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亢卓尚锋斌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 年2月至2023 年 2月我科收治的 98 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性痔切除术)和观察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各 49 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d,观察组的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缓激肽(B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恢复,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闭合性痔切除术环状混合痔疼痛程度

    腹腔镜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许杰尹先博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复发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和观察组(50例,腹腔镜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长及住院时长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及1年内再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理想。

    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生长因子水平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李晨武春艳何苗任华...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生长因子水平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88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4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水平高于对照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降低对机体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保护卵巢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

    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生长因子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

    苟兰英王雪利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 4月至 2022 年4月收治的 80例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因子Ⅷ、Ⅺ、X、XⅢ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2、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因子水平,促进凝血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马来酸麦角新碱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凝血因子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肺塌陷的效果比较

    王进文曹天彪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9 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 4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每组 20 例,BB组和DLT组中分别有 2、1 例发生低氧血症,改为双肺通气,剔除研究,最终BB组 18 例、DLT组 19 例完成研究。BB组将BB用于OLV肺塌陷,DLT组将DLT用于OLV肺塌陷。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的肺塌陷评分(L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即刻(T1)~开胸后5 min(T4),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和DLT组分别有 2例和 3 例患者发生SpO2 下降,但均未出现低氧血症。BB组和DLT组开胸时肺塌陷均较优,术侧肺完全萎陷,手术视野暴露满意。结论 BB可有效完成开胸前肺塌陷,对开胸前肺塌陷的影响及OLV效果与DLT相当,可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当中。

    支气管封堵器双腔支气管导管肺塌陷单肺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

    光动力疗法辅助牙周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症状改善、炎症反应及牙周菌群的影响

    来莉傅超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光动力疗法(PDT)辅助牙周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症状改善、炎症反应及牙周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2021 年1月至12 月于我院行牙周正畸治疗的100例牙周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牙周正畸辅助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正畸组和PDT组,各50 例。正畸组给予牙周正畸常规辅助治疗,PDT组在正畸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PDT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PDT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正畸组(P<0。05)。治疗后,PDT组的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及附着丧失(AL)均显著低于正畸组(P<0。05)。治疗后,PDT组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均低于正畸组,α-羟丁酸脱氢酶(HBD)水平高于正畸组(P<0。05)。治疗后,PDT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拟杆菌及坏死梭杆菌数量低于正畸组(P<0。05)。结论 PDT辅助牙周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可取得理想疗效。

    牙周炎光动力疗法牙周正畸炎症指标牙周菌群

    米诺环素联合丁香油对急性可复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及牙髓活力的影响

    胡乐杨乐乐杨秋芳刘福来...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联合丁香油对急性可复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及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可复性牙髓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 例,丁香油)和观察组(50例,米诺环素联合丁香油)。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奈瑟菌、小韦荣球菌、产黑色素类厌氧杆菌数量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 3、7、14 d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丁香油治疗急性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可有效恢复牙髓活力,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急性可复性牙髓炎米诺环素丁香油

    75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与CT征象的关系

    叶剑强王希喆张伟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75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与CT征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7月至2023年 6 月93 例老年肺癌患者的病理和CT影像学资料,依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n=45,>75岁)与低龄组(n=48,60~75 岁)。比较两组的病理类型;分析病理类型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 老年组的鳞癌占比高于低龄组,腺癌占比低于低龄组(P<0。05);两组的小细胞癌和其他病理类型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鳞癌、腺癌的磨玻璃征、空洞形成、分叶征、空泡征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的钙化、毛刺征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75 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与磨玻璃征、空洞形成、分叶征、空泡征等CT征象关系密切。

    75岁以上老年肺癌病理类型CT征象

    卵巢肿块蒂扭转的MSCT诊断要点及误诊分析

    吴荧荧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卵巢肿块蒂扭转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1月至2023年 10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 例卵巢肿块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MSCT检查主要影像学表现为 42 例卵巢肿块患者可见特征性扭转蒂,19 例增强患者扭转蒂呈无或轻度强化;47 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壁增厚,其中24 例伴出血性坏死或梗死;5 例卵巢明显增大伴多发小囊样卵泡影;4 例患者输卵管过度增粗呈喙状或鸟嘴状突起。经MSCT检查后有 5 例肿块患者未被明确诊断为蒂扭转。MS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MSCT检查显示卵巢肿块囊壁厚度结果为(6。37±2。08)mm,与手术病理结果(5。46±1。69)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肿块蒂扭转具有特征性的MSCT影像表现,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减少其误诊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多层螺旋CT卵巢肿块蒂扭转

    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申岩贠海雁王琳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联合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100 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心电图诊断结果差异将其分为AMI组(n=52)和非AMI组(n=48)。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52例AMI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与ST段未抬高组,比较两组的fQRS波、病理性Q波发生情况;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QRS波、病理性Q波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根据fQRS波是否出现将 52 例AMI患者分为fQRS波组与非fQRS波组,随访追踪两组患者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再次住院率。结果 ST段抬高组的fQRS波发生率低于ST段未抬高组,病理性Q波发生率高于ST段未抬高组(P<0。05)。fQRS波、病理性Q波联合诊断AMI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诊断(P<0。05)。fQRS波组的各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高于非fQRS波组(P<0。05)。结论 心电图f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能有效提高AMI诊断效能,特别是fQRS波能够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