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中应用价值

    王秀菊曾松旺曾丽丽汪彦彦...
    702-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 年1 月至2024 年3 月收治的80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颅内降压、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将治疗后死亡或发生迟发性脑病的35 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另外预后良好的45 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肌标志物和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中毒分级、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碳氧血红蛋白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心肌标志物联合、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血红蛋白、血碳氧血红蛋白、动脉血气指标联合、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评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28、0。752、0。841、0。907、0。832、0。681、0。775、0。759、0。935、0。968(P<0。05)。结论 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心肌标志物动脉血气指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对原发性肝癌靶向药物联合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所致肝损伤预测价值分析

    张昀昊胡涛王钊苑建磊...
    706-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原发性肝癌(PLC)靶向药物联合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所致肝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自 2018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收治的98 例P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肝损伤组(n=52)与无肝损伤组(n=4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A、TBIl及PT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LC靶向药物联合TACE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 PA、TBIl 及 PTA 对 PLC 靶向药物联合 TACE 治疗所致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损伤组患者血清PA、PTA水平低于无肝损伤组,TBIl水平高于无肝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TBIl及PTA均为PLC靶向药物联合TACE治疗所致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A、TBIl及PTA预测PLC患者靶向药物联合TACE治疗所致肝损伤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2。845 mg/L、30。755 μmol/L、89。035%,三者联合预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及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血清PA、TBIl及PTA均为PLC靶向药物联合TACE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且三者联合检测对肝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原发性肝癌靶向药物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肝损伤前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

    胃液粘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诊断价值分析

    谷培牛晓蕾王立美常丽丽...
    709-71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液粘蛋白(Muc)-1、Muc-2、Muc-5AC、Muc-6 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自2021 年1 月至2024 年2 月收治的291 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胃癌癌前病变)、B组(胃癌)、C组(胃镜下无阳性表现),每组各 97 例。记录并比较 3 组患者胃液Muc-1、Muc-2、Muc-5AC、Muc-6 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Muc-1、Muc-2、Muc-5AC、Muc-6 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uc-1、Muc-2、Muc-5AC、Muc-6 对胃癌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C组患者Muc-1、Muc-2 均高于A组,Muc-5AC、Muc-6 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Muc-1、Muc-2 均高于B组,Muc-5AC、Muc-6 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胃液Muc-1、Muc-2 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Muc-5AC、Muc-6 表达水平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胃液Muc-1、Muc-2 表达水平低于临床分期Ⅲ期患者,Muc-5AC、Muc-6 表达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Ⅲ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uc-1、Muc-2、Muc-5AC、Muc-6 预测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99、0。878、0。896、0。856。结论 胃癌患者胃液中Muc-1、Muc-2 表达水平升高,Muc-5AC、Muc-6 表达水平降低,胃液中Muc-1、Muc-2、Muc-5AC、Muc-6 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对胃癌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胃癌癌前病变胃液粘蛋白诊断价值

    脑梗死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相关性研究

    赵丽丽梁腾李祥廖自文...
    712-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CI)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1 月收治的258 例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SCH,将患者分为A组(合并SCH)与B组(不合并SCH),每组各129 例。比较两组患者TSH、Hcy及Lp(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SH、Hcy及Lp(a)对CI患者发生SCH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I患者发生SCH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TSH、Hcy及Lp(a)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TSH、Hcy及Lp(a)联合预测CI患者发生SCH的AUC为0。935,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吸烟史、TSH、Hcy及L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史、TSH、Hcy、Lp(a)均为CI患者发生SCH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SH、Hcy及Lp(a)水平均与CI患者发生SCH密切相关。

    脑梗死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超声引导下多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镇痛效果与苏醒质量影响

    陶岩俞裕天冯磊张菊霞...
    715-717,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22 年5 月至2023 年10 月收治的接受内固定手术的110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组和多神经阻滞组,每组各55 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组采用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多神经阻滞组采用多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RS)评分、苏醒质量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多神经阻滞组术后2、6、12、24 h时的NRS评分均低于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h比较,两组术后6、12、24 h时的NR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神经阻滞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组,躁动发生情况优于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神经阻滞组切皮时、术中1h、拔除喉罩即刻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切皮时、术中1h、拔除喉罩即刻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多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作用良好,苏醒和拔管均较早,且安全性较高。

