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本科生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邓永宁贾蕊刘洁谭颖...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本科生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见习的18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POC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90名。SPOC组采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见习效果。结果 SPOC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SPOC组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考核情况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SPOC组的理论知识掌握、医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SPOC组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教学法,SPOC混合教学模式可提高神经内科见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和教学满意度。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神经内科见习教学

    面向医学实习生的晨交班"闪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吴廷奎王宏严淳议何俊波...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闪课"教学模式在实习医师临床实习晨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接受带教培训的152名本科实习医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3)和试验组(n=79)。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闪课"教学模式。实习2周后,比较两组的主观问卷调查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到了结合""提高了临床学习中的注意力""能督促进行课前预习""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38)。结论 晨交班的"闪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临床实习医师的教学效果、改善学习状态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习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效果,该模式值得作为现有晨交班的补充进行推广。

    实习医师晨交班闪课临床教学质量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万颖郑又文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参与感染、组织损伤及炎症急性期反应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对SAA结构、生物功能、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其在肿瘤发生、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揭示,本文拟就SAA在肿瘤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血清淀粉样蛋白A肿瘤标志物诊断

    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朱静陈丽芬
    181-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会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母婴关系、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尽早预防围产期PTSD的发生并为患有围产期PTSD的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围产期PTSD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旨在为临床防治围产期PTSD提供参考依据。

    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

    中西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郭强李国庆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类股骨头局部血供受损或中断,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继而导致骨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往往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汤剂、针刀、熏洗等,西医治疗以手术干预或关节置换为主。本文旨在对相关的治疗手段进行简要介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股骨头坏死骨蚀中西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介导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研究进展

    蓝海意张英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其主要治疗手段为内分泌治疗。虽然内分泌治疗已经大大降低了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但该治疗的先天性或获得性耐药是一个重大的临床问题。越来越多的内分泌耐药机制已被报道,包括替代信号通路的适用性上调,如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信号通路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RTK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本文对RTK信号通路介导H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乳腺癌激素受体内分泌耐药受体酪氨酸激酶

    骨质流失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鞠萍萍孙爱丽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老年人、糖尿病以及慢性肾衰竭人群中,骨质流失和血管钙化常同时存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钙化与骨质流失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血管钙化与骨代谢存在高度临床相关性。血管钙化是钙和磷酸盐沉积的过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多种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丧失收缩表型,最终完全转变为成骨细胞。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磷、维生素K、基质Gla蛋白(MGP)等与RANK/RANKL/OPG系统和Wnt/β-catenin通路相互作用。血管钙化与骨质流失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多种通路、因子、内环境及局部微环境等的改变,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利于血管钙化早期诊断和治疗。基于此,本文对血管钙化与骨质流失的关系展开综述,深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

    血管钙化骨质流失血管平滑肌细胞甲状旁腺素维生素K基质Gla蛋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稿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