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植物多样性对比研究——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潘业田陈玥吴茜刘朔...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窗是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砍伐形成50、100、150、200 m2 4种面积的林窗,并设置CK对照组。2021年7月、2022年7月2次采用样方调查法以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大小林窗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在自然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1892株,49种,分属46属27科,在人工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5325株,56种,分属52属31科。分析结果表明,以人工更新状态下和自然更新状态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为指标进行评价,柏木林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在人工更新状态下优于自然更新状态下的林窗。因此,合理地进行间伐、树种引入、上层透光抚育等结构调控改善林分结构,有助于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是柏木低效林经营的方向。

    川中丘陵区林窗柏木低效林植物多样性

    提质培优技术对秦岭南坡栓皮栎林结构和健康的影响

    李江月陈良赵志宏赵新峰...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秦岭南坡(略阳县国有金池院林场)对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栓皮栎林进行提质培优抚育技术研究试验,分别在2017年6月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实施前、2017年9月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实施后、2022年7月提质培优技术实施5年后,对栓皮栎林林木胸径径级分布、林分高度、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南坡栓皮栎硬阔软阔混交林提质培优抚育作业5年后,20 cm径级以上的大径材树木占比提高了8。7%;栓皮栎林优质木树体占比提高了9。52%;病虫危害木、枯损木、濒死木等非健康木占总株数的比例下降了8。8%。充分说明,栓皮栎林实施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在调整林木径级分布,提高优质木比例,降低枯死木、病虫害危害木比例,减弱林木分化,为目标树生长提供较多较好生存空间和通风光照条件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秦岭南坡栓皮栎林提质培优林分结构

    面向森林蓄积量调查的空间抽样方法

    王强舒清态罗洪斌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科学地掌握森林蓄积量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40个角规控制样地数据和Landsat8影像,分别拟合蓄积量、遥感辅助变量以及两者的交叉变异函数最优模型,以蓄积量空间变异尺度为网格间距设计一种样本独立的空间抽样方法,并与3种传统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蓄积量的空间变异尺度为7200 m,超出7200 m范围后,两样点间相互独立,不再有空间相关性;拟合的遥感辅助变量变异尺度为6600 m、蓄积量和遥感辅助变量的交叉变异函数的变异尺度为6900 m,与森林蓄积量的变异尺度较为接近。在保证抽样精度的条件下,相较于3种传统抽样方法,空间抽样仅需129个样本便能使抽样精度达到89。46%,样本数量远远少于传统抽样方法样本数量(246个)。在没有充足的样地数据分析森林蓄积量变异函数结构的情况下,可采用少量实测样地结合遥感因子的方法分析蓄积量的空间变异尺度,基于变异尺度的空间抽样方法有效减少了样本信息冗余,样点设计在空间布局上更加高效、合理,代表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为森林蓄积量的抽样调查设计提供参考。

    空间抽样变异函数森林蓄积量Landsat8/OLI

    汶上县野生维管植物调查与分析

    李红燕李彦连张楠楠胡猛...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山东省汶上县野生陆生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当地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应用价值。采取现场记录、拍照、压制植物标本等方式对野外样地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生活类型、应用价值等。结果表明:共调查植物190种及变种,包括32种木本植物,158种草本植物,分属于54科13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种,蕨类植物1种,其余为被子植物。22个样地中莲花湖湿地被调查种类最多,昙山、琵琶山及次邱苗圃相对较多,其他样点植物种类较少。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有147种,包括食用、药用、观赏、工业用等。外来入侵植物38种,有些有待观察的种如火炬树,在某些地方形成单一群落,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生长;而有些恶意入侵植物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与其他植物混生,没有形成单一群落。汶上县地形多样,植物种类丰富,调查分析结果可为当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资源利用及入侵植物防治提供参考。

    维管植物入侵植物调查与分析

    我国交趾黄檀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苏志瑜庞伟灿吴婵何国政...
    96-10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趾黄檀是珍贵的红木树种,其木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市场对交趾黄檀大径材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交趾黄檀具有高碳汇和固氮的特点,交趾黄檀的营林培育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涌现出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文献和本地调查的方式,分别从引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模式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综述了交趾黄檀营林培育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交趾黄檀各种源家系间的差异和培育技术体系以及造林模式;分析了交趾黄檀较适应我国东南地区气候,生长效益表现较好,呈现出速生的特性,对改善土壤养分结构有积极作用,生态效益显著;但是,交趾黄檀育苗技术在组培方面尚未成熟,苗木工业化生产仍需加强发展,改造低效林和营建复层混交林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探索阶段;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加强良种选育和无性系育苗技术研究、创新探索常见用材林混交或套种交趾黄檀的营林模式等建议,以期为我国交趾黄檀营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交趾黄檀引种试验种苗培育造林技术

