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双月刊

1004-2806

lcxyzz@qq.com

027-85726342-8806

430022

湖北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胃泌素-17与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后铂耐药复发的关系研究

    罗锐计海芬
    683-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与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后铂耐药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后复发的患者资料,根据复发类型分为铂耐药复发组(20例)与铂敏感复发组(84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G-17水平,重点分析血清G-17与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后铂耐药复发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年龄、病理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铂耐药复发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占比、Fagotti评分、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均高于铂敏感复发组(P<0.05);铂耐药复发组化疗前及化疗后血清G-17水平均高于铂敏感复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gotti评分、HE4、化疗前及化疗后血清G-17与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后铂耐药复发有关(P<0.05);经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化疗前血清G-17水平与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后铂耐药复发的关联呈非线性曲线型剂量反应关系(P<0.05),当化疗前血清G-17>8.29 pmol/L时,患者铂耐药复发风险随指标水平升高而增加;以化疗前血清G-17水平为预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化疗前血清G-17预测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后铂耐药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 0.640~0.87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75.0%.结论:卵巢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铂耐药复发可能与化疗前血清G-17水平异常表达有关,血清G-17水平异常升高或提示患者铂耐药复发高风险,对铂耐药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

    卵巢癌化疗铂耐药复发血清胃泌素-17

    Lutheran血型BCAM基因在KIRC中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周仁龙张勇刚黄馥玲黄国清...
    689-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Lutheran血型基底细胞黏附分子基因(bas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BCAM)在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UCSC Xena数据门户(https://xenabrowser.net/)下载经统一标准化的泛癌数据集:TCGA Pan-Cancer(PANCAN,n=10 535,G=60 499)以及临床随访数据.使用Sangerbox、GEPIA和UALCAN等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评估Lutheran血型BCAM基因在KIR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潜在价值.结果:Lutheran血型BCAM基因在不同肿瘤存在着表达差异,BCAM在14种肿瘤中观察到了显著上调(P<0.05),在12种肿瘤中观察到了显著下调(P<0.05),其中BCAM在KIR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6.59±0.94 vs 8.48±1.69,P<0.05).在KIRC中BCAM低表达与高级别的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不良临床特征密切相关(P<0.05).BAP1基因在KIRC中具有广泛的突变(突变率34.7%),与高表达组比较BCAM在低表达组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生存分析表明,BCAM表达水平与KIRC总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基于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分析低表达BCAM是KIRC预后危险因素.结论:Lutheran血型BCAM基因在多数KIRC中表达水平较低,与KIRC的发生、发展以及不良预后相关,有望作为KIRC诊疗、预后评判的重要指标.

    Lutheran血型基底细胞黏附分子基因肾透明细胞癌生物信息学

    LDL/HDL和apoB/apoA1对不同程度肾损伤狼疮肾炎的影响和相关性研究

    张成宪毛中圆何婕
    696-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HDL)、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不同程度肾损伤狼疮肾炎(LN)的影响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和治疗的LN患者134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DL/HDL、apoB/apoA1对肾功能不全LN的影响,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探讨LDL/HDL、apoB/apoA1与不同e-GFR水平的关系与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LDL/HDL、apoB/apoA1、C3、抗-dsDNA 阳性、SLEDAI 均为 LN 的影响因素,OR 值分别为 1.084、5.669、31.738、0.490、3.427、1.351(均P<0.05).纠正混杂因素前后 LDL/HDL、apoB/apoA1 始终为 e-GFR<90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 m2、e-GFR<30 mL/min/1.73 m2 的风险因素.LDL/HDL、apoB/apoA1 均与不同分期 e-GFR降低存在关联,其关联作用由强至弱分别为肾损伤3期、2期、4~5期、1期.Pearson相关型分析显示,LDL/HDL、apoB/apoA1均与不同肾损伤分期患者e-GFR呈负相关,在肾损伤1期、2期、3期相关性持续增强,在4~5期稍弱,呈"V"型变化趋势.LDL/HDL、apoB/apoA1e 评估 LN 患者 e-GFR<90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m2、e-GFR<30 mL/min/1.73 m2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79、0.744、0.700、0.673、0.730、0.711,均高于 LDL、HDL、apoB、apoA1(P<0.05).结论:LDL/HDL、apoB/apoA1 均为 LN 肾损伤的风险因素,且在不同肾损伤阶段,LDL/HDL、apoB/apoA1与不同阶段肾损伤e-GFR下降关联性不同.

