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礼恒

双月刊

1672-1217

ldxbs@163.com

0635-8238158

252059

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科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哲学、法律、经济、中文、历史等学科的类别的论文,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大作,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前沿性高品位文稿优秀录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省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水平评价与提升对策

    梁树广冯倩倩谢冉冉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山东省16个城市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水平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三者良性循环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域间差异是造成良性循环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城市创新指数、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总和是影响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金融发展服务质效和缩小区域差异有利于推动山东省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良性循环

    金中都与金代文学的盛世风貌

    张勇耀
    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文学空间.宫阙、市井、寺院、桥梁等成为文人的书写对象,文人书写也在塑造着这些空间.文人对雪、牡丹、荷花的同题集咏折射着金朝盛世,中都空间又使文人创作呈现出典雅平和的盛世风貌.中都作家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对南渡文坛和元初文坛具有启幕意义.

    金中都盛世书写文学空间

    艾轩学派与《穀梁传》关系论略

    刘越峰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轩学派作为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在莆田地区影响很大,其成员主要包括林光朝、林亦之、陈藻、林希逸等人.同时,艾轩学派也是南宋乾淳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艾轩学人的散文创作与"春秋三传"之一的《穀梁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艾轩学派对《穀梁传》的重视、对《穀梁传》文治武备、重民生等思想和语言简古、问答式行文等艺术手法的继承以及对平正简古、精密峻洁的《穀梁传》文风的追随等方面.厘清艾轩学派与《穀梁传》的关系,对进一步研究《穀梁传》和宋代散文创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艾轩学派《穀梁传》关系

    黄运基《异乡三部曲》中的唐人街叙事与"家国""异乡"协商

    李保杰胡君卉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华作家黄运基的《异乡三部曲》以旧金山唐人街为书写对象,多视角呈现了一个半世纪中华人在美国的历程,在历史视域下对华人的美国梦进行再审视.这种基于唐人街人文地理风貌、融合华人移民历史与个体经验的唐人街叙事,呈现了以华人家国情怀、兄弟情谊为代表的唐人街人文生态.小说在展现这种族裔文化特质的同时,还通过唐人街新一代华人的政治成长以及主人公与非裔好友的共同经历,强调华人必须克服唐人街思维、走出心理上的"唐人街",在作为华人"家国"象征的唐人街和"异乡"象征的他族社区之间达成和解,从而在族裔共同体的合力之下真正实现"美国梦".

    黄运基《异乡三部曲》唐人街叙事族裔共同体

    山雨欲来:中日在设领问题上的交涉(1927-1936)——兼及中国在台设领问题的辨析

    冯琳
    13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0年前后,中日经历了一场设领风波.出于保护侨民的需要,中国拟将仁川领事馆改设清津,并在台北、台南设领.日本则提出要在帽儿山、洮南、郑州设领.由于中国民众反对在帽儿山、洮南设领,日本对中国设领问题设置重重障碍.这一风波并未以中国关闭清津领事馆为终结,而是继续延烧,体现出日本全面侵华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1931年中国在台湾设领,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历史事件,不能作为依据来证明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合法性".

    日本设领台北帽儿山

    末路欢腾:1947年山东"行宪国大"代表选举中的政治乱局

    刘卫东张倩王一同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7年至1948年初,在山东地区大部已解放的背景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匆忙举行"行宪国大"选举.通过对选举工作的组织情况、选举过程中的政治运作及最终选举结果的考察.在国共内战的背景和国民党当局独裁意志下,山东地区"行宪国大"选举的代表性和公正性存在严重的漏洞."国民大会"选举实则成为国民党当局的权力分配游戏,其实质与"宪政"和"民主"相去甚远.选举工作的局限性也反映了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当局在山东地区已基本失去了基层控制与动员能力.

    "行宪"选举"国民大会"选举山东解放区国民党统治

    陈梦雷《周易浅述》中的君德思想

    唐明贵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周易浅述》中,陈梦雷从人君的个体修养、君臣道德、君民道德三个视角,通过对经文的创造性解读,对作为治世主体的人君的德性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解读,不仅彰显了经典的经世致用价值,而且展现了他对为君之道和理想政治的构想,体现出了易学精神的时代价值.

    陈梦雷周易浅述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