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柳卸林

月刊

1002-0241

kxx518@163.net

022-2432482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科技档案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ournal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Monthly)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导类期刊。1992和1996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一等奖;荣获在华北地区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第三届特别荣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贝尔纳预见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一个国际学术奖项的实证

    孙玉涛曹瑞陈灵芝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占据世界科学中心地位已有近百年时间,且有继续保持下去的态势,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的传统观点受到挑战.我国要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探究世界科学中心的特征和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章以国际学术奖项获奖者数量表征世界科学中心验证贝尔纳预言,从科学家跨国迁移、国际奖项的母国优势和国家获奖的累积优势三方面探究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机制.研究发现:1824-2020年,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方向是由英国至无中心状态再至美国,世界科学发展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未来可能呈现多中心发展态势,向贝尔纳预见的多中心方向发展;科学家的跨国迁移是推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重要机制,国际奖项母国优势对科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存在显著差别,国家获奖奖项的累积优势不利于未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美国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归因于其较强的人才吸引力与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我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比例仍然不高,但是2002年之后态势向好.

    学术奖项世界科学中心科学家获奖国家

    美国技术封锁对中国政府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古鹏杜森梁艳黄杜鹃...
    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愈加严峻的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美国实施的技术封锁在冲击了中国技术交易市场的同时,也释放了关键技术领域的指向信号,对中国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美国技术封锁对中国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影响机制,并采用动态双重差分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美国技术封锁对中国政府创新激励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影响主要通过"冲击效应"和"信号效应"两种渠道传导到中国政府,进而刺激后者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和加快国内专利授权来努力突破技术封锁.该传导机制为我国精准评估美国技术封锁冲击,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激励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

    技术封锁信号效应冲击效应创新激励强度

    日本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研究——以半导体技术攻关为例

    李慧敏穆荣平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政府采用的"整合推进体制""有机开发体制""产学官合作"等研发体制,本质是一种技术攻关"举国体制"模式.对于日本技术攻关"举国体制"实施理念、运行逻辑和基本特征等,我国学界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基于日本技术攻关"举国体制"术语溯源和历史演进研究.构建了日本技术攻关举国体制"官产协调关系、产业协同关系、产学合作关系"三维分析框架,通过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案例研究发现:在官产协调关系方面,政府统筹国家战略与产业技术协同攻关的作用举足轻重;在产业协同关系方面,构建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融通创新生态作用至关重要;在产学合作关系方面,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突出.最后结合我国发展实际需求,提出政策启示:强化技术攻关模式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匹配,动态调整技术攻关战略领域方向,提升统筹部署层级,分类提出支持方式和支持力度;统筹政府与市场关系,强化跨部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强化旨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政策"的作用;综合考虑产业技术特性、技术路线确定性等诸多因素,选择适配的组织模式和实施方式;客观认识日本"举国体制"成功原因,注重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布局和厚积薄发.

    半导体技术举国体制有机开发体制整合推进体制产学官合作

    税收优惠政策对众创空间绩效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大样本数据实证研究

    徐示波仲伟俊
    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政府2019年首次对众创空间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了以往"重财政、轻税收"的政策主基调,但政策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基于全国众创空间大样本数据开展"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众创空间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众创空间的服务绩效和创新绩效.机制检验表明,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要素投入替代效应"降低了众创空间的运用成本并提升了创业服务,进而通过"企业创新产出效应"促进在孵企业创新.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显著提升非高新区众创空间的创新绩效,但对高新区内的众创空间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税收优惠政策显著提升中西部众创空间的服务绩效,但对东部地区众创空间的服务绩效影响不显著.基于结论,提出继续扩大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完善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建议.

    创新创业税收优惠众创空间政策评估

    基于联盟链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赵毅邓麟李正辉李子彪...
    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盟链可以强化知识产权参与主体间的信任基础,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深入剖析联盟链的技术特性和应用场景,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的底层架构,借助不同架构层的技术优势完成联盟链对知识产权服务的赋能机制,并基于Solidity语言开发智能合约,旨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水平.最后,将系统应用于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通过中外案例比较分析提出助力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的相应措施.研究发现:基于联盟链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的效能.同时,系统应用于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中,可保障交易的真实性,规避交易的信用风险,有助于提高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效率.

    联盟链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合约知识产权证券化

    科技自立自强视角下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的机制研究

    尹西明孙冰梅袁磊陈雷...
    7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而创新联合体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设科技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立足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6个典型的创新联合体为研究对象,从组建方式、治理机制、研发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等多维度,深入分析了企业主导型、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型、企业参与政府主导型三类企业参与共建创新联合体的差异化模式和建设路径,提炼了企业参与共建创新联合体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创新联合体能有效强化和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场景驱动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和高效率成果转化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自立自强创新联合体场景驱动创新新质生产力

    如何协同资源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双元创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fsQCA分析

    张茜松雷泽孙宁冯泰文...
    9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双元创新是企业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编排资源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以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创造顾客价值,实现高双元创新是有待探究的重要管理问题.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我国364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分析,探究资源和能力要素构成的资源组态与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单一资源或能力要素并不构成实现高双元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技术技能、数据驱动的决策文化和客户需求多样性在产生高双元创新上发挥普适性作用;(2)产生高双元创新的3条路径包括:资源重构支撑大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多样性需求、大数据分析能力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资源重构支撑大数据技术能力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3)4条路径产生非高双元创新,并且客户需求多样性的缺失是引起非高双元创新的主要原因.

    双元创新资源编排理论组态视角资源组态fsQCA

    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创新"提质增量"?——基于动态能力视角

    王象路罗瑾琏耿新
    10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创新数量与质量是亟待探索的研究问题.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数字化对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对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影响,创新能力、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在企业数字化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嵌入、组织柔性将增强企业数字化对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

    企业数字化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动态能力

    服务化与数字化的适配关系对制造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

    潘蓉蓉罗建强杨子超
    11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企业服务化与数字化在耦合共生中趋于收敛,产生了向数字服务化转型的发展态势,催生了新型商业模式,是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创新投入对数字服务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是支持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基础.鉴于当前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与数字化难以兼顾、协同收益受阻的现实,以中国先进制造企业为样本,将数字服务化解构为四个特征区间,分析数字服务化、创新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结果表明:高低协同区间内,数字服务化与企业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数字超前区间内两者呈U型关系,服务超前区间内两者呈倒U型关系,即存在数字服务悖论现象;高低协同和服务超前区间内,创新投入正向调节了数字服务化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而数字超前区间内,创新投入负向调节了两者关系.

    数字服务化创新投入经济绩效制造企业

    新创企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同行效应研究

    叶阳平符正平
    13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极具数字化特性的新创企业作为数字化颠覆者,通过重构原有的市场利益格局,为企业带来数字转型的紧迫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受同行新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两者之间同行效应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同行新创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高.机制检验的结果发现同行效应源自于竞争机制以及信息机制.竞争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与同行新创企业之间的战略相似度较高、行业竞争程度越激烈,企业更容易受到同行新创企业的影响.信息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信息供给质量较高、信息需求较高的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受同行新创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数字化转型新创企业信息机制竞争机制同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