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安市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影响

    王巧云姚杨李田田孙亚楠...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安市空气污染对当地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控制空气污染、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西安市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每日空气污染状况、气象数据及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日门诊就诊人数。采用病例交叉设计分析空气污染物与门诊就诊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气污染物细颗粒(PM2。5)与一氧化碳(CO)在累计滞后 4 d(lag04)时危害最明显[RR=1。017(95%CI 1。001~1。034)、1。027(95%CI 1。001~1。054)],仅会增加>65 岁人群的呼吸系统门诊就诊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二氧化硫(SO2)在累计滞后 7 d(lag07)时每增加四分位间距(IQR)浓度,总人群呼吸系统门诊就诊风险分别增加4。26%(95%CI 1。73%~6。87%)和 7。03%(95%CI 2。43%~11。84%),PM10 对<35 岁人群危害效应最明显,SO2 对>65岁人群效应十分强烈。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浓度的升高仅会增加>65岁人群呼吸系统门诊就诊量。结论 西安市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CO浓度的升高可导致呼吸系统门诊就诊量的增加,并且存在滞后效应,老年人群更应该注重NO2 和O3 对于呼吸系统的危害。

    空气污染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病例交叉研究

    TNF-α/NF-κB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韵成才雍文兴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显著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案因其副作用多、疗效欠佳等原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同时,COPD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这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阐明其潜在机制,提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治疗COPD亟需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防治COPD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副作用低等特点,其中有不少靶向调控TNF-α/NF-κB信号通路的中药复方和中药有效成分。本文综述近几年TNF-α/NF-κB信号通路对COPD的调控作用以及中医药靶向调控TNF-α/NF-κB信号通路防治COP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一定线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NF-α/NF-κB信号通路中医药调控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杨渊李森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发病率低,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病,因其起病隐匿,无典型症状,影像学表现易与肺气肿混淆,在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本例患者因咳嗽进行体检时偶然发现胸腔积液及双肺多发囊腔影,经肺活检明确诊断该病。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病史、辅助检查、诊断过程进行分析及对相关文献资料复习,总结出PLAM一些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以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水平。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乳糜性胸腔积液

    中医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痰热证研究进展

    李彦宇潘曌曌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近年来细菌性肺炎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使细菌性肺炎的诊治引起多方关注。现代研究显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中医临床分型中以痰热证较为多见,且症状持续时间长,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整理各类文献,文章全面回顾并分析近年来儿童细菌性肺炎痰热证的疾病现状以及中医干预治疗的特色理念和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提升患儿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并改善预后。

    细菌性肺炎儿童痰热证

    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

    高苗左秀萍张勇宋娟...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 将 2019年 1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 289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2021 年 11 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 188 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HFMEA。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可提高舒适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胸腔闭式引流非计划性拔管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肉瘤免疫微环境中的预后标记物

    王延峰王虎霞宋张骏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肉瘤免疫微环境中的预后标记物,旨在为肉瘤免疫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 265 个肉瘤的RNA-seq表达谱。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Veen图获取共同的DEGs。利用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互作分析结合Cytoscape软件获取关键的DEGs;利用GEPIA数据库鉴定预后的相关基因,TIMER数据库中分析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基因富集分析(GSEA)验证关键基因对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结果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Immune Score、Stromal Score和ESTIMATE Score与肉瘤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DSS)呈正相关(P<0。05)。PPI核心模块中主要包含了 10 个核心的基因,即CD4、LCK、PTPN6、SYK、CD8A、PTPRC、CD3D、CD3E、LCP2、ITGAM,其中LCK、CD3E、PTPN6 关键基因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显著相关。单基因GSEA分析表明,LCK、CD3E及PTPN6 表达上调能够显著地富集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LCK、CD3E及PTPN6 表达与肉瘤患者的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改进肉瘤患者的免疫治疗。

    肉瘤生物信息学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预后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及机制研究

    孟利亚杜桂先鲍陶陶
    28-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及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及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建立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6、SPSS Modeler 18。0 综合分析用药规律、探索核心处方,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处方 98 个,中药189味,累计频次1 312次。筛选出核心中药处方为柴胡、夏枯草、浙贝母、白芍、陈皮、茯苓,药物功效以清化热痰、补气、理气为主;性味多以寒、苦为主,药物以肝经、肺经、脾经居多。关联结果显示,海藻-昆布、夏枯草-栀子经常共同使用。核心中药处方涉及核心靶点为TP53、EGFR、CASP3等,调控核受体活性、配体活化转录因子活性等功能,涉及PI3K-Akt、AGE-RAGE等信号通路。结论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多从肝论治,用药以清化热痰、补气、理气为主,其核心处方药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作用。

    甲状腺结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

    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子代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

    林静毛榕榕闵颖俊李通芬...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小鼠子代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2 只3周龄健康雌性小鼠,并将其随机均分成GDM组和低脂(LF)组。GDM组以饲喂高脂(HF)饲料建立GDM小鼠模型,LF组则饲喂LF饲料。两组小鼠的子代在3周龄断奶后进行饮食干预,分别饲喂HF饲料和LF饲料,并分为GDM HF(G-HF)组、GDM LF(G-LF)组、LF HF(L-HF)组、LF LF(L-LF)组。干预后测其体重、空腹血糖(FBG),并进行胰岛素耐受性试验(ITT)。结果 HF饮食诱导建立的GDM小鼠模型成模率为 33。33%,此模型发病过程与人类患GDM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较为相似。饮食干预到 6 周时,G-HF组的体重高于其他三组,且L-HF组体重高于L-LF组(P<0。05);饮食干预到 12 周时,G-HF组体重高于其他三组(P<0。05)。饮食干预到 6 周时,G-HF组的FBG水平高于G-LF组、L-LF组,L-HF组的FBG水平高于L-LF组(P<0。05);饮食干预到12周时,G-HF组的FBG水平高于其他三组,L-HF组的FBG水平高于L-LF组(P<0。05)。7周龄时,L-LF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要高于G-HF组。结论 GDM子代有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及体重增加,且LF饮食可降低GDM子代患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干预妊娠期糖尿病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耐受性试验

    810 nm弱光治疗在衰老相关肌肉减少症大鼠中的应用效果

    张少峰杨永辉高博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810 nm弱光治疗(LLLT)在衰老相关肌肉减少症大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 只18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光组,各 6 只。对照组给予白炽灯光源照射,照光组给予 810 nm弱光照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照光 4、8 周时,照光组的行走距离、在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照光 8 周时,照光组的上肢抓力高于对照组(P<0。05)。照光组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纤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肌肉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照光组的Myostatin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Myogenin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照光组的p16、p21 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照光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810 nm LLLT可减缓衰老相关肌肉减少症大鼠肌肉组织衰老,增加肌肉组织再生,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及活动能力。

    弱光治疗衰老肌肉减少症肌肉功能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牛蔓王亚楼王卉芳夏益敏...
    41-4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UTROSCT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UTROSCT细胞排列呈小梁状、巢状,浸润周围平滑肌组织,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胞浆嗜酸,部分瘤细胞胞浆透亮或泡沫状,核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染色质细腻,可见核沟,部分核仁显著,未见核分裂象、脉管内瘤栓及坏死。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CK)、钙结合蛋白(CR)、CD99、inhibin-A、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T细胞 1 识别黑色素瘤抗原(Melan-A)、S100、结蛋白灶状阳性;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多肿瘤抑制因子 1(MTS/P16)、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0、CD34 阴性;Ki67 增殖指数约 1%阳性。结论 UTROSCT是一类罕见的具有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特征的子宫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依赖术后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确诊,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大多数呈良性过程,需要长期随访。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