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膀胱癌无创诊断的现状和展望

    林天歆林海山吴少旭
    1037-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膀胱癌无创诊断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侵入性创伤及并发症的同时尽可能保证肿瘤学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膀胱癌无创诊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型诊断技术显示出优异的诊断性能,本文将探讨膀胱癌无创诊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膀胱癌无创诊断尿液细胞学尿液标志物人工智能

    膀胱癌患者血清HER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王成浩杨潇柏荣杰蔡令凯...
    1042-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因膀胱尿路上皮癌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膀胱癌患者血清HER2表达水平差异.并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协会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危险程度分组,对NMIBC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各危险程度分组间血清HER2表达水平差异.结果:1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35例,女35例;中位年龄67.5(14.5)岁,年龄≤70岁、高级别肿瘤、肌层浸润、合并原位癌及合并脉管内癌栓的膀胱癌患者,血清HER2表达水平更高(P<0.05);高危极高危组NMIBC患者血清HE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34),血清HER2表达水平区分高危极高危组NMIBC患者的最佳诊断阈值为8.0 ng/mL,特异度为0.803.结论:血清HER2表达水平升高与膀胱癌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血清HER2表达水平有助于术前识别高危极高危NMIBC患者,指导治疗方案.

    膀胱癌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探究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学检出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哲吴周亮沈冲郄云凯...
    1046-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影响尿脱落细胞吖啶橙荧光染色用于膀胱癌诊断阳性率的关键临床与病理因素,为优化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尿路上皮癌的737例患者,收集患者尿脱落细胞学结果、同期尿常规及尿沉渣镜检结果、同次术后病理资料,包括肿瘤位置、数量、级别和Ki-67等资料,随后利用6种机器学习模型验证上述变量与尿脱落细胞学阳性结果的相关性,最后,利用Shapley加性解释法对最优模型进行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重要性分析,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中筛选出与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相关的变量.结果:在6种机器学习算法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优.可解释性分析提示,在尿常规和沉渣镜检各项目中,与阳性检出率相关的因素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是白细胞镜检个数、非鳞状细胞镜检个数和红细胞计数.最后,患者年龄、性别因素的重要性较低,但与尿脱落细胞阳性检出率存在相关性,肿瘤数量和位置与尿脱落细胞阳性检出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探索了影响尿脱落细胞吖啶橙荧光染色阳性率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加深了对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因素的认识,为尿脱落细胞吖啶橙染色技术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指导.

    尿脱落细胞学机器学习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尿常规

    基于MRI的Node-RADS评分系统在膀胱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柏荣杰杨潇蔡令凯王成浩...
    1050-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的Node-RADS评分系统在评估膀胱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的223例患者的围术期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被排除在外,由2位医生对患者图像按照Node-RADS的评分标准进行独立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ode-RADS评分系统对膀胱癌LNM的诊断效能并计算不同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1,≥2,≥3,≥4,≥5).结果:2位评分者的Node-RADS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42,P<0.01).Node-RADS评分评估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置信区间:0.786~0.886).根据ROC曲线分析,以Node-RADS≥4分为阈值,其约登指数为0.552,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2.75%,特异度为92.44%,阳性预测值71.11%,阴性预测值89.33%.结论:以核磁共振为基础的Node-RADS在不同评分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能有效地预测膀胱癌的LNM.

    膀胱癌淋巴结转移Node-RADS评分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对高危患者预后影响:一项中国真实世界研究

    李锴文李华润黄健何旺...
    1055-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术后高危患者,即术后病理pT3~pT4和(或)pN+或者ypT2~ypT4和(或)ypN+接受辅助治疗现状,研究辅助治疗对其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21年8月国内32家医院4 395例RARC术后患者,筛选出高危患者,分析其接受辅助治疗与否、辅助治疗方案选择及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研究辅助治疗对OS的影响.结果:4 395例RARC术后患者中30.3%(1 333/4 395)病理为pT3~pT4和(或)pN+或者ypT2~ypT4和(或)ypN+,即为高危患者,而这些高危患者中仅35.6%(475/1 333)接受辅助治疗,所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案分别为吉西他滨+顺铂(GC)化疗(276/475,58.1%)、单纯免疫治疗(45/475,9.5%)、GC化疗联合免疫治疗(41/475,8.6%)及其他辅助治疗,包括非铂类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113/475,23.8%).GC化疗组与未辅助治疗组O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亚组分析中,在N分期N1~N3等亚组患者中,GC化疗组与未辅助治疗组O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他辅助治疗方案组与未辅助治疗组OS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RARC术后高危患者占比高,高危患者接受辅助治疗比例低.近10年国内辅助治疗方案主要为GC化疗.高危患者RARC术后接受GC化疗有生存获益,在N分期为N+等亚组人群中尤为明显.高危患者能否从单纯免疫治疗、GC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高危辅助治疗总体生存预后

