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李玉民

季刊

1000-2812

xueb@lzu.edu.cn

0931-8915032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兰州大学医学校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58年,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兰州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2005年刊物名称由《兰州医学院学报》更名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本刊及时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各学科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学术动态和技术方法。本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作为来源期刊。本刊具有西北地区特色、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械通气在儿童肺不张中的应用进展

    胡淼丽张园园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不张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并发症,其病因复杂、机制多样、治疗多元。机械通气在肺不张中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是肺不张的原因,也可以是治疗方法,掌握恰当的机械通气策略,趋利避害,是儿童肺不张防治的关键原则。本研究旨在阐述呼气末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单肺通气等机械通气模式在儿童肺不张预防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临床通气方案提供参考。

    儿童肺不张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分级醇沉败酱草多糖的理化特征及抑制糖消化酶活性研究

    魏赛雪惠和平郭栋费张心驰...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分级败酱草多糖的理化特征、糖消化酶抑制活性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不同浓度乙醇(50%、60%、70%、80%)醇沉得到4种败酱草多糖HP-50、HP-60、HP-70和HP-80,使用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和紫外分光度法分别测定多糖的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等理化特征以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运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比较4种多糖抑制糖消化酶的活性与其理化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败酱草多糖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其中HP-80的糖消化酶抑制活性最好;与其他醇沉浓度相比,HP-80葡萄糖摩尔分数较高,鼠李糖和阿拉伯糖摩尔分数较低,相对分子量较小。结论 败酱草多糖相对分子量为50~100 kDa、鼠李糖摩尔分数在9。83%以下、阿拉伯糖与葡萄糖物质的量比小于1更有利于败酱草多糖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分级醇沉败酱草多糖α-淀粉酶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相关性分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快速牙移动中的表达变化

    杨乐乐孙枭陈曦李佩...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相关性。方法 12只Beagle犬按加力5、10、15 d和加力15 d保持90 d分为4组,每组3只。组内每犬下颌左、右侧随机采用减阻牵张或常规正畸方法。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以第三前磨牙(支抗牙)为支抗移动第一前磨牙(移动牙)。减阻牵张组行牙槽间隔减阻术和2次/d牵张力。各时间点分别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的移动距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情况及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及bFGF的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 各加力阶段,减阻牵张组较常规组移动牙的移动距离显著增加(P<0。05),支抗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减阻牵张组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更活跃;各加力阶段,减阻牵张组张力侧牙周膜内的bFGF表达均高于常规组(P<0。05),加力15 d保持90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牙张力侧牙周膜内毛细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变化趋势与bFGF基本一致。结论 减阻牵张方法引发的牙周组织快速改建可能与bFGF促进血管增殖、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促进骨组织改建等生物学机制相关。

    减阻牵张牙周组织快速改建毛细血管密度增殖细胞核抗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环泊酚与丙泊酚在腹部手术全麻诱导中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韩芳芳王俊泽吕根王秀梅...
    24-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泊酚在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需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环泊酚组与丙泊酚组,每组54例。记录诱导成功率及给药至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至麻醉深度指数达到60的时间、至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并评价注射痛。记录诱导过程中血压波动、心率变化、补充用药、血管活性药使用及拔管后30 min内恶心、嗜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丙泊酚组、环泊酚组均成功完成全麻诱导,诱导成功率分别为96。3%、100%(P>0。05),其中环泊酚组麻醉诱导剂量明显小于丙泊酚组(P<0。05)。环泊酚组从诱导给药至麻醉深度指数到60的时间,给药至气管插管的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基础平均动脉压,且环泊酚组降幅比丙泊酚组低(P<0。05)。两组患者心率变化不规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入室吸氧后均升高,而后保持相对稳定。环泊酚组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环泊酚在腹部手术中的诱导效果稍优于丙泊酚,环泊酚具有对循环影响小、注射痛轻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环泊酚丙泊酚全身麻醉腹部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中第一助手协作经验分析:基于130例消化系统肿瘤手术的回顾性研究

    崔鸿斌马斌马臻杨金伟...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中,第一助手与主刀医生协作的重要性,并总结具体的配合经验,以期优化流程、提升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完成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案例。研究聚焦于第一助手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配合及术后总结反思中的具体作用与贡献,包括但不限于术前沟通、患者评估、多学科协作、手术体位与站位设计、器械管理、术中技术支持以及与手术团队其他成员的紧密配合等。结果 术前第一助手通过全面沟通、细致查体、完善术前检查及组织多学科讨论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术中,第一助手在优化患者体位、合理布局站位、精准准备手术器械、灵活协助主刀医生操作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主刀医生、麻醉医师、护士等团队成员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模式,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术后,第一助手与主刀医生共同观看手术录像,深入剖析手术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手术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方向和参考依据。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成功实施高度依赖于主刀医生与第一助手的紧密协作。第一助手的专业素养、配合能力及其在手术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提高手术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及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手术第一助手协作消化系统肿瘤术前规划与术后评估手术团队协作

