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活力提升视角下城市中心商业街步行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张阳朱隆斌
    175-179,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商的发展以及传统商业步行街趋于老旧,传统步行街的经营模式受到了冲击,亟须找出影响商业步行街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从商业步行街空间活力评价与提升出发,以常州市南大街作为研究案例,利用语义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空间活力与步行空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①南大街整体空间活力水平低;②步行空间对街道空间活力存在着显著正向影响;③地面铺装、防护及无障碍设施、环卫设施、植物绿化。以及交通可达性5个要素对南大街空间活力影响力最大。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建筑界面、基础设施、绿化景观、交通可达性4个方面提出街道空间品质优化策略。从而将活力重新注入商业空间,使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向着更具活力、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活力SD结构方程模型

    共享理念下城市露营地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

    李鈺熙贾玲利
    180-187,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的开放共享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实际需求,是实现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激发城市绿地活力价值的重要手段。以成都市青龙湖湿地公园、天府芙蓉园、锦江生态带为例,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收集成都市城市露营地点位数据,并结合线下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成都市城市露营地建设现状与游客露营偏好,从区位交通、露营空间、景观环境、基础设施、营地安全与管理5个方面,对3种类型的城市露营地游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和优化建议,助力城市露营在成都的健康、持续发展。

    城市露营地现状调查共享理念成都市

    可持续视角下高校建成环境韧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园为例

    王嘉赓宋岭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校建成环境普遍表现出韧性不足的问题,校园建成环境的可持续性建设成为研究热点。为加强高校环境韧性建设,基于高校人居环境的健康与舒适性需求变化,在校园韧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建成环境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对高校建成环境进行韧性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得出其校园建成环境韧性建设处于较差水平,对其建设短板提出了空间规划、设施配置与治理体系方面的韧性建设优化策略,以期为后续的高校建成环境全局层面的韧性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理论借鉴。

    可持续性高校建成环境校园韧性韧性评价

    基于GIS的怀柔区乡村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李博群李烨
    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挖掘北京市北部乡村地名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充分发挥地名文化在助力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考证法、GIS核密度分析法对该区611处乡村地名进行文化景观分析。结果表明:怀柔区乡村地名类型以自然景观类为主,在自然景观类地名中,又以地形地貌类地名占比最高,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丘陵区、中部半山区以及北部山区;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南部平原区。各文化景观类乡村地名存在空间分异,自然、移民、战争、政策、民族、宗教等驱动因素对怀柔区乡村地名的形成与分布有重要影响。

    地名文化景观GIS怀柔区

    基于重力模型的多车道耦合交通量预测模型研究——以连江县某道路工程为例

    张永平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大部分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量预测在当下的交通规划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交通量预测,一般采用重力模型方法进行实践,但传统重力模型具有延后性、精确度差等缺点。据此,针对按行驶速度、车型大小、车种分类的车道管理方案,提出了基于不同车道方案的通行能力分析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不同参数取值;同时将重力模型与多车道因素进行耦合,形成改进重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以连江县某道路工程为例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道路单向两车道管理方案下的适应交通量约1012 pcu/h;连江县本土交通量在2025-2035年的增长率将保持在9。87%左右。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交通量预测交通规划公路建设项目重力模型

    低效工业用地研究进展

    黄凯张超
    207-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对国内低效工业用地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现有研究主要从低效工业用地的概念内涵、评价研究、成因分析和再开发利用4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低效工业用地的概念内涵尚未统一;二是评价指标缺乏对生态环境指标的考量;三是政府、市场与企业在工业用地全过程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够清晰;四是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再开发利用有效机制。研究结果可为低效工业用地的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低效工业用地概念内涵评价研究成因分析再开发利用

    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核算方法研究

    张威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载体,研究其清查核算方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践,在明确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实物量清查和价值量核算等程序,构建了基于全民所有土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清查核算方法体系,并以实证研究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在实物量清查过程中,全民所有土地资源实物量分布以建设用地为主,占比超过50%;未利用地及农用地占比偏低;②从土地资源价值构成要素来看,全民所有建设用地对土地资源资产的贡献率最高,其中又以住宅用地的贡献率占据优势;③从土地资源资产价值构成来看,研究区全民所有土地资源价值以社会价值贡献最高,为经济价值的6。7倍。

    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核算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站杰杜会岩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获得声誉资本和提升经济绩效,但其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基于2012-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9119个样本,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检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向影响环境绩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增进环境绩效的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正向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绩效的正向作用越强。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对环境绩效的研究也有效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定期披露和完善社会责任报告,重点发挥内部控制质量的效能,积极参与绿色实践活动,注重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统一。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质量环境绩效

    福建省"碳达峰"峰值预测及路径研究

    王东方
    223-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21年福建省能源数据,测算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运用LMDI法识别影响碳排放的关键要素,通过STIRPAT和LEAP模型模拟福建省碳排放在基准、低碳及强化低碳3种情景下达峰时间及峰值。结果显示:在基准或低碳情景下,福建省分别要到2045年或2040年才能实现"碳达峰",而在强化低碳情景下,能够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强化顶层设计、厘清碳排放现状、优化用能结构、减排增汇协同、激活低碳市场等方面提出"碳达峰"路径,助力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碳达峰"STIRPATLEAP福建省

    制造业上市公司循环经济效率研究

    成帆李立威
    230-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制造业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是当下的问题。运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正向影响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且2017-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规模效率稳步提升,但纯技术效率有下降趋势。基于此,企业应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循环经济效率;加大科研投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政府应规范行业标准,实现信息披露统一化。

    循环经济效率DEA分析制造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