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廖玉华

月刊

1001-1439

lcxxgbzz@qq.com

027-85726342-8821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心电图分析、病例报告、综述、进修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导管肾上腺消融治疗难治性继发性高血压

    祝之明孙芳
    595-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其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风险较原发性高血压更为严重,但相当部分PA患者存在药物疗效差或不能耐受,又不适合手术的难题,经导管肾上腺动脉消融有效解决了这一临床瓶颈问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经导管肾上腺消融术难治性高血压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要点解读

    刘明波何新叶杨晓红王增武...
    599-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CHD)1 139万,心力衰竭(HF)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 530万,高血压2.45亿.2021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2 764.98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包括所有住院病种)的15.36%,其中CVD 1 487.23万人次,占8.26%,脑血管病1 277.75万人次,占7.10%.CVD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加重,CVD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康复基础研究器械研发费用

    腔内影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乔斌超陈小平司妮璐蔺新红...
    617-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腔内影像技术较传统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可以更加准确评估冠脉内结构、明确斑块特征和病变类型,是指导及优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辅助工具.随着腔内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冠脉病变的介入诊治中.本文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和指南建议,就腔内影像技术在冠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腔内影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功能性评估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同期干预主动脉瓣反流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王志华胡俊龙程兆云
    623-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是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接受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前评估和植入后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AR可在LVAD植入前即存在,也可在LVAD支持期间出现.AR通常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可导致LVAD疗效降低和再发心衰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严重的AR会导致LVA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恶化、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增加.本文就接受LVAD植入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合并AR的发生率、病理生理学、危险因素、手术时机及方式、手术预后及指南、术后预防及管理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心力衰竭左心室辅助装置主动脉瓣反流手术干预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安吉徐春雪薛永利
    628-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探究影响CT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56例疑似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CTA在ACS中的应用价值.将患者分为图像优良组(116例)、图像不佳组(4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56例疑似ACS患者,CAG诊断为ACS阳性106例、阴性50例,CTA诊断为ACS为104例、其他52例,CTA诊断ACS灵敏度为88.68%(94/106)、特异度为80.00%(40/50)、准确度为85.90%(134/156).两种诊断方式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图像优良组比较,图像不佳组屏气不理想、钙化、心律不齐占比更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屏气不理想、钙化是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TA在ACS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屏气不理想、钙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急性STEMI后左心室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其院内预后分析

    邓园园何安霞龚帆影俞鹏...
    63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血栓(L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143例,根据是否合并LVT分为LVT组23例和非LVT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检验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其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L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室壁瘤(OR=3.773,95%CI1.106-12.872,P=0.034)、Killip 分级≥ Ⅲ 级(OR=5.914,95%CI1.731~20.202,P=0.005)、LVEF<50%(OR=3.981,95%CI1.178-13.456,P=0.026)是急性STEMI患者L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LVT组相比,LVT组MACE发生率显著增高(5.0%vs 34.8%,P<0.001).结论:室壁瘤、LVEF<50%及Killip分级≥Ⅲ级是急性STEMI患者L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LVT可导致STEMI患者预后不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血栓危险因素预后

    西宁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GRN、MCP-1、CDC42与血管病变程度的研究

    杨启娟苏晓灵
    637-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西宁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 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水平,及其与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1例AMI患者为病例组,同期8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色超声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GRN、MCP-1、CDC4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的危险因素.根据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及全球急性冠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将AMI患者进行亚分组.分析各亚组PGRN、MCP-1、CDC42水平与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的血清PGRN、MCP-1水平升高(P<0.05),CDC42水平降低(P<0.05);②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的血清PGRN、MCP-1、CDC4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血清PGRN、MCP-1、CDC4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不同GRACE评分组的血清PGRN、MCP-1、CDC42均无统计学差异;⑤AMI组中PGRN、MCP-1与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P<0.05),与GRACE评分无相关;而AMI组CDC42与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呈负相关(P<0.05),与GRACE评分无相关;⑥Logistic回归分析示,PGRN、MCP-1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GRN、MCP-1与Gensini评分、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CDC42与Gensini评分、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PGRN、MCP-1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颗粒蛋白前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血管病变程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缺血性心肌纤维化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易胜利邓啊味邓玮
    64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HDL)、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缺血性心肌纤维化(IM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159例IMF患者作为IMF组,150例非IMF患者作为对照组(non-IMF组),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血清LDL/HDL、MLR水平等.随访1年,收集所有患者MACE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IMF组患者血清LDL/HDL、M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未发生MACE的IMF患者相比,发生MACE的患者血清LDL/HDL、MLR水平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HDL、MLR是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LDL/HDL、MLR是IM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缺血性心肌纤维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阻塞风险预防的单中心研究

    张航王华君石凤梧刘苏...
    652-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冠状动脉(冠脉)阻塞风险的有效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4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TAVR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回顾性分析TAVR术后患者冠脉阻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行TAVR 385例,其中经外周入路321例,经心尖入路64例;冠脉高风险72例,术中行冠脉保护26例("烟囱"支架2例、冠脉开口支架开窗20例、冠脉保护性导丝或支架预置入4例),应用冠脉风险较低的J-Valve瓣膜17例,其余病例经进一步风险评估初步排除冠脉风险,未予冠脉保护或行相应处理;术后冠脉阻塞发生1例(0.3%).结论:冠脉阻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虽整体发生水平不高,但致死性极强.对于冠脉高风险TAVR病例,预防重于补救,术前详尽研判、术中充分保护意义重大.围手术期内方法合理、策略得当可有效降低TAVR相关冠脉阻塞事件的发生,提高整体手术的成功率.

    冠状动脉阻塞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预防

    希氏束起搏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李海权任娇娇马改改苏丹...
    656-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单中心长期随访,探讨永久希氏束起搏(His-bundle pacing,HBP)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其中58例行HBP,66例行右室间隔部起搏.观察术中QRS波时限、手术成功率,随访术后即刻、1年、2年、3年时的心室起搏阈值、阻抗、感知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67例患者拟行HBP,最终有58例植入成功(成功率85.6%),HBP组术前QRS波时限(95.5+18.5)ms,术后QRS波时限(103.6±15.1)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间隔起搏组术前QRS波时限(101.8±26.9)ms,术后QRS波时限(145.2±11.8)ms,明显延长(P<0.05).术后即刻及1年、2年、3年HBP组心室起搏阈值分别为(0.83±0.43)V/0.4ms、(0.97±0.31)V/0.4ms、(1.11±0.39)V/0.4ms、(1.28±0.56)V/0.4ms,阈值逐年升高(P<0.001),2 例阈值升高至 2.5 V/1.0ms,未发生失夺获.HBP组1例患者发生囊袋感染,两组术后随访均无电极脱位、心脏穿孔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HBP是最具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但是其长期随访有起搏阈值升高风险.

    希氏束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心室起搏阈值生理性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