

    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育生态

    "一带一路"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李莉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下,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深入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融入高职英语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建设四个方面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育的实践路径,为高职英语教育的改革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工匠精神高职英语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