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营养护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泌乳效果及喂养质量的影响

    屈敏娟从静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泌乳效果及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5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治并已顺利分娩的 10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常规护理)及观察组(50 例,常规护理+营养护理+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产后24、48、72 h,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3d,观察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泌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2 d,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头围大于对照组,身长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护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可改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及心理状态,提高泌乳效果及喂养质量,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应用与推广。

    营养护理乳房穴位按摩乳房胀痛泌乳效果

    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刘芳芳马宁张广飞李娟...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择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躯干控制测试(T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偏瘫侧下肢H波最大波幅(Hmax)和M波最大波幅(Mmax)、Hmax/M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HO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可加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降低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双任务训练模式Bobath技术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生活质量

    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结合个体化饮食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及病情控制的影响

    关敏杜锋罗平娟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结合个体化饮食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及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 年1月至 2023 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 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结合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结合个体化饮食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减轻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升病情控制效果,还能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个体化饮食护理乙型肝炎疾病自我感受负担肝功能

    基于家属赋权的护理模式结合个体化营养膳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膳食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李换玲李艳军赵静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家属赋权的护理模式结合个体化营养膳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膳食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基于家属赋权的护理模式结合个体化营养膳食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膳食知识、膳食计划、膳食执行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家属赋权的护理模式结合个体化营养膳食管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不仅能够改善其膳食行为,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还能有效调节糖脂代谢水平。

    基于家属赋权的护理模式个体化营养膳食管理妊娠期糖尿病膳食行为自我护理能力

    基于量化评估的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杜阳许文婷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量化评估的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手术室保温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量化评估的手术室保温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前(T0),两组的体温、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 10 min(T1)、术中 30 min(T2)、术后 5 min(T3),观察组的体温、SBP、DBP及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d,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常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的手术室保温护理能够有效稳定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术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减小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术量化评估手术室保温护理

    ANXA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郭娇娇苏利叶刘燕黄达...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联蛋白A2(ANXA2)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属于高度保守的多基因膜联蛋白家族成员,具有调节细胞增殖、钙稳态和促进细胞膜修复作用。ANXA2 参与了炎症反应、自噬、凋亡等过程,同时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ANXA2 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AS)、脑卒中、心肌梗死(MI)等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ANXA2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认识,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膜联蛋白A2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穆蓉慧孙莉杨檬王思南...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且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一种以持续性头晕、不稳感、非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功能性前庭疾病,在复杂或移动的情况下症状会加剧,常导致患者反复就诊,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临床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相关文献,发现西医对该病治疗效果不佳、可持续性差,而中医治疗该病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因此本文介绍了中药治疗、针刺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针对目前临床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提出更多参考意见。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PD-1/PD-L1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晏睿谦高军喜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免疫逃逸机制是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通过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近年来,PD-1/PD-L1 抑制剂在乳腺癌早期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对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显著反应和疾病控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PD-1/PD-L1抑制剂已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包括黑色素瘤、肺癌、肾癌和头颈癌。该类抑制剂在这些癌症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的广泛兴趣,并提升了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讨PD-1/PD-L1 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乳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治疗

    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雨林杨又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现实(VR)技术依靠其独有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已从游戏领域跨入医疗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医疗手段被应用于各医疗场景中。本文从该技术的基本概念、优势、应用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等研究视角展开综述,重点围绕VR技术在疼痛护理、康复护理、外科手术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介绍,以期为该技术在我国护理实践领域的发展,促进智慧护理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虚拟现实临床护理疼痛护理:康复护理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稿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