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黄子通

双月刊

1671-301X

lnjz@china-em.com

020-81332462

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Lingn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一贯秉承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竹李小悦
    79-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后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CPR救治成功率,便于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管理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1月的72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性别、年龄、CPR持续时间等因素,以自主循环恢复(Return-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为最终结局分为ROSC组与未ROSC组;以存活出院为最终结局分为分为存活出院组与未存活出院组,将上述分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经CPR救治后21例患者ROSC,其中19例存活出院.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PR持续时间短、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小为促进患者ROSC及存活出院可能的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小、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小是ROSC可能的保护因素;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小是患者存活出院可能的保护因素.结论:CPR过程中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小是ROSC和存活出院可能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小是ROSC可能的影响因素.

    心脏骤停救治效果ROSC存活出院影响因素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欢郑家伟彭登高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组与死亡组.结果:共131例CPR的CA患者,其中57例ROSC,15例无严重后遗症长期生存.CA后5分钟内给予CPR、院前开放静脉通道并使用肾上腺素分别可以提高ROSC比例3.2(95%CI,1.5-7.0)和2.5(95%CI,1.2-5.6)倍,而随着年龄的增大,ROSC比例降低.开始CPR到ROSC时间在15分钟内的可以提高CA患者长期生存比例7.3(95%CI,1.6-32.6)倍.结论:快速识别CA,尽早开始CPR以及静脉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可以提高ROSC率.提高CPR质量仍可能是改善CA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韩家豪林树豪林珮仪莫均荣...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住院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因素,构建AUGIB患者短期不良预后风险预测模型,为AUGIB管理及风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16年9月至2022年6月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由急诊入院的AUGIB患者,按7∶3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能效评估.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休克指数>1、GCS评分<14分、血浆白蛋白<24 g/L、血钙<1.95 mmol/L和血肌酐>103 μmol/L与AUGIB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使用上述变量组成的评分量表,与GBS评分在预测不良预后上有统计学差异(0.826 vs 0.700,P= 0.002),与AIMS 65评分无统计学差异(0.826 vs 0.768,P=0.260).结论:由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休克指数>1、GCS评分<14分、血浆白蛋白<24 g/L、血钙<1.95 mmol/L以及血肌酐>103 μmol/L五个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AUGIB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效,其预测价值与AIMS 65评分相当,可能优于GBS评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尿素氮/肌酐比值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一项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PSM)的研究

    黎童梁炼杨正飞汤永峰...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尿素氮/肌酐比值(BUN/Cr)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被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非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倾向得匹配分析(PSM)来平衡两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来评估BUN/Cr在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准确性,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病例组的BUN/Cr显著高于对照组[PSM前(104.80±34.37)vs(57.60±17.20),P<0.05];PSM后[(105.12±33.73)vs(58.15±17.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Cr比值、年龄和男性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在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ROC分析中,未进行PSM匹配时的AUC为0.924,进行PSM匹配后为0.914.高BUN/Cr比值是不同性别、年龄、肾功能不全和肝硬化亚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BUN/Cr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能力优异.

    尿素氮/肌酐比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倾向得匹配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中老年人不同部位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鲁恒检林心柔李晨光潘经锐...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患者不同部位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大数据平台收集自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的住院患者共669例患者,先分成CMBs阳性组(123例)和CMBs阴性组(546例),再将CMBs阳性组细分成仅脑叶组、仅深部组和广泛组三个亚组,分别通过对比任意的CMBs阳性亚组与CMBs阴性组的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各个脑微出血亚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了一些备选的危险因素,后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高血压、MCV、HbA1C、Hb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不同亚组有所不同.结论: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且因分布部位而异,戒酒、控制血压、控糖将可能对脑微出血有重要预防和治疗价值.

    脑微出血中老年人分布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红外线微波理疗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晔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使用红外线微波理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宁化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红外线微波理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黏膜屏障功能(D-乳酸、二胺氧化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炎症因子、黏膜屏障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外线微波理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以降低炎症因子和黏膜屏障功能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指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故可以将其应用于临床中.

    急性胰腺炎红外线微波理疗、乌司他丁

    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与胎膜早破相关性研究

    吴惠洪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孕晚期胎膜早破产妇及正常产妇阴道微生态变化,探讨妊娠晚期孕产妇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妊娠胎膜早破结局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减少胎膜早破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随机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孕妇60例,分为胎膜早破组(实验组)和正常孕妇组(对照组)(n=30).应用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干化学酶法)进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对阴道微生态进行全面评价,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的阴道菌群密度及多样性Ⅰ、Ⅳ级居多,且阴道菌群的优势菌异常比例及病原体阳性几率、pH≥4.5、过氧化氢阳性、β-葡萄糖醛酸酶阳性、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唾液酸苷酶阳性发生率比对照组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阴道微生态失衡,胎膜早破的机会增加,从而使不良结局在母婴中发生的几率增大.

    阴道微生态环境胎膜早破

    基于生物信息和机器学习探究线粒体自噬基因在儿童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免疫浸润分析

    金妮欧阳颖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探究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在儿童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的联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儿童感染性休克的数据集GSE26440,通过"limma"包分析正常人和患儿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韦恩图识别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与DEGs的交集基因(Mito-DEGs),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LASSO和随机森林算法来筛选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来探索与生物标志物相关的信号通路.利用CIBERSORT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从正常人和患儿中总共鉴定出13个Mito-DEGs.GO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核酸酶活性的调节和自噬.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4个特征基因:MAPK14、GBA、HSPA1A、TXN.GSEA分析显示这些特征基因主要涉及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内吞作用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正常人和患儿之间有18种免疫细胞存在显著差异.结论:MAPK14、GBA、HSPA1A、TXN被初步鉴定为儿童感染性休克的生物标志物,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影响儿童感染性休克的进展.

    感染性休克线粒体自噬机器学习免疫细胞浸润

    62例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陈星李晓静李霜梅王彤...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us vasculitis,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8年5月至2022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 62例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男性61.1%,女性38.9%.29%患者以气促为首发症状,14.5%患者以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病程中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鼻窦炎77.4%、肢体麻木41.9%、关节痛30.6%;其他系统中神经系统受累50%,消化系统受累38.7%,心血管系统受累35.4%.胸部CT最常见表现为斑片影62.9%、结节影48.4%,病理活检方面:50%患者行组织活检,43.2%患者病理结果支持EGPA诊断.治疗上95.1%患者使用激素治疗,74.2%患者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论:EGPA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病程早期累及呼吸系统常以哮喘样症状就诊于急诊科,急诊科医生应重视患者多系统的症状体征,必要时结合ANCA,肌电图、病理等手段,实现对EGPA的早诊早治.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特征急诊科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血栓的特点分析

    梁娟刘英梅陈曦
    116-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左心室血栓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左心室血栓对降低其风险和改善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并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血栓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5月于我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30例左心室血栓患者中心肌梗死26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肝癌1例.29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27例血栓位于左室心尖部,23例为扁平状血栓.结论:左心室血栓好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等人群中,且多位于心尖部、以扁平状多见.经胸超声心动图目前仍是临床上诊断左心室血栓的最常用且首选检查手段.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