    超声引导多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老年下肢骨折血流动力学镇痛苏醒质量

    下一代测序技术对不同病原体类型肺部感染诊断价值

    李志典黄友明舒红梅夏勇惠...
    718-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对不同病原体类型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81 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GS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比较NGS技术与常规病原学检测的检出率。按照感染病原体类型及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n=38)与病毒感染组(n=43)。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SA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不同病原体类型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NGS对不同病原体类型肺部感染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病原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PCT、SAA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SAA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细菌、病毒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840、0。898,敏感度以PCT+SAA检测最高,特异度以SAA单独检测最高。结论 NGS对肺部感染病原体的鉴别诊断效果良好,检测PCT、SAA水平对辅助肺部细菌、病毒感染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下一代测序技术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肺部感染诊断价值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高危人群早期小肝癌诊断价值

    楼晓剑何维新项伟敏徐贤...
    721-724,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的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高危人群早期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 年6 月至2023 年12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六医院收治的50 例高危人群s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3。0T磁共振成像常规、普美显增强、IVIM-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主要测量参数:DWI单指数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IVIM-DWI成像参数包括真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假性扩散系数(D∗)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参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研究IVIM-DWI量化参数值及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sHCC的检出率。结果 ADC值和D值诊断sHCC的AUC值分别为0。858、0。820,具有的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sHCC的AUC值为0。872;联合诊断的AUC值大于单一参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HCC病理分级患者ADC值、D值、f值和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ADC 值、D 值与 sHCC 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95、-0。472,P<0。05)。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检查检出全部病灶,正确定性诊断45 例。结论 基于IVIM-DWI的多模态磁共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高危人群的sHCC早期检出率。IVIM-DWI参数均可量化,其中,D值、ADC值及两者联合应用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提高了sHCC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可以进行肿瘤初步病理分级。

    肝细胞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miRNA-371改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热孜万古丽·阿布都拉赛福丁·木沙马萧萧迪丽娜尔·木拉提...
    725-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小 RNA(miRNA)-371 对体内外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A-371 mimic组、miRNA-371 mimic阴性对照(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HPMC中miRNA-371 表达,CCK-8 法检测HPMC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PMC内胶原蛋白Ⅰ(Collagen Ⅰ)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记测定HP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 蛋白表达。将 20 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A-371 mimic组、miRNA-371 mimic-NC组,每组各 5 只,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染色观察大鼠腹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腹膜组织Collagen Ⅰ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记测定腹膜组织中TGF-β1、Smad2/3 蛋白表达。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miRNA-371 mimic组HPMC中miRNA-371 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细胞增殖率显著上升(P<0。05),Collagen Ⅰ荧光强度显著减少(P<0。05),TGF-β1、Smad2/3 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miRNA-371 mimic-NC组HPMC中miRNA-371 表达量、细胞增殖率、Collagen Ⅰ荧光强度及TGF-β1、Smad2/3 蛋白表达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miRNA-371 mimic组大鼠腹膜组织病理变化得到较大改善,纤维化面积显著减少(P<0。05),Collagen Ⅰ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TGF-β1、Smad2/3 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下调(P<0。05);而miRNA-371 mimic-NC组大鼠腹膜组织病变情况未见明显改善,纤维化面积、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及TGF-β1、Smad2/3 蛋白表达量也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miRNA-371 能够在体外和体内抑制腹膜纤维化,该作用机制与调控TGF-β1/Smad2/3 途径有关。

    腹膜纤维化人腹膜间皮细胞miRNA-371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3途径

    高频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中应用价值

    刘大千刘传宏蒋南张忠鹏...
    73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UA)患者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收治的65 例AHUA患者纳入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70 例健康志愿者设为A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双侧腕关节、第一掌指关节、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第一跖趾关节。记录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结果。结果 B组糖尿病比例、血尿酸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轨征、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侵蚀、点状强回声、痛风石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在诊断AHUA患者早期关节病变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AHUA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高频超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摄食抑制因子1与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相关性

    谢环杨雪瑶宋俊华陈海滨...
    733-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与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自2019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15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 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新发心血管疾病,将患者分入发生心血管疾病组和未发生心血管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CTRP13、nesfatin-1 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采用 Spearman 法分析 CTRP13、nesfatin-1 与 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3、nesfatin-1 水平对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过 3 年随访,153 例患者中失访11 例,31 例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21。83%)。两组体质量指数、有吸烟史和合并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血管疾病组CTRP13 和nesfatin-1 表达水平均低于未发生心血管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CTRP13、nesfatin-1 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CTRP13、nes-fatin-1 水平与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r=-0。454、-0。338,P=0。002、0。001)。CTRP13、nesfatin-1、CTRP13+nesfatin-1 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33、0。805、0。782,特异度分别为72。24%、75。33%、80。35%,灵敏度分别为75。08%、77。69%、83。50%。结论 血清CTRP13、nesfatin-1 水平与 2 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患者CTRP13 和nesfatin-1 表达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摄食抑制因子1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