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冶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冶工程
矿冶工程

曾维勇

双月刊

0253-6099

kuangyegongchengzz@163.com

0731-88657176 88657186 88657070

41001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66号

矿冶工程/Journal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上网期刊EI、CA等检索期刊本刊为技术类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学科重大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水平较高的科技论文。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保留原有的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栏目外,还开辟综合评述、专家论坛、化工环保、工程与机械、企业管理、经验交流、院所视窗、群英荟萃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冶金、矿山、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肖围易志成刘程锦万佳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总结了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常见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了近年来材料性能改善的主要策略,可为高性能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改性策略掺杂表面包覆

    原子层沉积Al2O3对尖晶石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影响机理

    李倩赵妍崔雅茹王硕然...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0.5Mn1.5O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2O3层.改性后的LiNi0.5Mn1.5O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耐腐蚀性能(1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7%).进一步的表界面解析结果表明:原子层沉积技术构建的纳米级Al2O3包覆层能够明显抑制材料本体与电解液的腐蚀反应,降低过渡金属离子的不可逆溶解与析出;另外,基于HF表面刻蚀产生的AlF3具有增强的耐刻蚀性能,可显著提升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在长循环及高电压下的服役性能.

    锂离子电池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原子层沉积Al2O3表面改性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NaNi0.5Mn0.5O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史世和白世伟杨波吴千惠...
    13-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Ni0.5Mn0.5O2,探究了合成方法对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合成的材料均表现为O3型结构;不同方法制备的材料形貌各不相同,其中固相法合成的材料颗粒呈现出特殊的层状结构,有利于钠离子的脱嵌;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在0.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6.1 mAh/g、92.8 mAh/g和92.3 mAh/g,0.5C下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4.3%、46.5%和36.5%.固相法是适宜的制备方法.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Ni0.5Mn0.5O2固相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

    钛酸酯偶联剂表面处理对LiMn2O4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蔡海洋李振京范广新孟德轩...
    18-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加热分解钛酸酯偶联剂在LiMn2O4表面包覆TiO2,研究包覆处理对LiMn2O4材料结构、电化学性能及在循环过程中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50 ℃下加热分解钛酸酯偶联剂,可使TiO2均匀包覆在材料表面;表面包覆不改变LiMn2O4的晶体结构,但能明显提升其电化学性能,特别是高温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包覆TiO2后的LiMn2O4材料在55 ℃、5C下比容量为75.34 mAh/g,高于原始材料的比容量(43.05 mAh/g);经150次循环后,未包覆TiO2的材料容量保持率为62.85%,包覆TiO2后的材料容量保持率提高至77.27%.表面处理后LiMn2O4电化学性能提升的原因是TiO2包覆层减少了正极材料中Mn的溶解,抑制了循环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降低了电极极化和电荷转移阻抗,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可逆性及Li+的扩散能力.

    正极材料LiMn2O4TiO2钛酸酯偶联剂表面包覆改性电化学性能

    LiMn0.6Fe0.4PO4/C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丁伦涛赵鹏周春仙王德志...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和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杂质少、物相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Mn0.6Fe0.4PO4/C(LMF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脱去NH4+和H2O的同时,抑制了 Mn2P2O7物相的产生,提高了 LMFP的锂离子扩散速率.由LiMn0.6Fe0.4PO4/C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展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45.5 mAh/g;5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11.9 mAh/g.该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设计高性能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LiMn0.6Fe0.4PO4前驱体煅烧碳包覆工业化

    修饰四氧化三锰对尖晶石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谢雪珍陈慧叶有明温玉茹...
    31-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硫酸锰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修饰剂,通过络合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锰,再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锰酸锂正极材料,探讨了修饰剂用量对四氧化三锰形貌、粒度和锰酸锂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修饰剂时,制备的四氧化三锰颗粒团聚现象严重;当修饰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浓度为3.0g/L时,制备的修饰四氧化三锰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无团聚.用自制的修饰四氧化三锰制备尖晶石锰酸锂,并与市场销售的3种四氧化三锰制备的尖晶石锰酸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修饰四氧化三锰制备的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更优,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0.43 mAh/g,1C下循环50次容量保持率为96.79%.

    正极材料锰酸锂修饰剂四氧化三锰络合沉淀法高温固相法

    SiO2@Li2SiO3双包覆层策略改善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循环稳定性

    陈奎元李凯强李岩璞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镍层状金属氧化物(LiNixMnyCo1-x-yO2,0.8 ≤x<1,NCM)随着Ni摩尔分数增大而容量严重衰退问题,提出了利用SiO2@Li2SiO3双包覆层改性单晶NCM正极材料、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策略.合成过程中,通过SiO2+2LiOH=Li2SiO3+H2O反应消耗材料表面残锂,改善界面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抑制界面副反应.SiO2@Li2SiO3双包覆层改性正极材料在12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56.88 mAh/g,容量保持率为70.52%.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改性高镍层状金属氧化物表面包覆高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

    3D花状VO2(B)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孔孟郭攀陈阳阳
    42-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五氧化二钒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结构稳定性的3D花状VO2(B)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VO2(B)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等对VO2(B)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0.1 A/g下,3D花状VO2(B)电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27 mAh/g;1 A/g高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仍达151 mAh/g,3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9.6%,该电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

    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钒正极材料循环性能3D花状结构钒电极材料

    钒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堵伟桐黄茜陈卓李晖...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钒基化合物(包括钒氧化物、钒酸盐、钒磷酸盐和无氧钒基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并分析了相关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提出了钒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未来研究重点.

    钒基化合物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锂离子电池

    高炉渣提取硅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研究

    刘思名赵俊楷孟必成张豪...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炉渣中提取的硅材料BFSi为硅源、聚丙烯腈(PAN)为碳源制备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研究了硅与聚丙烯腈的配比对BFSi@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Si与PAN质量比3∶1时制备的BFSi@C样品在0.5 A/g电流密度下初始充电比容量为1 884.99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充电比容量仍有1 509.32 mAh/g,容量保持率为80.07%;在高电流密度下,BFSi@C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与商业硅材料相比,BFSi@C具有更高的循环容量和更好的倍率性能,在5 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高达 538.31 mAh/g.

    高炉渣硅材料聚丙烯腈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