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双月刊

1004-2806

lcxyzz@qq.com

027-85726342-8806

430022

湖北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输血后的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陈瑜钟英莲施星田燕霞...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进行过ECMO治疗和输血治疗的患者56例,比较输血前后患者电解质、凝血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ECMO患者输血后血K+、血Na+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血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凝血相关检测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升高,而纤维蛋白原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NK细胞计数、CD4+含量、CD4+/CD8+比值均降低,CD8+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患者输血后会出现电解质、凝血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异常,临床中应高度重视ECMO患者血液管理,减少异体血液的输注及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疗效,保障患者安全.

    体外膜肺氧合输血凝血功能免疫功能

    血栓弹力图在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魏海潮周雪莹宋艳艳欧阳旭...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和结直肠息肉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两类患者凝血功能中的监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50例IBD患者和8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凝固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Angle)、凝血最终强度(MA)参数,以139例健康体检者的参数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另将患者组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B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R和K均显著降低;MA显著升高(P<0.05).在结直肠息肉患者中,R、K和Angle小于对照组;而M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D患者的R与APTT、TT呈正相关;K与TT呈正相关,与Fib和D-Dimer呈负相关;Angle与TT、D-Dimer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而MA与Fib、D-Dimer均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的R与APTT呈显著正相关;K与APTT、TT呈显著正相关;MA与Fib呈显著正相关,均具有线性关系(P<0.05).结论:TEG在IBD和结直肠息肉患者凝血状态监测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试验在两类疾病凝血功能评估中可相互补充,不可相互取代.

    血栓弹力图炎症性肠病结直肠息肉常规凝血试验

    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检测及分布特点

    朱雪赵晓丽赵德芳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的抗体检测意义及其分布特点,为临床HDN的明确诊断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2例在医院检测并证实为非ABO-HDN病例,收集患儿致病抗原体、日龄、是否输血、是否合并ABO-HDN以及母亲妊娠史、输血史等资料,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102例患儿中,Rh系统85例(83.33%),MNS系统14例(13.73%),Kidd系统3例(2.94%).母亲有妊娠史78例(76.47%);有输血史15例(14.71%);男58例(56.86%),女44例(43.14%);合并ABO-HDN 14例(13.73%),未合并88例(86.27%).非ABO-HDN患儿不规则抗体常见于Rh系统的抗-D抗体,占比47.06%,其次为抗-E抗体,占比17.65%,以Kidd系统最少,占比2.94%;37℃反应性:1+~4+;免疫球蛋白(Ig)类型:IgG类93例,IgG+IgM类3例,IgM类6例.分析患儿各类指征与输血的相关性显示,患儿合并ABO-HDN与输血有关(P<0.05),与母亲妊娠史、患儿性别、抗体特异无关(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所致HDN患儿多见于Rh系统的抗-D和抗-E抗体,37℃反应性:1+~4+,Ig类型主要为IgG类,合并ABO-HDN患儿与输血有关,应及时进行HDN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临床干预,以降低HDN的病死率.

    新生儿溶血病不规则抗体抗体检测分布特点

    极低出生体重儿红细胞输注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欧阳足兰倪建萍龙浴皎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红细胞输注疗效的因素,提高临床VLBWI输血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VLBWI患儿2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LBWI的胎龄、出生体重、输血有效性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不同胎龄、体重VLBWI输血效果及影响VLBWI输血疗效的因素.分析输血后24 h血红蛋白(Hb)上升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比较输血前后代谢指标和电解质指标的差异.结果:VLBWI输血后Hb、红细胞比容(HCT)显著升高,升高均值分别为(37.31±17.32)g/L、(10.56±5.60)%;VLBWI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输血前Hb越高、输血次数越多、住院时间越长;输血有效组和输血无效组比较,其中胎龄、出生体重、输血次数、输血间隔时间、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gar评分、红细胞储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 h Hb上升值与胎龄、出生体重、输血量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前Hb值呈负相关(P<0.05),与Apgar评分、红细胞储存时间无相关性(P>0.05);VLBWI输血后24 h总胆红素显著高于输血前(P<0.05),而输血前、输血后24 h酸碱度、乳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输血后24 h血钠、血钾显著高于输血前(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输血量影响VLBWI输血疗效,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疗效无相关性,VLBWI输血后应密切关注总胆红素、血钠、血钾的变化.

    极低出生体重儿红细胞输注输血疗效影响因素

    不同程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肝脏损伤程度分析

    李亭王星冯丽王晓卫...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相关肝功能指标分析,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9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以及同期体检的48例健康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分为轻度组(n=74)、中度组(n=53)、重度组(n=64)以及对照组(n=48)4组.检测轻、中、重度组以及对照组新生儿的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y-glutamyl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水平.统计分析4组肝功能指标,同时将肝功能指标与TBIL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组以及对照组4组之间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LDH、HB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AST、GGT、ALP、LDH、HB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ALT、AST、GGT、LDH、HBDH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AST、HBDH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ALT、AST、GGT、LDH、HBDH 与 TBIL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 ALP 与 TBIL 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TBIL水平越高,肝脏受损程度越深,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肝功能指标,监测病情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开展相应的诊疗措施.

