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薛宝林

双月刊

1009-3958

qszxb2005@163.com

0452-2289041

161005

齐齐哈尔市民航路566号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及时准确传递教育信息,研究探讨师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掌握学科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编辑刊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使学报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研究和其他院校交流学术信息的理论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策略研究

    邓富元孙山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针对目前传统民间游戏运用在幼儿园活动中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幼儿园要为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条件与支持,促进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活动的有机融合,合理筛选和改编传统民间游戏等。

    传统民间游戏幼儿教育一日活动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视角下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魏菲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结合地区特色和资源,有效培养学生技能,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开启"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践与摸索,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套具体策略,旨在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一站式"学生社区新质生产力地区性发展

    人力资源视角下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向颖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尽管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师资结构失衡、激励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教师流动性过高等,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人力资源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袁希佳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满足我国教育现代化与数字化的发展需求。结合建设教育强国、弘扬与培育教育家精神的新要求,阐述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义,探讨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职业修养、教师专业能力及教师职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涵养教师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能力以及完善教师保障机制体系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旨在推动教师队伍可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

    从逃避现实到吟咏民俗——田园诗的缘起与流变

    刘腾腾王家伦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别,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寄予了遁世思想,对田间劳动的描写比较"粗线条";唐朝王维、孟浩然将田园诗推向高峰,从写意式的描写过渡到细线条的描绘;宋代范成大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关心民生疾苦,并初涉民间风俗;清朝袁学澜则通过田园描写深入民间风俗,吟咏吴地民情,描绘节令时序。他们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提升了田园诗的文学地位。

    田园诗遁世民生民俗

    论莫言《鳄鱼》的"空间"技巧与"时间"策略

    丁贇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鳄鱼》因其戏剧文体和莫言的小说家身份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争论的焦点表面围绕作品的文体属性展开,实则是在检验作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莫言能否跨界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戏剧作品。从剧本看,莫言借助隐喻构建舞台和心理空间,并结合小说技巧延长戏剧时间,有效平衡了剧中难以处理的时空关系,其处理方式近似老舍在《茶馆》中的做法,而迥异于曹禺的《雷雨》,表现出小说家与剧作家对"空间"和"时间"的不同感知和选择。

    莫言《鳄鱼》空间时间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思辨意识

    孙玮楠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创作的笔记体小说,纪昀继承了传统"子部小说"的写作主旨,从志怪小说搜奇猎异、游心寓目的特点出发,对志怪体小说进行了改造,在具体事物中言说义理、广发议论,对理学思想、伦理问题、世情世态都有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形成思辨性很强的"理性小说",展现了学者的理性精神和对世事深刻洞察的智慧。

    《阅微草堂笔记》思辨意识纪昀理学

    诗中有声: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听觉意象

    余湘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维诗歌"诗中有声"的特点,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论是风声、水声等自然之声,还是鸟啼、虫鸣等动物之声,或是谈话声、笑语声等人文之声,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丰富的听觉意象,既是其诗歌境界的塑造方式,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有效表达。究其原因,除对传统诗歌听觉意象的借鉴与继承外,更有诗人的独到创新;既受到盛唐文化的影响,更是诗人个人审美情调的表现,当然和诗人深受禅宗浸染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维山水田园诗听觉意象

    《诗经·关雎》英译策略体系描写研究——以理雅各、阿连璧、庞德、许渊冲、汪榕培译本为例

    郭巍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从语言、形式、词语转换及附翻译扩展四个方面,评估了《诗经·关雎》五个经典英译本。各译本在遵循古诗翻译原则的同时,展现了策略多样性,如语言风格、形式处理、词语转换及附注扩展的不同。研究揭示了《诗经·关雎》英译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验证了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对《诗经》翻译的适用性,强调综合应用翻译策略对准确传达古诗意境的重要性。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诗经·关雎》翻译策略

    汉英动物词"鱼"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潘珺华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存在以"鱼"为喻体的比喻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真实语料的对比研究,发现汉英"鱼"的概念隐喻在外形特征、行为特征、价值属性和功能属性等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的特征。这些异同性是由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隐喻及其文化内涵能帮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概念隐喻语言对比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