    不同药剂对人工油松林大蚜的防治分析

    孙红波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彩云镇油松人工林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的杀虫剂处理,比较了不同药剂对人工油松林大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20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3个处理油松人工林蚜虫防治效果较好,在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仍然可以超过97%。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认为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防治人工林油松大蚜较为理想。

    药剂人工油松林大蚜防治效果

    浅坑堆栽法在黄葛树古树抢救性移栽中的运用

    杨德勇白祖云赖叶青赵静...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护白鹤滩水电站影响安置区7株黄葛树古树,对黄葛树古树进行了抢救性移栽,即对原生地立地因子进行认真调查,就近选择移植地点。结合黄葛树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运用"浅坑堆栽法"进行移栽。结果表明:移栽存活率为100%,1年后移栽保存率100%。古树抢救性移栽原则上要坚持近地移植,在移栽中要采取根、冠修剪、伤口处理及带土球移栽等树体处理措施,并在移栽后切实加强管理,尤其是"浅坑堆栽法"满足了黄葛树需要充分的透气的生理需求,是黄葛树古树移栽中最关键的技术措施。

    黄葛树抢救性移栽浅坑堆栽移栽技术

    曲靖市华山松母树林的营建技术研究

    许海燕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是造林的基础,种源质量直接影响后代林木的生长状况。研究旨在探讨华山松母树林营建技术及其效果,为提高华山松母树林的生长结实效果和种子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林地环境、林龄、郁闭度和树种组成4个方面选择林分作为母树林进行建设。对潜在的采种区域进行踏查和标准地调查,根据母树等级划分采种区。采用疏伐的方式营建母树林,并进行松土、除草、施肥、防火、病虫害防控等管理措施。以云南曲靖市海寨林场华山松母树林进行案例分析,评估母树林营建和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母树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枝下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母树林的结实株率、球果干重、千粒重和健全籽率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经母树林营建技术改造和养护后,华山松植株的生长、结实、种子品质均有显著提升。通过科学的母树林选建、采种母树选择、母树林的营建与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华山松母树林的生长结实效果和种子品质,建议在该地区推广使用。

    华山松母树林营建技术曲靖市

    缓释氮肥对马尾松幼林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孙辉
    117-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缓释氮肥对马尾松幼林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贵州省惠水县为试验地点,设置B:氮肥,C:磷肥,D:钾肥3个试验组和A(不施肥)1个对照组,对不同施肥方式下马尾松幼林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2个方面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马尾松幼林品质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B(氮肥)马尾松幼林的生长状况总体较好,其株高、材积、胸径分别为:3。87 m、0。0044 m3、4。84 cm,较处理组A分别增长了:24。04%、37。5%、10。05%;处理组B(氮肥)马尾松幼林的生物量积累状况总体较好,其枝干生物量为5。24 t/hm2,针叶生物量为3。87 t/hm2,根系生物量为4。77 t/hm2,整株生物量为14。27 t/hm2,相较于处理组A分别增长了:142。59%、138。88%、116。29%、104。15%。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产生了明显差异。施用氮肥(处理组B)的效果最好,促进了幼林的株高、材积和胸径的增长,以及林木各部位生物量的积累。施用磷肥(处理组C)和钾肥(处理组D)对于马尾松幼林的生长也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效果较氮肥差。研究可为马尾松幼林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马尾松施肥方式品质生物量

    马尾松造林技术及幼林抚育措施研究

    洒敏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阐述了马尾松造林技术和抚育措施;通过应用及效果分析评估了研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从造林地选址、科学整地和造林三方面提出了马尾松造林技术,从松土除草、肥料管理、日常养护和病虫害防治四方面阐述了马尾松幼林的抚育措施;造林与抚育管理措施能够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提高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可为马尾松人工林的高效培育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马尾松造林技术幼林抚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