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群

双月刊

1000-1751

lsxbwk@lnnu.edu.cn

0411-82158277;82159277

116029

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主编由校党委副书记董文江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由学报编辑部主任于钦波研究员兼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义务教育阶段家校体育共生发展研究

    都晓娟范艺葳赵洪波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家校体育共生发展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发展困境及对策进行探讨,着力找出家校体育在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中存在的制约两者共生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共生单元自身建设,夯实共生基础;促进共生模式演变,拓宽共生界面;创造正向共生环境,改善共生条件.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共生发展

    家校协同理念下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与推进策略研究

    田来董翠香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家校协同共育受到广泛关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向同行、协同互补的关系.为了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校协同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现状考察、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剖析家校协同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存在的协同平台不足、协同意识淡薄、协同能力欠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设立组织机构、搭建育人平台、明确责任关系、达成育人共识等健全体制机制的建议;以家校协同开展的体育活动为抓手,探索整合双方资源和优势,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体育课程思政的推进策略.

    家校协同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体认诗学视角下文学的体验性

    王卉姚振军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认诗学的"体"字可以做两方面理解,其一是文学作品的具身性,其二是阅读过程的体验性,两者的发端都是人类的身体性.从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视角来看,人类的身体既非纯粹的物质,也非纯粹的精神,是两者相互融合统一的存在,并且是意义产生的场所.首先,这种身心合一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一方面,文学作品通常以感官的途径来触及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另一方面,身体与身份的互动也经常体现在文学之中.这是文学的具身性.其次,文学作品以创造性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感知的过程和体验的世界,并且以情感为媒介参与到作品之中.这是文学阅读的体验性.由此,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两端都具有鲜明的具身性和体验性特点.

    体认诗学具身性体验性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多模态隐喻漫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曾建松向环宇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漫画是一种常用隐喻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隐喻是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认知形式.本文以体认语言学视角,具体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新冠病毒漫画中的概念隐喻机制,比较中美该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异同及探究其中原因.研究发现,中美漫画多模态隐喻,在形式表达上的不同源自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影响,立足点的不同源自中美民族思维的影响;但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相似性,其原因在于人类体认的共性、中美文化的相通性,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漫画多模态隐喻体认语言学跨文化比较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的语力交互研究——以冲突性对话为例

    杨玉顺王天翼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探究语力形成的体认机制,并以冲突性对话为例,深入剖析其中的语力交互过程.研究发现:语力的形成与感知是人类"体认"世界的结果,话语冲突的体认成因可从语力的施加方向、韵律特征、产出模式、传递过程以及作用对象等方面进行解释.本研究不仅为冲突性对话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将体认语言学的研究视野拓展至对话互动层面.

    体认语言学语力交互话语冲突体认成因

    凌廷堪《礼经释例》研探

    潘斌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凌廷堪《礼经释例》所释之例既有名物,亦有行礼之向位,还有仪节之开展.其分类的标准,既不是吉、凶、军、宾、嘉五礼,亦不是冠、昏、丧、祭、乡、射、朝、聘八礼,而是将《仪礼》整本书所记诸礼的名物、向位、仪节进行重新分类.全书所释例二百四十六则,其所依据者主要是《仪礼》经文和注疏,并间引《周礼》《礼记》经文和注疏以及其他经籍子书.《礼经释例》在《仪礼》之例的探讨方面有集大成意义,其于《仪礼》之例的归纳以及于《仪礼》之校勘有助于来学.《礼经释例》并非完美无缺,其于《仪礼》经文本身缺乏考察和反思,于经文无例.此外,《礼经释例》于仪节之考证有值得商榷之处.凌廷堪《礼经释例》是乾嘉时期《仪礼》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清代朴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学术影响.

    凌廷堪《仪礼》《礼经释例》

    陈深《周礼》著作辨析

    袁晶靖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深作为明代中后期知名学者,编著、刊刻的书籍数量繁多.传世题名陈深的《周礼》文献共有四种,本文依次辨析其真伪和文本来源,探究陈深《周礼》学价值.《周礼训隽》虽是陈深编纂,但内容完全基于对何乔新《周礼集注》的删节,陈氏本人的批注较为浅近,唯其"《周礼》不缺"论影响较大.《周礼解诂》是陈深编订的另一部《周礼》读本,该书拆解序官,四库馆臣谓其用王应电《周礼传》本,并不准确.华东师范大学藏陈深训注《周礼》即《周礼训注》,该书是书坊节略《周礼训隽》而成.凌杜若刻陈深批点本《周礼》,亦是将《周礼训隽》改头换面,炮制成书.《周礼训隽》《周礼训注》与凌刻本《周礼》的内容都能追溯至何乔新《周礼集注》,而内容依次删节简化,体现出题名陈深的《周礼》系列文献是何乔新《周礼集注》传播和普及的重要媒介.

    陈深《周礼训隽》《周礼集注》"《周礼》不缺"

    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的历史溯源与现实省思

    曾彩琳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基于其可以提高保护地管理成效、化解保护地建设与社区矛盾等优势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在国际层面日渐成为广被认可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模式.我国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探索之路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但仍存在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法律依据不足、社区共管模式定位不清、社区共管能力和意识不强等问题.我国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应采取的推进路径是:从立法上明确社区共管的法律地位,实现社区共管从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因地制宜,各自然保护地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共管模式;对社区赋权增能,提升社区共管的能力和意识.

    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发展历程共管模式

    什么是数据权利——数据权利的类型化分析

    段卫利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权利概念的含混使用不利于数据权利研究的深入展开.数据权利的使用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即将数据权利作为属概念、将数据权利作为种概念、在私法意义上谈论数据权利.数据权利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个人数据权利是数据权利的核心类型.私权利和公权力存在本质差异.政府的数据管理权和国家的数据主权本质上属于权力,其与私法意义上的数据权利存在性质上的不同.将数据权利限缩在私法领域具有合理性,个人的数据权利和企业的数据权利都有保护的必要性.在保护个人数据权利的时候,应当妥善处理好其与企业数据权利的关系.

    数据权利数据权力数据主权个人数据

    本刊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