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李玉民

季刊

1000-2812

xueb@lzu.edu.cn

0931-8915032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兰州大学医学校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58年,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兰州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2005年刊物名称由《兰州医学院学报》更名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本刊及时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各学科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学术动态和技术方法。本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作为来源期刊。本刊具有西北地区特色、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学科交叉团队在欧洲创伤救治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创伤中心建设的一些建议

    刘丽平Christian Waydhas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重创伤仍然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公共卫生难题,耗费的医疗资源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严重负担不容忽视。随着欧洲及美国等创伤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伤患者在多学科交叉团队救治模式下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中国创伤中心建设和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救治作用以及连续、高效完成现场、院前急救和转运、院内救治等过程尚需借鉴、学习和完善,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欧美创伤救治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团队等救治模式,就国内创伤中心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严重创伤交叉学科创伤中心创伤救治体系重症医学

    基于红外孔板嗅觉测试仪在小鼠嗅觉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刘彤彤李婧董朝玉王灿...
    6-1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灵敏的红外传感器取代电容传感器并用于孔板嗅觉测试仪,建立小鼠嗅觉分辨、识别、空间记忆、偏好实验方法,以检验孔板嗅觉测试仪检测小鼠嗅觉功能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采用习惯/去习惯行为测试、嗅觉空间记忆测试、丙酸嗅觉阈值测试和嗅觉偏好检测正常C57 BL/6J小鼠的嗅觉功能。结果 C57 BL/6J小鼠具有嗅觉辨别、嗅觉线索关联的空间记忆能力,对丙酸的嗅觉阈值为10-3 kPa,对香叶醇的偏好度最高,对左旋香芹酮的偏好度最低。结论 本研究使用的孔板嗅觉测试仪能够满足小鼠嗅觉的辨别、识别、学习记忆以及偏好性等嗅觉行为学实验需求。

    嗅觉嗅觉功能嗅觉行为学嗅觉测试仪红外传感器小鼠

    临床专病机器学习算法的特征优选及参数优化

    金伯儒马玉虎王一何旺平...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多模态数据及超参数选择中的优势,加速数据驱动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22-2023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因胆总管结石初次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患者,利用多种变量筛选方法排序特征重要性,输入k最近邻域法、极限梯度提升、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5种机器学习算法及Logistic回归,预测术后并发症。在最大曲线下面积处选择最佳特征集并在十折交叉验证下调优参数,以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作为最终评价指标,建立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最佳二分类模型。结果 共纳入465例患者。平行对比各算法,随机森林为最佳模型,筛选的特征集贡献度依次为机械碎石、导丝进入胰管次数、术中出血、困难插管、手术时间。优选超参数树的数量为500,最小节点大小为2,每棵树的特征选择数为1,分裂规则采用基尼不纯度。随机森林模型在十折交叉验证集的平均特异度、敏感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10、0。942,测试集分别为0。950、0。625、0。886,显著优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和Logistic回归,且其在临床决策有效性、预测准确性、风险收益评估方面,均优于Logistic回归。结论 基于临床专病构建的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在变量精细化预处理及参数优选的情况下随机森林模型最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机器学习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并发症危险因素

    基于不同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小肠多病变自动检测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

    陈健王甘红张子豪夏开建...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不同卷积神经网络开发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用于自动检测小肠胶囊内镜(CE)拍摄的11类小肠病变图像,提高诊断的效率、准确性和客观性。方法 收集来自3个不同医学中心,使用3种不同品牌设备拍摄的CE图像,构建图像数据集,用于不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共含13 683张图像和15 117个注释标签。模型性能评估指标包括平均精度、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检测速度。结果 构建了2种YOLO模型和2种RTMDet模型,在包含2 729张CE图像(4 801注释标签)的测试集上,RTMDet_m模型取得了最佳的mAP50(82。58%),但也展现出最慢的延迟时间(47。28帧/s)。模型达到了82。76%的整体敏感性和95。91%整体准确率;在具体类别的推理中,敏感性最高的类别是"出血",而最低的类别是"黏膜下肿瘤"。结论 使用混合品牌CE图像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与分类11种小肠病变,在帮助医师提升CE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展现出很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小肠病变卷积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胶囊内镜目标检测

    经皮滚式缝合技术与断端缝合技术在治疗腱性锤状指中的疗效对比

    李守玺张亮银吕长举朱沛...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滚式缝合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的11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经皮滚式缝合治疗组和经断端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和欠伸角度、Dargan 功能评定体系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患指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在术后第 3、6 个月均相较于治疗前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 3、6个月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和欠伸角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和欠伸角度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术后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经皮滚式缝合治疗组优良率高于经断端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组。结论 经皮滚式缝合修复腱性锤状指手术方法简单易行,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经皮滚式缝合断端缝合腱性锤状指克氏针固定

    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骨密度和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