    狼疮肾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王佩素何祥和润泞吴雪萍...
    703-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建立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预测模型,为MDS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时机选择、效果预判提供参考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医院住院确诊的130例次输注血小板的MDS患者,根据输血后血小板校正计数增量(CCI)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1 h CCI<7.5×109/L或16~24hCCI<4.5×109/L 判为无效,1 h CCI≥7.5× 109/L 或 16~24 h CCI≥4.5×109/L 判为有效,收集 2 组患者资料.首先进行简单差异性分析;然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回归系数及常数项建立血小板输注疗效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对MDS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预估价值.结果:83例MDS患者中,25例(30.12%)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总例次130例.血小板输注有效率60.77%(79/130),无效率39.23%(51/130).2组在是否使用升血小板药、是否有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感染、糖尿病)、输血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输血时限、输血前血小板计数(PLT)、输注血小板袋数、输血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输血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否化疗、使用抗生素、并发症(慢性胃炎、脾肿大)、出血事件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有脾肿大、化疗、使用抗生素时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增大,输血前PLT、输血前LMR、输血前PLR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呈正相关,输注血小板袋数与输注无效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脾肿大(OR=0.036,95%CI 0.009~0.138,P=0.002)、化疗(OR=0.088,95%CI 0.008~1.003,P=0.045)、血小板输注袋数(OR=0.845,95%CI 0.763~0.936,P=0.001)是影响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脾肿大、化疗、输注血小板袋数三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预估价值优于单因素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900(95%CI 0.839~0.961)、85.40%、85.41%.血小板输注袋数作单因素预测模型时截断值为5.5袋.结论:血小板输注袋数>5袋、脾肿大、化疗是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MDS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可以通过多因素预测模型进行预估,结合患者出血风险,可为MDS患者血小板输注选择合适时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输注疗效预测模型精准输血措施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列线图分析

    郑秋萍贺锋刘妹
    710-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s,HDN)患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治疗、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诊断和治疗的HDN患儿147例作为测试集,同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HDN患儿86例作为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将患儿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和非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DN患者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校正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黄疸异常开始时间、放散液凝集强度、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脐血胆红素、HDN类别均为HDN患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387、2.549、3.015、1.043、2.559.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经验证模型在测试集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73.96%,在验证集预测AUC为0.813,灵敏度为84.61%,特异度为61.67%.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列线图预测概率为0~0.34时,使用该模型可获得更高的临床收益.结论:HDN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校准度,可为HDN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诊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新生儿溶血病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列线图预测模型

    邯郸地区住院患者Rh表型分布研究

    董佩云刘娟史琳李君...
    716-719,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邯郸地区住院患者Rh表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价值.方法:通过对邯郸地区某医院2021年1月—2023年7月13 892例患者Rh表型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Rh表型ABO血型分布情况、Rh抗原分布情况、Rh表型不同性别分布情况及Rh抗原表现型和基因型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①Rh表型分型情况:13 892例住院患者中相同Rh表型在不同ABO血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75,P>0.05);不同性别患者间的Rh表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49,P>0.05).Rh表型在RhD阳性和阴性住院患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 526.157,P<0.05).②Rh抗原分布情况:RhD阳性患者Rh抗原分布趋势为e(91.99%)>C(87.75%)>c(59.54%)>E(50.15%);RhD阴性患者Rh抗原分布趋势为e(41.94%)>c(40.86%)>C(11.83%)>E(5.38%).③RA表型基因频率:RhD阳性组合体频率CDe(0.622 4)>cDE(0.282 7)>cDe(0.020 1)>CDE(0.003 8),RhD 阴性组合体频率 cde(0.054 0)>Cde(0.011 5)>cdE(0.004 8)>CdE(0.000 7),基因频率 C=0.638 4、c=0.361 6、D=0.923 8、d=0.076 2、E=0.292 0、e=0.708 0,观察值与期望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Hardy-Weinberg吻合度分布规律.结论:依据邯郸地区Rh血型系统抗原表型分布特点,优先采取Rh同型或相容性方案,当库存无法满足时可根据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选择相应血液成分.因此科学合理地为患者匹配相应的血液,为临床实现精准输血提供依据.

