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华

双月刊

1672-8572

ldxyxb@vip.163.com

0415-3789074 3789073

118001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ern Liaod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立足校内,面向全国,为繁荣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财经科研事业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敦煌唐写本《吴都赋》残卷校理

    刘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敦煌唐写本《吴都赋》残卷音注的来源,是拓展该帙写本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依据《艺文类聚》等现存《吴都赋》的4种音注本认为,《吴都赋》是属于有音注的文本.这些音注由李善、五臣等注家予以继承或因袭.通过审视《吴都赋》残卷里的3处音注,有理由相信它们并不见得来自残卷的抄者或圈点者.这意味着音注研究是拓展和深化《文选》文献学研究的新路径,此件残卷的校理为此提供了典型个案.

    《吴都赋》《艺文类聚》音注

    去唐律而尚时趋——徐斗光《赋学仙丹》考论

    上官锐浩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斗光《赋学仙丹》甄选唐代律赋2篇、清代律赋8篇,卷帙甚小却体例颇精.作者评点细密,不厌其烦,反映了其作为律赋理论转折时期赋论家的一种"去唐律而尚时趋"的赋学观.通过分析《赋学仙丹》的版本、选目与批注,可以看出嘉庆以后律赋文体的转变与晚清时期选本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赋学仙丹》评注科举八股

    日本环境公害治理协商机制探究

    邹晓龙余乐萌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的环境公害治理协商机制能够发挥公共主体与私人主体的作用,实现公民、企业和政府三方的联动合作,推动环境治理进入健康有效的循环.而日本核污水排海非法行为充分暴露了日本的环境治理协商机制的虚伪性,表明该机制本质上仍是少数人的协商民主.尽管如此,21世纪之前的日本环境公害治理协商机制在对住民的政治身份认定、企业的积极性维护及环境教育体系的多元化搭建方面,对于中国的环境治理机制仍可以提供一定参考.

    日本环境公害治理协商民主机制环境安全日本核污水排海虚伪性

    自我牺牲型领导对下属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感知义务的中介作用

    薛心喆李艳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析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622份员工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牺牲型领导不仅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还能通过感知义务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并且不同的组织规范强度将影响自我牺牲型领导对感知义务的关系,规范强度越强,自我牺牲型领导对感知义务的正向影响作用就越大.

    自我牺牲型领导感知义务规范强度组织公民行为

    生成语法研究的科学史及其理论贡献——《言语的神秘性》评述

    李浩杰张同德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言语的神秘性》一书中,作者指出,人类的语言能力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生成语法研究应做且能做的是构建一种理论,为句法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开疆拓土,这对生成语法研究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引领作用;另外,当下流行的AI技术难以揭示内嵌于人类大脑中普遍语法的本质特征,因此人们对语言技术的狂热是盲目且错误的.

    《言语的神秘性》生成语法神经生物学

    东北官话"彪"及其演变历程

    孙雨彤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对东北官话"彪"的语法功能与演变历程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在词性方面,"彪"是形容词;在句法功能方面,"彪"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在词汇意义方面,"彪"以贬义色彩为主却不乏"怜爱"情感,别词与该字结合时常表特殊含义.方言词"彪"的演变历程受到"彪"的语法化演变与同音字"膘""飙"等多重因素影响,是历时因素与共时因素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彪"东北官话"飙""膘"

    "证道"与"游戏"之间:清代文人"西游戏"的叙述策略与品格

    赵毓龙李斯琪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游"故事演化、传播及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与经典化的过程中,"证道"与"游戏"之间的冲突与拉扯是影响各种文本叙述策略的最主要"受力关系".受三种"前文本"类型的综合影响,清代文人"西游戏"在权衡二者关系时,存在以"证道"为其外部叙述构架,以"游戏"为其内部叙述结构的倾向."证道"主旨并未渗透至文本肌理层面,它经常落实为篇末绾结或首尾照应的场面,在框定叙述的同时,也为文本提供一种外在的、显豁的、可以直接辨识的意义.叙述的主体则仍以"游戏"为旨趣,无论重新组织"神魔"故事内部各事件的"时间-因果"关系,还是"编织"进新的事件,皆为其服务.这使得戏曲较小说表现出更强的"游戏"品格.

    《西游记》西游戏叙述策略证道游戏

    徐复观的文艺阐释学思想

    严旭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儒家学派代表,徐复观以儒道思想为根基,结合中国古典阐释学实践经验,引入西方话语理论,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等艺术作品,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阐释学思想.他提出,对文艺作品的阐释要以"追体验"的方式实现阐释主客体之间艺术精神的融通契合.他还运用"心斋坐忘"与"共许"等概念解决了阐释过程中出现的相对主义和强制阐释等难题.他的辩证的阐释学方法论,为建构中国阐释学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境界.

    徐复观文艺阐释学追体验相对主义强制阐释

    三交史视域下的西夏饮食结构的变迁

    董朝升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宋西夏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地方对峙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并没有因民族政权对峙而停滞.就西夏饮食结构而言,其立国前主要以肉类和乳类为主;政权建立后,党项人原来单一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变,形成了杂糅党项、汉族、吐蕃、回鹘等民族特点的多元饮食结构.丰富多彩的西夏饮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三交史西夏饮食

    《封神演义》出版史探略

    范高强郭峪良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封神演义》自刊刻以来不断被翻印,其流传的版本形式主要有3种,其他皆为此3种的翻刻本.翻刻本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神演义》传播的广度和力度.受政治环境、文化氛围、市场追求以及印刷技术的影响,翻刻本数量并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递增的,而是呈现出起伏不定的态势.

    封神演义出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