    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

    2012-2022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多次RhD阴性确认血清学结果不一致样本的基因检测分析

    刁雪芹姜慧崔丛丛郝萧...
    103-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常规血清学方法进行无偿献血者RhD阴性确认多次结果不一致情况的原因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2022年12月无偿献血员RhD初筛阴性的标本,采用微柱凝集间接抗人球蛋白(IAT)法进行血清学RhD阴性确认,同时进行RhC、c、E、e鉴定分型检测.对阴性确认试验中发现的多次结果不一致的标本采用荧光PCR-SSP方法进行RhD等位基因分型鉴定,对于基因分型无法确认的标本,特异性扩增RHD基因10个外显子,并进行正反向Sanger测序,明确其基因型.结果:RhD阴性确认试验中共发现12例多次结果不一致标本.标本均含有RhC或RhE抗原,经PCR-SSP法基因分型和Sanger测序共检出5种基因型,其中:8 例 RHD*01EL.01/RHD*01N.01、1 例 RHD*01N.03/RHD*01N.01、1 例 RHD*15/RHD*01N.01、1 例 RHD*01N.01/RHD*01N.01、1 例 RHD*01W.24/RHD*01N.01.结论:常规血清学方法进行RhD阴性确认存在多次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应联合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无偿献血者RhD进行鉴定,保证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RhD阴性确认血清学分子生物学

    新凝血四项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期间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牛奔侯丽敏李岚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新凝血四项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期间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入的96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以治疗期间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为终点事件.入科后即采血检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四项、新凝血四项、肾功能及一般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新凝血四项与AML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期间发生AKI的关系.结果:研究入选AML患者96例,红细胞输注无效4例,Ⅳ级骨髓抑制2例,最终90例患者作为最终研究对象.90例患者红细胞输注时间为13.00(11.75,14.00)周,22例(24.44%)患者在红细胞输注治疗期间发生AKI.AKI患者红细胞输注次数、红细胞输注量高于N-AKI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浆胱抑素C(CysC)表达高于N-AKI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表达低于N-AK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红细胞输注次数、血浆TM、t-PAIC表达上调是AML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期间发生AKI的独立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新凝血四项中血浆TM、t-PAIC均能够预测AML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期间AKI发生.结论:新凝血四项中血浆TM、t-PAIC表达上调是AML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期间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红细胞输注治疗前检测血浆TM、t-PAIC有助于预测AKI发生.

    急性髓系白血病红细胞输注治疗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

    微柱凝胶卡式法20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及对策

    刘桂芳王薇薇王峻霞韩霜...
    113-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微柱凝胶卡式法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结合盐水介质试管法对微柱凝胶卡式法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进行不同血型血清学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 578例血型资料中有20例正反定型不符.其中婴幼儿4例,抗原抗体减弱4例,亚型3例,不规则抗体2例,M蛋白2例,冷自身抗体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ABO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例.盐水试管法能纠正7例,其中婴幼儿3例,M蛋白2例,冷自身抗体2例.结论:卡式法结合试管法有利于纠正部分婴幼儿、冷自身抗体、M蛋白所致的正反定型不符;对试管法无法纠正的正反定型不符,结合多种血型血清学方法及患者临床资料等综合分析,有利于血型的最终判定.

    正反定型不符微柱凝胶卡式法盐水试管法血型血清学

    流式微球阵列技术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感染状态及类型的价值

    胡姗姗黄黎罗信国朱艳...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感染状态及类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214例M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为MM合并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110例),MM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104例).110例感染观察组中,49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G+菌感染组),48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G-菌感染组),13例为真菌感染.所有样本采用CBA检测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谱.比较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观察MM患者未感染及感染状态下Th1/Th2细胞因子谱特征,分析CBA检测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谱评估MM患者感染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0、CRP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2、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IL-6、IL-10、CRP和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且G+菌感染组IL-6、CRP水平高于真菌感染组,PCT水平低于真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的3组中IL-2、TNF-α、IFN-γ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TNF-α、IFN-γ、IL-6、IL-10、CRP和PCT对MM患者感染情况的评估价值均良好,且以IL-6和IL-10的评估价值最为显著;IL-6、IL-10、CRP和PCT评估不同感染类型的MM合并感染患者的价值均良好.结论:相比于传统CRP、PCT等传统指标,CBA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谱对于MM患者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价值,以TNF-α、IFN-γ、IL-6、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为特征,且有助于进一步辅助鉴别G+菌和G-菌感染类型.

    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流式微球阵列技术Th1/Th2细胞因子谱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沈阳地区人群RHD基因多态性分析与精准输血

    宋艳艳邱志超郑伟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沈阳地区人群RHD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RhD阴性及D变异体献血员和患者的血液管理,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采用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18年11月1日—2020年12月1日献血员和患者的RhD血型进行鉴定.结果:45 180例标本中,血清学筛选出RhD阴性137例和弱D表型(IgM抗D<3+)5例;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出10种RHD基因变异类型:RHD(1227G>A)(29/142)和weak D type15(3/142)最为多见;4 种 RHD-CE 融合基因,RHD-CE(2-9)-RHD(8/142)占比最大,RHD-RHCE(4-7)-RHD(2/142)、DV type 2[Hybrid RHCE(5)](1/142)和 DVI type3[Hybrid RHCE(3-6)](1/142)次之.4 种罕见单核苷酸突变:partial DVtype1(c.667T>Gandc.697G>C)((1/142))、weak D type 33(c.520 G>A)((2/142))、weak D type 40(c.602C>G)(1/142)和 weak D type 100(c.787G>A)(1/142).结论:沈阳地区人群RHD基因具有其独特的多态性,对该地区临床建立RHD阴性和变异体输血策略,实现精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RHD基因血清学基因多态性精准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