    Rh表型基因频率输血安全

    血糖间隙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预测价值

    刘婷婷张杏杏夏帮坤朱文刚...
    720-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糖间隙(glycemic gap,GG)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61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输血将其分为输血组(n=38)和未输血组(n=123).比较2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GG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255,95%CI 1.078~9.832)、体重指数(BMI)(OR=1.688,95%CI 0.958~2.974)、手术时间(OR=1.792,95%CI 0.880~3.650)、血红蛋白(Hb)(OR=3.469,95%CI 1.799~6.689)、GG(OR=2.827,95%CI 1.432~5.581)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GG预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9、0.677、0.637、0.774,其中以GG的预测价值最佳.结论:GG预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具有良好的效能,且具有容易获取、计算简单等优势,可为临床鉴别高输血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血糖间隙下肢骨折围术期输血影响因素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糖尿病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

    唐代玉赵雪瑞
    725-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对照分析的方式,探讨单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VSD技术在处理糖尿病患者难以愈合的伤口方面,两种方案在临床疗效上的区别.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难治性创面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VSD技术,观察组实施PRP联合VSD技术,对比观察2组患者创面治疗好转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治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SD比较,PRP联合VSD技术能有效提高创面治疗好转率,缩短愈合时间,疗效更好.

    负压封闭引流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糖尿病难治性创面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延迟献血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王倩颜香云卢智勇
    729-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延迟献血的主要原因及特征,为提高献血合格率、降低采血成本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3年6月在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信息,比较不同年份间体检征询不合格率、血液初筛不合格率以及各分项目的不合格分布情况,同时比较初次和重复捐献者间、不同性别间、18~55岁和56~60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间的体检初筛情况等差异.结果:2019年7月—2023年6月共4年间,台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共计登记24 202人次,总体延迟献血3 142人次(13.0%),其中因体检征询不合格871人次(3.6%),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2 271人次(9.4%).近年的延迟献血率和初筛不合格率均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血液初筛不合格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计数(WBC)和乳糜血项目,分别占初筛总人次的2.8%、2.4%和1.8%.初次献血者(20.3%)献血延迟率较重复献血者(12.4%)高(P<0.001),女性(19.6%)较男性(11.4%)高(P<0.001),18~55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3.2%)较56~60岁高龄者(8.9%)高(P<0.001).结论:台州地区近年来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延迟献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初筛不合格,其中以ALT、WBC和乳糜血居多.重复献血者、男性及56~60岁高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延迟率较低.要根据本地区特征加强献血者精细化管理,提供个体化管理建议,从而降低献血延迟率,降低采血成本,保留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延迟献血血液初筛高龄献血者

    ABO变异型B305亚型的血清学特点及基因序列分析

    陈芊芊林甲进王秀娣
    734-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ABO血型变异型B305亚型的血清学特点及基因序列,为后续输血奠定策略.方法:采用盐水试管凝集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进行B抗原基因分型,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B抗原基因测序,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3例先证者红细胞上含有弱B抗原,血清中存在抗-A抗体;等位基因结果为ABO*B3.05,与标准序列比较其c.425 T>C发生突变,引起其多肽链P.Met142Thr的氨基酸替换.与B型、O型红细胞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应.结论:ABO血型第7外显子c.425 T>C突变是导致B305亚型抗原弱表达的分子机制,基因测序结合亚型血清学特点对其后续输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ABO血型B305亚型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