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咨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咨询
科学咨询

向传书

旬刊

1671-4822

kxzx@vip.163.com

023-62605378,62605185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科尔国际商务大厦17楼1号

科学咨询/Journal Scientific Consult
查看更多>>上半月“决策管理”,下半月“教育科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何真玲张玉珠李稼祎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体系中承前启后、培养"建筑观"的教学作用。本文还结合建筑学专业学生偏重实操的学情特点,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建筑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以大三建筑学专业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课题为例,论述了选题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本文总结出"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三大教学策略,即在设计前期,教师应让学生从多角度开展多样化的前期调研;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思维逻辑,发挥学生自主性,解决设计问题;在设计中期和后期,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评图交流,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评图,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紧跟互联网时代浪潮。本文还结合学生设计实例进行了阐释。

    文化建筑设计教学逻辑思维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

    "医教协同,多元融通"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郭艳荣吴景芳黄欢王璐...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医教协同,多元融通"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强化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提升护理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在医疗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当前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和新任务。为此,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职业院校应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形势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强化校企联动,推进医教协同,构建一套与卫生护理医疗行业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而为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医教协同多元融通护理教育应用型人才

    "双高计划"背景下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融合机制研究

    汪超罗彦荣高明有张瑜...
    215-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入选"双高计划"的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分析和归纳了新时代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挑战,从目标引领、学科自信、提高优化、美育发展、整体驱动五个维度,提出了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融合机制。

    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融合机制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究

    刘虎高倩李超刘江...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岗课赛证融通"是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四位一体"全新育人模式。它将技能岗位规范要求、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力要求融为一体,旨在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性内容不够突出、内部融通体系不完善、在教育活动中重结果而轻过程等。这些问题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学校应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实现"岗课对接",构建实施方案以促进"课证融合",并利用竞赛作为第二课堂来加强"课赛促学",从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证赛互补",以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岗课赛证融通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新职教法引领下高职机械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周香
    22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称《职教法》)为高职开展特色化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导。产教融合是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职教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基础上,我们以围绕高职机械类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为出发点,努力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探索"多域联结,多维联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职院校打造机械类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双师引领的"多元师资"队伍,实施"多域联结"的教学模式以及"多维联通"的人才培养路径,打造高职"多元""多域""多维"长效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多域联结,多维联通"的高职机械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保障人才能力的稳步提升,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对高职机械类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新职教法高职机械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曾琳琳王波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禽生产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属于畜牧业的一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绝大部分肉类食品都来自畜禽生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畜禽生产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畜禽生产需要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这要求教育领域培养大量的新型人才,以满足畜禽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方向。本文从时代变化对畜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入手,详细分析了加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探讨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催生的新型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促进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策略。

    畜禽生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经济建设

    现代科技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蒲海燕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凭借独特的民族特性,深远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因此,在现代科技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深入探讨了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强调,创新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具体实践和案例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以及跨界合作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现代科技数字化保护

    瑜伽健身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与契合

    关彩霞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瑜伽健身运动源自东方古文明,与我国儒释道文化和传统体育在机理上既有差异,也有相通之处。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实践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厘清瑜伽的文化源流,尝试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读健身瑜伽的内在机理,并详细阐释瑜伽健身运动中的冥想、呼吸练习和体式,以此加强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打造适合我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校园健身瑜伽课程。

    瑜伽传统文化

    广西侗族杆栏式建筑的木构元素在雕塑中的应用研究

    周聘宗付新阳赵健明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侗族杆栏式木构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陶木结构雕塑相同,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承载着民族文化与传统审美的精髓。本文通过对杆栏式木构建筑及陶木结构雕塑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征,并从审美理念、形式语言、材料特征等多个角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发掘其美学价值。这一研究对当代陶木雕塑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杆栏式木构建筑陶木结构雕塑艺术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医德融入农村定向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路径探析

    叶芬芬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凭借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也孕育出了独特且深厚的医德传统。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农村定向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德融入农村定向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中,有助于他们牢固树立服务农村、奉献农村的坚定信念,当好未来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传统医德农村定向医学生医德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