    远隔缺血适应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马临庆张立梅任丽艳孙璐...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行动能力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磁共振确诊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6~16分的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92)和对照组(n=86)。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标准治疗,试验组同时进行了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6个月后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为0~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0。65%vs 54。65%,P<0。05)。试验组上肢Fugl-Meyer评分为(48。26±5。20)分,高于对照组的(37。50±3。10)分(P<0。05);试验组下肢Fugl-Meyer评分为(33。42±3。50)分,高于对照组的(28。60±2。50)分(P<0。05)。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入院时均有降低,试验组下降为(5。96±1。99)分,对照组下降为(9。04±2。94)分,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远隔缺血适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益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残疾率。

    急性脑梗死远隔缺血适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评分有效性安全性

    常规CT值定量评价慢性肾病患者腰椎骨量的可行性研究

    和建伟周小娜马小梅曹剑仓...
    4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代替骨密度(BMD)进行骨量评估的可行性,分析慢性肾病(CKD)患者的临床分期与腰1、2椎体CT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同时做定量CT(QCT)和腹部CT的健康体检者影像学资料,分别测量腰1、2椎体CT值,并以QCT为骨量标准,观察腰1、2椎体CT值与BMD的相关性;调阅在本院曾行腹部CT平扫的CKD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腰1、2椎体CT值,分析不同临床分期CKD患者的腰椎CT值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分期CKD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以"腰1、2椎体平均CT值"作为因变量,"实验室检查"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腰1、2椎体CT值与QCT测得的BMD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892,且界定骨量正常、减低与骨质疏松的CT截断值分别130。275、87。250 HU,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CT值减低,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磷逐渐减低;CKD患者腰1、2椎体平均CT值与甲状旁腺激素有线性回归关系(P=0。045)。结论 腰1、2椎体CT值与QCT测得的BMD值相关性良好,常规CT测得的腰1、2椎体的CT值能够反映椎体骨量情况,因此可以用来评估CKD患者的骨量丢失情况。

    慢性肾病骨量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骨密度骨质疏松

    甘肃省医疗用药品滥用现状与特征

    杜晓月王雪刘宇琴强晓婷...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医疗用药品滥用现状及特征,发现主要滥用人群和药物,为医疗用药品的科学管理和禁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甘肃省2016-2022年医疗用药品滥用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32例医疗用药品滥用报告中,医院及美沙酮门诊监测报告占52。62%。医疗用药品滥用者以男性、已婚、无业及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为主。医院监测报告的滥用者平均年龄为(56。52±15。30)岁,首次滥用平均年龄为(51。37±15。37)岁,平均滥用时长为(5。15±7。10)年;平均年龄和首次滥用年龄高于美沙酮门诊、看守所、戒毒所监测报告人群,滥用时长低于其他3个监测机构报告人群。医院监测报告人群中,过去12个月曾滥用药物主要为镇静催眠类精神药品;美沙酮门诊、看守所、戒毒所监测报告人群过去12个月滥用药物以阿片类药物、复方地芬诺酯为主。医院监测报告主要滥用药物主要来源于医院,美沙酮门诊、看守所、戒毒所监测报告主要滥用药物部分来源于医院和药店。结论 甘肃省医疗用药品滥用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医疗机构是医疗用药品滥用者获取滥用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医疗用药品滥用预防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对医疗用药品的管理水平,以降低其滥用风险。

    药物滥用监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药品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甲瘤消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分子作用机制

    王兴东张国强徐芬靳永文...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临床回顾性研究及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甲瘤消丸(JLX)治疗甲状腺结节(TN)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并随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服用JLX的病例,评价JLX疗效及安全性;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本草组鉴数据库收集JLX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映射靶标,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PharmGk、DisGeNET和TTD数据库收集TN靶标。通过Image GP数据库对靶标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Cytoscape V3。11。0软件构建靶点-靶点及成分-靶点-通路相互作用。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分子对接核心成分和靶点。结果 临床数据显示JLX安全有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提示JLX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维生素E、豆甾醇等通过调节核心靶标ESR1、AKT1、EGFR、PIK3CA、MAPK1、ERBB2等影响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多糖、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质激酶信号通路发挥治疗TN的作用。结论 临床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表明JLX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方式治疗TN,揭示了其潜在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为TN的药物开发和治疗靶点发现提供了依据。

    甲瘤消丸甲状腺结节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因多态性在全身麻醉药物中的研究进展

    于敏李亚龙胡晓霞马玉龙...
    69-7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如代谢酶、转运蛋白质和受体等,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基因的控制。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和基因功能变化如何影响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学科,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药物代谢酶、受体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改变药物代谢速度及药理效应。麻醉药物作为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在个体差异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这可能是个体临床特征和遗传因素共同造成的。本文对近年来基因多态性在全身麻醉药物中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有助于临床麻醉精准用药的实施,提高药物疗效,减轻药物副作用。

    麻醉药基因多态性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阿片类药物肌松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