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老年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老年医学研究
老年医学研究
老年医学研究/Journal Geriatrics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雪莉贠秀俐蒋娜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吴起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复合自主神经症状评分-31(COMPASS-31)、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收集资料;使用风险比值比(OR)分析老年T2DM患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与其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间的风险关系;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4例患者,其中188例(58。02%)患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COMPASS-31量表得分≥1分)。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中73。9%(139/188)的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占比最高,49。5%(93/188)的患者存在胃部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饱或餐后饱胀;18。10%(34/188)的患者存在腹泻,有腹泻/便秘交替现象的患者占9。04%(17/188)。在胃肠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中,便秘维度:63。3%(88/139)的患者便秘频率为频繁或持续不断,79。9%(111/139)的患者便秘严重情况为中重度水平;胃部症状维度:72。0%(67/93)的患者早饱感或饭后饱胀感较为严重;腹泻维度:在有腹泻的患者中47。1%(16/34)的患者腹泻频率为频繁或持续不断,73。5%(25/34)的患者腹泻严重情况为中重度水平。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6。0%、41。5%,睡眠质量差(PSQI 11~21分)的发生率为42。0%,发生风险分别是无胃肠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8。414倍、6。179倍、3。218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OR=0。502)、病程(病程在10~19年OR=2。282、病程在20年及以上OR=3。406)、抑郁(OR=6。075)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其次是胃部不适,表现为早饱、餐后饱腹,腹泻发生相对较少但也常见;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胃肠相关症状呈中重度水平,且相关症状发生较为频繁;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老年T2DM患者发生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差的风险翻倍;低密度脂蛋白、病程、抑郁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胃肠自主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老年人

    徐而和砭法联合抗痉挛模式护理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的应用效果

    樊雅玲尤敏刘艺王婷...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徐而和砭法联合抗痉挛模式护理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徐而和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并采用抗痉挛护理;徐而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徐而和手法的铜砭刮痧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2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肌张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中文版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徐而和组FMA得分较常规组高,下肢痉挛改善程度较常规组优,Barthel指数评分较常规组高,S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常规组高(P均<0。05)。结论 徐而和砭法联合抗痉挛模式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增强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肢体痉挛徐而和手法铜砭刮痧疗法抗痉挛模式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13页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衰弱危险因素分析

    范婷泳黄兆晶蒙张敏张露露...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24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147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根据FRAIL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衰弱和非衰弱,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7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有58例(39。4%)患者存在衰弱。衰弱、非衰弱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年龄、BMI、D-二聚体、血小板、白蛋白、Barthel评分、疼痛数字评分(NRS)、华西跌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0。777,95%CI:0。679~0。889)、白蛋白(OR=0。773,95%CI:0。773~0。933)、Barthel评分(OR=0。981,95%CI:0。967~0。995)、NRS(OR=1。529,95%CI:1。132~2。067)是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衰弱发生率相对较高,低BMI、低白蛋白、低Barthel评分、高NRS是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衰弱危险因素老年人

    正念干预在阿尔茨海默病情绪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甘召华冯凤宋艳华刘福乐...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念干预是一种注重非评判性、当下意识的注意力引导方式,旨在培养个体对当下的专注,而不对所感知的事物做评判,其在减轻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抑郁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正念干预在AD情绪障碍中的干预措施及治疗效果,以期为我国AD情绪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正念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情绪障碍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尹航闫呈新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系统在人体功能调节中起主导作用,各个部分对人体的活动和代谢进行着总体的调节控制,是人体内最为复杂和重要的部分。神经系统病变复杂多样,且微小的病变即会引起较大的影响。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能够检测到这些疾病中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早期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可能性。本文旨在就DKI在脑梗死、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峰度脑梗死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脑胶质瘤

    老年人可逆性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

    赵艺卢建文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逆性认知衰弱作为认知衰弱的亚型之一,其特点是具有可逆性,能够有效预测老年人的全因死亡和痴呆等不良事件。本文从可逆性认知衰弱的概念、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老年人可逆性认知衰弱的关注度,为今后对该人群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长期照护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认知衰弱可逆性认知衰弱评估工具老年人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沈志强张闻东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脑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导致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的一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本文综述VCI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发现采用中医药的特殊优势方法加以干预,能有效缓解VCI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药针刺艾灸

    移动医疗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相裕华边令梓贾国安董静...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移动医疗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移动医疗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共2 190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移动医疗可以降低患者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MD=-4。10,95%CI:-5。97~-2。22,P<0。001),提高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D=4。31,95%CI:3。04~5。58,P<0。001),提高生活质量(SMD=0。34,95%CI:0。18~0。51,P<0。001),增加关节伸展度(MD=0。30,95%CI:0。20~0。40,P<0。001),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0。89,95%CI:0。39~1。38,P<0。001),但在疼痛(SMD=0。09,95%CI:-0。10~0。29,P=0。34)及关节屈曲度(MD=0。98,95%CI:-1。53~3。49,P=0。45)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动医疗可以改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关节伸展度,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患者疼痛及关节屈曲度的影响尚不明确,还需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移动医疗康复护理Meta分析

    肌少症所致吞咽障碍诊断方法的范围综述

    李雨洁李娟田芳赵雪姣...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肌少症所致吞咽障碍的诊断方法。方法 检索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肌少症与吞咽障碍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23日。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以探讨肌少症引发吞咽障碍相关的诊断方法。结果 纳入21篇文献,共存在3种对肌少症所致吞咽障碍的诊断方法,第一种是"肌少症与吞咽障碍共存,排除其他导致吞咽障碍的病因"(11项研究);第二种是"肌少症所致吞咽障碍的诊断共识"(1例案例报道);第三种是"肌少症所致吞咽障碍的诊断算法"(9项研究)。但第一种诊断方法不能准确测量吞咽肌质量,无法判定肌少症与吞咽障碍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二种诊断方法受到影像学检查环境与经济等条件的制约,需进一步提出并验证简便指标替代影像学检查肌肉质量的方法;第3种诊断方法使用人群受限,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对其优化。结论 目前针对肌少症所致吞咽障碍的诊断方法存在3种主要方式,需根据研究条件及环境进行选用,且均存在局限性,亟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肌少症吞咽障碍肌少症所致吞咽障碍诊断方法范围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