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早中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的影响

    李兴研郜业发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早中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66 例早中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53(CA153)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CA125、CA153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ACT-B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早中期乳腺癌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新辅助化疗保乳手术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

    复方福尔可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许冲李宁李翔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福尔可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6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3 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福尔可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联合组的体温恢复、咳嗽消失、咳痰消失、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EF/TE)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RR)、呼吸时间比(Ti/Te)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α1-酸性糖蛋白(α1-AG)、结合珠蛋白(H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福尔可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可加快病情恢复,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复方福尔可定孟鲁司特钠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雷瑛英乔杰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 1月收治的100 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以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插管后 5 min(T1)、手术 30 min(T2)、术毕(T3),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 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T5)、术后12 h(T6)、术后 24 h(T7)、术后 48 h(T8),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d,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胸椎旁神经阻滞肺癌根治术麻醉认知功能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老年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肖远航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老年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 年 2月至2023 年 2 月收治的 136 例拟行宫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 例。对照组采取50 mg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麻醉,观察组采取 100 mg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术毕清醒时、术后10 min,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24 h,观察组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 h,观察组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 h,观察组的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2、24 h,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mg氟比洛芬酯+10 mg地佐辛在老年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于文渊耿栋芸庄卉如陆蒋惠文...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 12 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微针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炎性衰老皮肤屏障功能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

    夏潇赵玲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7 月至 2023 年 7 月收治的 110 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比照组、实践组,各55例。比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实践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践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5级、6级耳鸣患者;实践组的 0级率和 1 级率均高于比照组,2 级率和3 级率均低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纯音听阈值及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均降低,且实践组低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快速降低耳鸣分级,有效调节纯音听阈值,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突发性耳聋耳鸣耳后筛区注射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马铭婕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9 年 5 月至 2022 年 12月收治的 31 例疑似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 59 例疑似前列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先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再开展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检查。参考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显著高于磁共振成像技术(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诊断灵敏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有效提高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度,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

    CT、MRI联合诊断肝内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及准确率

    翟德凯李春景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MRI联合诊断肝内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9年 12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 80 例疑似肝内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均先行CT检查,再行MRI检查。比较CT、MR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肝内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疾病鉴别准确率。结果 CT、MRI单独检查对肝内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联合检查对肝内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单独检查对肝内肝细胞癌腺癌、鳞癌、腺鳞癌的鉴别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联合检查对肝内肝细胞癌腺癌、鳞癌、腺鳞癌的鉴别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联合检查对肝内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

    肝内肝细胞癌CTMRI联合诊断诊断效能

    DCE-MRI+DWI检查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蒋志国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63)和未转移组(n=41)。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并行B超检查、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B超检查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DWI检查特征;统计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形态异常、淋巴门结构异常或消失、内部回声不均匀占比高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皮质厚度、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高于未转移组,淋巴门消失、边缘欠光滑、脂肪间隙模糊、强化欠均匀、DWI高信号占比高于未转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B超检查,漏诊率低于B超检查(P<0。05)。结论 B超检查、MRI检查均可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程度进行评估,采用DCE-MRI+DWI检查可提高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千金方》食治方药探析

    卢芬萍呼兴华高原赵奕淇...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千金方》中食治规律,为中医食治学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整理《千金方》中有关"食治方"的食物出现频数、性味、功效以及食治方所涉病证,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千金方》食治方出现频数排名前五的食物为生姜、干姜、白蜜、羊肉、大枣,四性依次为温、平、寒、热、凉;五味依次为甘、辛、苦、酸、咸;所涉病证依次为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外科。结论 《千金方》食治方中所载食物主要以甘温为主,辛平苦寒次之,各科病证中均有涉及,尤以内科、妇科为多,其食治思想对现代药膳食疗学发展与文献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千金方》食治营养性味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