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郭小霞谢秀春吴夏颖王苗...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和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胃管微创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及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8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rs低于对照组,C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胃管微创注入PS联合NCPAP可减轻NRDS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恢复,值得推广。

    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氧状态炎症反应

    兰地洛尔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的影响

    潘云松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兰地洛尔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麻醉诱导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生理盐水进行麻醉诱导)和观察组(50例,以兰地洛尔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 麻醉诱导前(T0),两组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5 min(T4),观察组的HR、MAP低于常规组,SpO2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麻醉过程中,观察组的生命体征指标波动幅度较常规组小。T0,两组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总功率(TP)及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观察组的LF、LF/HF、TP及QT间期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两组的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兰地洛尔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并降低术中LF、LF/TF、TP及QT间期指标,以此取得理想的麻醉诱导效果。

    Ⅱ型糖尿病麻醉诱导兰地洛尔生命体征心率变异性QT间期

    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对近视儿童视力及眼部综合状态的影响

    魏海英沈颖
    92-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对近视儿童视力及眼部综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框架眼镜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和观察组(40例,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水平角膜曲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及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等效球镜(SE)、中央角膜厚度(CCT)显著低于常规组,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及晶状体厚度(LT)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正相对调节量(PRA)、调节滞后量(LAG)显著低于常规组,负相对调节量(NRA)、调节幅度(AA)及调节敏感度(AS)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近视儿童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近视程度,控制近视发展,且安全性高。

    儿童近视角膜塑形镜阿托品眼用凝胶

    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效果及对鼓膜愈合、听力恢复的影响

    周永玲曾传道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效果及对鼓膜愈合、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鼓膜大穿孔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鼓膜愈合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腔干耳时间及术腔上皮化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气导听阈(AC)、骨导听阈(BC)及气骨导差(ABG)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AC、BC及ABG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表现、医学资源利用、情感异常、日常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对鼓膜大穿孔患者疗效相当,但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腔干耳时间与上皮化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鼓膜大穿孔耳内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鼓膜愈合

    单纯吻合前瓣的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患者溢泪情况的影响

    马万琦李杰
    101-10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吻合前瓣的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患者溢泪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吻合前瓣的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鼻黏膜上皮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溢泪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泪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心理维度、社会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纯吻合前瓣的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可防止周围肉芽组织形成,促进鼻腔黏膜上皮化,改善溢泪情况,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单纯吻合前瓣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溢泪情况

    肌骨超声与MRI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比较

    潘宏华陈俊刘磊周鸣...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肌骨超声(US)与MRI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7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接受肌骨US和MRI检查。以肩关节镜为金标准,对肌骨US和MRI检查结果进行McNemer检验,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肌骨US与MRI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McNemer检验结果显示,肌骨US与MRI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1。000),Kappa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κ=0。846,P=0。000)。结论 肌骨US可作为肩袖损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当肩关节US诊断不明确或外科手术前需要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时可以进行MRI检查。

    肩袖损伤肌骨超声核磁共振

    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预测的诊断性试验评价

    高婷婷杨芳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5种公式,以找出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公式。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产科住院的168名单胎足月孕妇为研究对象,测量孕妇宫高、腹围(AC),超声检测胎儿腹围(FAC)、头围(HC)、双顶径(BPD)、股骨长(FL),分别用5种公式计算胎儿体重。以出生体重为金标准,分别计算5种公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 通过5种公式对巨大儿、非巨大儿筛查出的数量和实际巨大儿、非巨大儿的数量进行计算比较,实际巨大儿发生率为10。12%(17/168)。公式5的灵敏度最高,为70。59%;其次为公式3、4,均为 58。82%;公式 1、2、3、4、5 的准确度分别为 89。29%、88。69%、89。88%、88。10%、87。50%,5 种公式的准确度较为接近。结论 巨大儿可能带来诸多不良妊娠结局,公式2联合宫高≥ 38 cm(公式5)对巨大儿预测的灵敏度更高,可作为产科医生判断巨大儿的主要参考依据,指导产程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

    新生儿体重巨大儿预测

    征稿启事

    112,封3页

    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

    段绍伟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111个斑块)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取得病理结果。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斑块内部回声、表面形态、新生血管形成分级的检查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检出斑块内部回声均匀24个,不均匀87个,超声造影对斑块内部回声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超声造影检出表面规则型18个、表面不规则型和溃疡斑块型93个,超声造影对斑块表面形态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超声造影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0级4个、1~3级107个,超声造影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分级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病理检出不稳定斑块破裂85例,超声造影检出不稳定斑块破裂81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6);超声造影诊断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95%、86。75%。结论 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效能较高。

    超声造影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健脾清肺汤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脾肺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及预后的影响

    谢燕华曹利平苗文红杨栓柱...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健脾清肺汤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脾肺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吉非替尼)和观察组(70例,健脾清肺汤联合吉非替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咳嗽、痰中带血、神疲乏力、口干少饮及五心烦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糖类抗原125(CA125)、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清肺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脾肺气虚证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肺腺癌脾肺气虚证健脾清肺汤吉非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