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咨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咨询
科学咨询

向传书

旬刊

1671-4822

kxzx@vip.163.com

023-62605378,62605185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科尔国际商务大厦17楼1号

科学咨询/Journal Scientific Consult
查看更多>>上半月“决策管理”,下半月“教育科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思政"背景下理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赵忠玉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理工科教师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特征和规律,多角度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相融合,将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形成"课程思政"的高地。

    大思政专业教师课程思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融合的价值与路径

    易倩怡
    249-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的举措,有其时代要求与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契合性,充分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底蕴,并展现出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融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出发,发挥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

    赖怡颖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对人们生活生产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的一种客观反映,同时带有民族意识形态的深刻烙印。它通过彰显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使之成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驱动力,更好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思潮影响着我国主流文化,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降低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侧重分析闽南理工学院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和成因,提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同向同行——建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胡蝶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背景下建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和实践路径。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中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具体内涵,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的必要性,进一步围绕显隐结合、产教融合、三全育人、技术赋能等方面,提出了建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并从教学优化设计、理论教学体现思政浸润、实践教学践行思政教育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建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高校提供参考,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显性思政隐形思政建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禁毒化学技术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若干探索

    杨亮倪玉霞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禁毒化学技术是禁毒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社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禁毒化学技术课程思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课程思政目标,并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操守、正确科学观、激发学习热情等方面提炼思政元素,提出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禁毒化学技术教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认知现状及对策措施

    张志勇朱宇华杜金磊王蕊...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思政"知识转化成为内在的德行,从而将其内化成为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能力和方法。自2020年以来,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除了专业知识的培养之外,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这对新时期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仅六成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偏重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教育及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则更倾向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人生规划。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教师存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案例设计不足等问题。思政知识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也不足。因此,高校需要紧抓教师队伍这一"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一"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承担好育人责任,培养具有良好的一线公共卫生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师资认知情况措施

    "建筑匠心、工程铸魂"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

    黄坚郭容宽
    269-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建筑匠心,工程铸魂"的工程思想教育贯穿课程育人全过程,注重工程伦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形成"双主线、三阶段、五环节"的思政教学模式和实施路径,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技能人才。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思政教学

    职业院校国际化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朱新燕
    273-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职业院校国际化课程人才培养效果不断提升,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要积极探索相关课程的思政实践路径,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统一。文章结合当前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围绕国际化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作用,从资源整合、师风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指明其具体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职业院校国际化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Z世代亚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

    肖凌云
    27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青年文化表征。基于伯明翰学派的"风格—抵抗—收编"青年亚文化理论范式,本文创造性地提出"紊乱风格""加剧抵抗""复杂收编"的Z世代青年文化现象,清晰洞见Z世代亚文化的封闭性、娱乐性、倦怠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时代脉搏,透过Z世代青年特征,厘清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育人逻辑思路,挖掘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性价值,从而进行"良性收编"。

    Z世代亚文化高校思政课伯明翰学派

    "团队合作学习"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设计和应用

    傅圆圆罗冬娇
    28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思政融入专业课堂已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让学生能切身体会思政元素,测评学生相应能力的改变。方法 本研究对11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按班级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思政课堂"和"思政课堂结合团队学习"教学,通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考查学生的成绩变化,利用人文关怀量表来测评其关怀能力变化,并进行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学生学业成绩无明显差异,人文关怀量表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理解"和"耐心"维度上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满意度均较高,且实验组学生表示对"团队合作学习"体会更加深刻。结论 思政课堂结合"团队学习"能提升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获得较高的课程满意度。

    课程思政团队学习人文关怀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