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痛胃镜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

    李伟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无痛胃镜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及对异物取出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治疗,观察组采用无痛胃镜治疗.比较两组的异物取出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异物取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AP、HR及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r、NE及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无痛胃镜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异物取出成功率应激反应

    高龄患者0.5%等比重左布比卡因低平面脊麻的剂量选择

    杨玉科曹天彪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0.5%等比重左布比卡因低平面脊麻的最佳剂量选择.方法 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高龄患者,按照注入蛛网膜下腔0.5%左布比卡因的剂量不同将其分为B组(15 mg)、D组(12.5 mg)、E组(10 mg)、H组(7.5 mg)及I组(5 mg),每组20例.比较五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D组及E组,且I组长于H组(P<0.05);H组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D组及E组,且I组短于H组(P<0.05);H组、I组的最高阻滞平面均低于B组、D组(P<0.05);H组的麻醉阻滞平面高于T10占比低于B组、D组,且I组低于B组、D组、E组(P<0.05);H组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短于B组、D组,且I组短于E组及H组(P<0.05);H组的改良Bromage评分法(MBS)评分低于B组、D组及E组,且I组低于H组(P<0.05).麻醉后3 min(T2)~麻醉后15 min(T5),B组、D组、E组、H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麻醉前(T0)(P<0.05);T2~T5,B组、D组的MAP、HR低于I组(P<0.05).B组、D组的恶心呕吐、寒战及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H组、I组(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高于H组、I组(P<0.05).结论 10 mg 0.5%左布比卡因用于高龄脊麻手术患者的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

    高龄患者等比重左布比卡因低平面脊麻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危重症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李青邹晓东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危重症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行无痛FOB检查的80例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静脉泵入丙泊酚行麻醉诱导,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8 h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注射芬太尼或艾司氯胺酮1 min时(T1)、检查结束5 min(T3),观察组的SBP、DBP、HR、RR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镜置入近气管隆突处(T2),观察组的SBP、HR、RR低于对照组(P<0.05);T1~T3,观察组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8 h,两组的IL-6、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饱和度、RR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憋气反应、呛咳反应、体动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床边无痛FOB检查中的效果显著,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纤维支气管镜艾司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覆盖距离及牙周袋深度的影响

    来莉傅超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覆盖距离及牙周袋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均接受常规牙周疾病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牙周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牙周指数及咀嚼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及牙覆盖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牙周袋深度、牙覆盖距离均小于治疗前,牙槽骨高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D及SBI、G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咀嚼效能、咬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咀嚼效能、咬合力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可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牙周指数及咀嚼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

    能谱CT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评估中的应用及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

    付晓青贾宇恒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评估中的应用及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未发生脑卒中)和观察组(39例,发生脑卒中).所有患者均接受能谱CT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检出情况及斑块性质;比较观察组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谱CT成像特征、能谱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脂肪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谱CT成像特征、能谱参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混合斑块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能谱CT成像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进行准确评估,明确颈动脉狭窄情况,还有助于预测脑卒中的发生.

    能谱CT成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卒中

    血常规生化检验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李春艳李黎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生化检验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载脂蛋白A1(ApoA1)、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空腹血糖(FBG)、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球比(A/G)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生化检验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针对检验结果给予患者对症治疗,能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

    高脂血症血常规生化检验

    三维炫彩血管成像在脐带打结中的诊断价值

    安晓玲郝荣雷晓慧曾凤丽...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成像与三维炫彩血管成像对脐带打结的诊断价值,以降低围产期胎儿死亡率.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新长安妇产医院产前怀疑脐带打结产妇30例,均行三维彩色多普勒的高分辨仿真血流模式成像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资料.30例怀疑脐带打结的产妇均在产后得到证实.结果 30例产妇中产后证实脐带假结18例,脐带真结12例.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脐带打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二维成像,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二维超声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彩色多普勒的高分辨仿真血流模式成像诊断脐带打结的特异度较高.脐带真、假结声像图具有不同特点,对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疑脐带打结的病例需行三维血管成像技术鉴别,三维血管成像较二维彩色多普勒技术可直观、立体显示脐带形态结构及血流方向,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脐带真假结及松紧程度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血管成像脐带打结

    多层螺旋CT参数联合血清AFP、AFU、PIVKA-Ⅱ检测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苟飞芮娟利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参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检测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PHC患者作为PHC组,另选取同期的10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良性肝病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MSCT检查,记录肝动脉灌注量(HAP)、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检测血清AFP、AFU、PIVKA-Ⅱ水平,评估其联合检测对老年PHC的诊断效能.结果 PHC组的HAP、BF高于良性肝病组,MTT长于良性肝病组,IRF To低于良性肝病组(P<0.05).PHC组的血清AFP、AFU、PIVKA-Ⅱ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Ⅲ~Ⅳ期PHC患者的血清AFP、AFU、PIVKA-Ⅱ水平高于Ⅰ~Ⅱ期PHC患者(P<0.05).MSCT参数及血清AFP、AFU、PIVKA-Ⅱ联合检测对老年PHC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MSCT参数联合血清AFP、AFU、PIVKA-Ⅱ检测对老年PHC患者的诊断效能较好.

    多层螺旋CT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

    平衡火罐联合耳穴贴压干预在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龚俭霞赵飘刘晓荣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平衡火罐联合耳穴贴压在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和常规护理,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平衡火罐联合耳穴贴压干预.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失眠情况、疲劳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中医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疲劳量表-14(FS-14)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中医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平衡火罐联合耳穴贴压干预用于非器质性失眠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及疲劳程度,且安全性高.

    平衡火罐耳穴贴压非器质性失眠

    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风热咳喘贴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张智军汤满青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风热咳喘贴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风热咳喘贴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转录因子叉头蛋白3(Foxp3)、最大呼气流量(MEF)、达峰容积(VPEF)、潮气量(V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风热咳喘贴可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潮气呼吸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支原体肺炎麻杏石甘汤风热咳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