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咨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咨询
科学咨询

向传书

旬刊

1671-4822

kxzx@vip.163.com

023-62605378,62605185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科尔国际商务大厦17楼1号

科学咨询/Journal Scientific Consult
查看更多>>上半月“决策管理”,下半月“教育科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孔子学院全日制本科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冯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探讨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孔子学院课程设置,分析发现包括专业设置、师资情况、教材、学生需求、国际合作和地缘政治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针对在课程设置中的课时安排、中国文化体验课体系、当代中国知识和课型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认为可通过中外方协同调整课时,建立中国文化体验课体系,着重培养本土教师的中华才艺,讲座、比赛活动结合传播当代中国知识和进一步丰富国际中文课型等方式改善全日制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

    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置全日制本科孔子学院

    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分析——以金口河区为例

    王建军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进行分析,发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之间可以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的教育机会得到了扩大,教育公平得到了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式和更便捷的途径。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加精细化、高效化,教育管理开始向科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教育信息化成效智能化精细化

    将人地协调观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地理教学——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庞辰欣林英华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战略,对当今农村地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结合乡村振兴大背景,以必修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内容,尝试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开展教学设计,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素质也能够得到一定提升,增强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了解程度,并对人地关系也有正确认识。

    人地协调观乡村振兴教学设计工业区位因素

    新时代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许丽季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老年教育工作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老年教育可以通过"老有所学"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人力危机,抓住老年教育契机,满足广大老年人学习需求,促进老年人群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要深入解读国家颁布的老龄工作相关纲领性文件精神,从宏观上做好规划与部署,从微观上抓好多元化老年教育产品和服务建设,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搭建普惠型、兜底性老年教育资源平台,推动老年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老年教育时代特征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曹世海曾凡韩冰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工程专业"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生态建设等息息相关,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原理,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是一种经济资源,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活力息息相关。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本文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蓄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基于硅砂自主设计完成"透水砖",并构建分布单元式蜂巢系统,以此详细论述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

    "以劳树德、德劳结合":笃行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合育人路径研究

    鲁丹张璇叶大鹏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探讨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以及实践路径,助力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有效深度融合,共同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协力培养新时代奋斗青年,为推动新时代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话语创新"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

    汪小莎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亲和力不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长久以来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思政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话语直接影响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关系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学生头脑"这一教育目标的最终达成。在把握当前思政课教学问题症结的基础上,以话语创新为抓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生活话语当好理论翻译;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用时代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统一,用互动话语做好精神园丁,不断改进高职思政课的"言教"方式,是走出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低效困境的重要途径。

    话语创新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泰州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学理探析

    孔庆为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如何推动地方文化的双创,把地方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思政资源是思政教学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阿斯曼夫妇文化记忆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等方面开展初步的理论探索,为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亲和力、增强育人成效奠定坚实的学理依据。

    泰州文化思政教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再语境化视角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思政话语建构路径探析

    尚梅贺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是课程思政重要环节。在学生观摩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主题演讲或访谈时如何实现思政进课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现阶段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重点。因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再语境化的方式,提炼教学材料的核心要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重新构建课堂话语,将课程思政切实落实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育的教学活动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

    再语境化课程思政英语视听说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策略研究

    张凯汤梦园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需要从课程体系、职业道德、终身学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同步开展,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工程伦理课程体系、提高工程师职业道德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等策略,针对每个策略详细阐述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