    石影杨茜张永花郑华...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钙和维生素D缺乏对婴儿髋关节发育情况有无影响,以提高孕产妇及家庭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正确认识,降低DDH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 对2021年3月—2023年3月对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1 107名3月龄婴儿,先进行临床检查,记录髋关节的发育状况、外部形态及运动状态,然后行超声检查,采用Graf法测量评估髋关节发育状况。同时检测婴儿骨密度相关参数、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含量,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婴儿骨密度和维生素D水平对髋关节发育情况有无影响。结果 1 107例受检婴儿中,髋关节发育正常990例,存在单侧或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117例,DDH检出率为10。6%;DDH组左侧和右侧α角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左侧和右侧β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α角、β角与骨密度、超声传导速度、z值和25-(OH)-D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DDH组骨密度、超声传导速度、z值和25-(OH)-D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骨密度和25-(OH)-D含量为DDH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婴儿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DDH的发病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超声传导速度

    穿刺针预装载导丝技术在小儿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导管插入术中的应用

    贾海涛刘鹏马翔宇张伟...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穿刺针预装载导丝技术在小儿患者锁骨上路径超声引导头臂静脉(BCV)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CV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穿刺前将穿刺针和装有导丝的塑料鞘相连,并将导丝推进至穿刺针的尖端。超声探头置于锁骨上窝,使用长轴平面内引导技术由探头的外侧向内侧进行BCV穿刺和导丝置入。评估左右侧BCV血管穿刺、导丝置入、导管放置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共纳入60例患儿,平均年龄135 d(4~330 d),平均体重5。8 kg(2。8~8。9 kg)。所有患儿均在3次内成功完成BCV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0%。导丝置入次数均≤3次,首次导丝置入成功率为92%。导管置入次数均≤2次,首次导管置入成功率为92%。CVC成功率为100%。4例(7%)患儿在BCV穿刺过程中出现皮下血肿。血管穿刺、导丝置入、导管放置成功率在左侧和右侧BCV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针预装载导丝技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患者锁骨上路径超声引导BCV穿刺置管术。左侧或右侧BCV的选择可基于临床环境和操作者的经验。

    超声引导穿刺针导丝头臂静脉小儿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

    生物反馈式镇痛仪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张雪利古文玉闫磊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式镇痛仪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分娩结局及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接受不同分娩镇痛方式进行分组,分为镇痛仪组(产妇给予生物反馈式的经皮电刺激镇痛)、硬膜外组(产妇给予硬膜外注射药物镇痛)和联合组(产妇同时给予生物反馈式经皮电刺激镇痛以及硬膜外注射药物镇痛)。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每组纳入40例。观察并记录3组产妇镇痛前即刻(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宫口全开时(T3)视觉模拟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会阴切开率、器械助产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3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T0时刻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T1、T2、T3时刻较T0时刻视觉模拟评分低(P<0。05);联合组产妇T1、T2、T3时刻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镇痛仪组、硬膜外组产妇(P<0。05);联合组与硬膜外组产妇满意度高于镇痛仪组(P<0。05);硬膜外组产妇第一产程较镇痛仪组、联合组产妇长(P<0。05);3组产妇在第二、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器械助产率、产后2 h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式镇痛仪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或单纯生物反馈式镇痛仪分娩镇痛的效果好,且不会影响产程和新生儿Apgar评分。

    初产妇生物反馈式镇痛仪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Apgar评分

    不同皮瓣重建上唇缺损美学亚单位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张林祥苟学立韩骐泽岳海泉...
    52-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收集国内、外因外伤、瘢痕二次修复及肿瘤切除术后导致上唇缺损的队列研究,通过系统评价方法研究不同皮瓣修复术后并发症与美学功能恢复,为临床重建上唇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搜索从建库到2023年9月1日关于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上唇缺损的研究。经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从筛选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选择非随机化研究方法学指数的方法,全面检验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参照上唇美学亚单位重建的基础,对各类皮瓣修复的优、缺点归纳总结,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2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病例系列。其中包含3类修复方式,第1类是局部皮瓣,包括推进(V-Y、A-T、O-L)皮瓣、菱形皮瓣、Z成形术、鼻唇沟皮瓣;第2类是游离皮瓣,如前臂游离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第3类是带蒂皮瓣,包括交叉唇(Abbe-Estlander)瓣、岛状皮瓣等。结论 涉及一个美学亚单位的上唇缺损修复方法以局部皮瓣为主,而上唇大面积全层缺损或涉及两个美学亚单位重建时,多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

    上唇重建美学皮瓣定性研究系统评价上唇缺损修复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杨朔魏花萍张云娇关浩然...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7月有关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的所有文献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7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横断面研究10篇,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10 663例,术后住院时间未延长组32 717例。男性(OR=1。14)、高龄(OR=1。7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3级(OR=1。91)、糖尿病(OR=1。49)、高血压(OR=1。51)、心血管疾病(OR=1。82)、肺疾病(OR=1。71)、肾疾病(OR=1。75)、慢性阻塞性肺病(OR=2。74)、手术时长≥3 h(OR=1。65)、开腹手术(OR=3。35)、术中输血(OR=2。06)、肠造口术(OR=2。67)和术后并发症(OR=7。95)均为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危险因素识别术后住院时间延长高危患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加速康复外科结直肠癌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