    肿瘤类器官在膀胱癌生物学研究与无创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姜珊宋宇轩林佳兴彭云...
    1061-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无法手术治疗和存在肌层浸润的转移性膀胱癌,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被用作首选治疗.由于化疗耐药性的出现,不少患者的化疗效果不佳,导致肿瘤的再次发生和疾病的进展.晚期膀胱癌的治疗随着免疫治疗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抑制剂的引入发生了突破性改变.然而,除了检测FGFR变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免疫组织化学评估外,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仍然缺乏.膀胱肿瘤类器官是近年来肿瘤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研究者通过将患者的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成类器官,能够更好地模拟肿瘤的三维结构和微环境.这种技术为膀胱肿瘤微环境及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平台,为膀胱肿瘤的药物筛选和潜在分子标志物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膀胱肿瘤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应用现状及其在药物敏感性测试中的优势,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旨在为膀胱肿瘤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

    膀胱癌肿瘤类器官药物筛选肿瘤生物学研究

    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膀胱癌无创诊断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张耀东范晋海
    1067-1070,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癌的无创诊断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尿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受到机体代谢等因素影响,因此通过大型分析仪器或电子鼻传感器检测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高效识别.众多研究证实了该途径的可行性,尿液挥发物组学在膀胱癌无创诊断领域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未来相关研究应在实验设计上克服样本量不足、控制混杂因素,采用更严谨的方法对样本进行组分分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尿液膀胱癌无创诊断

    人工智能在膀胱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叶璟威刘卓炜
    1071-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癌准确的诊断与分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目前主要的检查手段包括内镜检查、尿液检查、影像检查以及组织病理检查.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迅速发展,在膀胱癌的诊断方面亦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人工智能在膀胱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局限及展望作一综述.

    膀胱癌诊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动脉期增强CT纹理熵变化提高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李煜陈鑫阳李纲薛波新...
    1076-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增强后CT纹理指标熵(entropy,E)的变化(ΔE)是否提高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at-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fpRAML)和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病理证实为fpRAML或ccRCC且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205例,其中fpRAML组32例,ccRCC组173例.ImageJ软件提取肿瘤最大层面CT平扫和动脉期相同形状和大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内的每个像素CT值,计算出平扫时CT值(CTVnc)和纹理指标熵(Enc)、动脉增强后CT值(CTVa)和熵(Ea)以及动脉增强后CT值和熵的变化(ΔCTV和ΔE);比较这些指标在fpRAML组和ccRCC组的差异,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分别建立不含ΔE的模型A和含ΔE的模型B,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用AUC比较2个模型对fpRAML和ccRCC鉴别诊断价值,决策曲线分析、净重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等判断模型的优劣.结果:fpRAML组和ccRCC组的性别、CTVnc、Ea和ΔE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鉴别fpRAML和ccRCC的AUC分别为0.71、0.70、0.84和0.90;以性别、CTVnc和Ea为变量建立的logistic模型A鉴别fpRAML和ccRCC的AUC为0.895,加入ΔE的logistic模型B的AUC增加到0.944(DeLong检验,P<0.05),模型B的决策曲线优于模型A,NRI和IDI分别为0.137和0.076,显示出加入ΔE后模型B鉴别fpRAML和ccRCC有明显临床净收益.结论:动脉期增强CT纹理熵变化明显提高fpRAML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

    18F-FDG和18F-PSMA-1007 PET/CT 双探针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

    周青王静沈君徐滨...
    1081-1085,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及18F-PSMA-1007 PET/CT显像在初诊可疑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对2种显像方法诊断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可疑前列腺癌并行18F-FDG及18F-PS-MA-1007双探针PET/CT显像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数据,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2种显像方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各自SUVmax的诊断阈值,并比较两者诊断效能的差异,对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水平、Gleason评分与阳性病灶的SUVmax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病理结果,86例患者中63例诊断为前列腺癌,23例诊断为良性前列腺病变.18F-PSMA-1007及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SUVmax的诊断阈值分别为13.72和3.5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和0.674,两者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4.60%和66.70%,特异度分别为95.70%和69.60%,准确度分别为80.23%和67.4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92%和85.71%,阴性预测值为57.89%和43.24%,两者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8F-PSMA-1007 PET/CT 阳性病灶 SUVmax 值与血清 tPSA 值呈正相关(r=0.253,P<0.05),而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18F-FDG PET/CT阳性病灶SUVmax值与血清tPSA值及Gleason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原发灶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18F-FDG PET/CT显像.

    前列腺癌18F-FDG18F-PSMA-100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