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皮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范卫新

月刊

1000-4963

pifuzazhi@gmail.com

025-83729951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临床皮肤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皮肤白血病

    王广瀚王安宁高明阳韩世新...
    1-2页

    皮肤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

    皮肤垢着病2例及皮肤镜表现

    郑思婷周沙任韵清
    3-5页

    皮肤垢着病包皮皮肤镜儿童

    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斑秃的临床研究

    丁韵卜毕凌波王超凡杜怡梅...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斑秃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接受>6个月传统治疗但无明显毛发再生的中重度斑秃患者[脱发严重程度评估工具(SALT)评分≥25],予口服巴瑞替尼2 mg/d(若用药12周后SALT评分较用药前降低≤20%,增加剂量至4 mg/d),用药后4周、12周及24周门诊随访,进行SALT评分、研究者整体评估(IGA)评分及安全性评价。结果:43例患者均完成了 24周的随访,其中13例用药后12周增加剂量至4 mg/d。用药24周后,72。1%的患者头皮毛发覆盖面积>80%,51。2%的患者IGA评分较基线改善≥2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斑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斑秃巴瑞替尼Janus激酶

    抗拓扑异构酶Ⅰ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病中的应用

    姚佳佳杨海山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血清中抗拓扑异构酶Ⅰ抗体(抗Scl70抗体)及抗着丝点抗体(ACA)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1年12月于青海省中医院确诊为SSc的84例患者,将其分别根据抗Scl70抗体和ACA表达情况进行分组。比较抗Scl70抗体阴性组和抗Scl70抗体阳性组抗核抗体(ANA)高滴度(≥1∶320)的阳性分布,以及各组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器官受累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抗Scl70抗体阳性组中ANA高滴度患者阳性率、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WBC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IgE、糖类抗原199(CA199)、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等均高于阴性组;但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低于阴性组及患者病程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A阴性组比较,ACA阳性组患者指端硬化及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高,且病程较长;但肺纤维化发生率较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Scl70抗体和ACA的检测对SSc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较大的价值。

    系统性硬化病抗拓扑异构酶Ⅰ抗体抗着丝点抗体

    日光性角化病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常树霞林尔艺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AK)在偏振光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5例AK患者(共45处皮损),对其皮肤镜特征、RCM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其中非色素性AK 30例和色素性AK 5例。45处皮损皮肤镜下均表现为红色背景及红褐色背景,黄白色鳞屑,毛囊周围的红色、褐色假网状结构,毛囊周围白晕及毛囊角栓,玫瑰花瓣征及血管结构,部分皮损可见灰褐色点球或颗粒。RCM镜下均表现为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细胞排列紊乱和不规则的靶形细胞;真皮浅层可见血管扩张、不等量的炎性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噬色素细胞,部分真皮胶原纤维日光性弹力组织变性。本组患者皮肤镜下观察到红色背景、红色假网状结构主要见于非色素性AK;红褐色背景、褐色假网状结构、灰褐色点球或颗粒主要见于色素性AK。RCM镜下噬色素细胞主要见于色素性AK,非色素性AK和色素性AK其余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患者皮损在皮肤镜及RCM镜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能为本病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日光性角化病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

    禹卉千薛晨红邵依王伟霞...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慢性结节性痒疹患者资料,于治疗第0、6、10、16周观察研究者整体评估(IGA)、患者湿疹自我检查评分(POEM)、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的变化,并收集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3例患者治疗16周后皮损、瘙痒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65。2%患者IGA分级达到IGA0/1级,其中82。6%患者IGA分级降低≥2个级别;95。7%患者IGA活动度达到0/1级。所有患者NRS评分均值由基线(8。48±1。44)分下降至(1。13±0。81)分,DLQI 由(20。87±5。38)分下降至(2。83±1。50)分,POEM 由(21。30±4。13)分下降至(2。61±1。3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轻度结膜炎,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银屑病样皮损,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外用卡波三醇软膏后皮损基本消退。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节性痒疹安全且有效。

    度普利尤单抗瘙痒结节性痒疹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王骏纳猛周晓鸿马颖...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1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患者男,46岁。全身松弛性皮肤斑块5年。皮肤科检查:颈部、双上肢、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胸部、腹部、腰部及背部多发质地软的斑块,表面皮纹皱缩,皮肤松弛。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组织散在多灶性淋巴样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伴多核巨细胞形成;真皮内可见多核巨细胞浸润,呈环形排列或聚集于细胞的一侧,周围可见少许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淋巴样细胞CD3、CD4及CD5均阳性,CD7及CD8少许阳性,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5%);CD20、CD30、CD56及颗粒酶B(Gra B)均阴性。诊断: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皮肤松弛症肉芽肿性

    皮肤结节性无色素性黑素瘤

    何萍秀夏碧霞吴忆程丽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1例皮肤结节性无色素性黑素瘤。患者女,66岁。左小腿屈侧结节9个月。曾于外院手术切除皮损,术后2个月复发。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屈侧可见20余个成片分布的粟粒至花生米大红色丘疹及结节,表面光滑,无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呈团块状、结节状增生,部分细胞异形性。免疫组化:S-100蛋白、Melan-A及波形蛋白(vimentin)均(+);平滑肌肌动蛋白(SMA)、Friend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及人类黑素瘤抗体45(HMB45)均(-)。诊断:皮肤结节性无色素性黑素瘤。

    黑素瘤无色素性结节性

    线状毛囊角化病

    罗青王国颖赵平平房现刚...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1例线状毛囊角化病。患者男,28岁。皮肤左侧躯干及左下肢红褐色丘疹伴瘙痒1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侧躯干及左下肢可见粟粒至绿豆大红褐色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左侧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表皮内裂隙形成,可见角化不良细胞(圆体及谷粒);真皮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线状毛囊角化病。

    毛囊角化病线状

    多中心性婴幼儿肌纤维瘤病

    姚树兰杨纯丽李岩田中华...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1例多中心性婴幼儿肌纤维瘤病。患儿男,5个月龄。出生后6 d全身出现散在结节并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数个类圆形红色结节,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毛细血管扩张,质硬。外院颅脑CT及胸部X射线检查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肿瘤位于真皮中下部,由2类细胞构成,一类为梭形细胞呈结节状及漩涡状排列,胞质嗜酸性,具有细长或泡状核;一类为圆形或小多边形的原始间叶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或围绕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未见坏死和细胞异形性。免疫组化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诊断:多中心性婴幼儿肌纤维瘤病。随访3个月,部分结节缩小。

    肌纤维瘤病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