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鲵的活动习性及移动距离初探

    王丞蒋万胜周强李伟...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环境退化及丧失问题严峻.为深入了解大鲵活动习性,利用溯溪回捕与无线电追踪,对该物种的活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①大鲵迁移直线距离为182.73±42.9(SE)m,无明显远距离迁移现象;②大鲵夜间活动节律呈单峰型,活动高峰期在21:00-23:00;③大鲵活动区域水深为5~60 cm,流速不超过0.14 m/s,体长与活动位置的水深、流速呈显著的正相关.初步揭示了大鲵的夜间活动规律与栖息偏好,为保护区保护与修复大鲵生境提供了必要科学依据.

    大鲵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动节律栖息习性

    我国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研究进展

    申海香蔡海马尚盛龚建军...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动物是湿地系统的重要成分,能改善土壤的性质、调节物质的分解、促进养分的循环、指示环境的变化等.目前,针对湿地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差异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差异,梳理了1979-2023年我国关于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和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对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不同,在土层中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以腐食性动物为主,蜱螨类(A)和弹尾类(C)数量比具有典型的地带性,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典型的湿地特征.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土壤动物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深入研究土壤动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筛选出不同湿地环境中的指示类群,加强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性研究.

    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研究进展

    基于海拔梯度的彭州市山地旅游气候资源评价

    刘若岚罗坤郭辰希费良建...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彭州旅游气候资源,利用2012-2021年41个气象观测站(1个国家常规地面观测站及40个区域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温湿、风效、着衣指数建立综合舒适度模型.结果表明:温湿指数山、丘、坝区最适月为6、5、4月份,A等级占87%、87%、53%;风效指数峰值在8月上中旬,较温湿指数滞后10~20 d,最适月为:坝区(3、10、11月份)、山区(4、5、10月份)、丘区(4、10月份);着衣指数低谷在7月下旬,峰值丘区12月下旬,山、坝区1月上旬;综合舒适度指数呈"M"型分布,坝、丘、山区最适月在4月份和10月份、5月份和9月份、6月份和8月份,5-8月份丘坝区指数显著降低,山区波动不大.夏季山区综合舒适度最佳,显著优于丘、坝区.

    旅游气候资源人体舒适度综合舒适度模型彭州

    曲靖市林草湿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郝杰李文琼桂军李升鹏...
    78-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曲靖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林草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查清了全市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基本情况.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和危害评估,提出了主要林草湿外来入侵物种预防及治理策略,为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防治规划,保护森林、草原和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全面、准确、客观的基础数据信息.结果表明:在曲靖市森林、草地、湿地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24种,占云南省重点外来入侵物种43种的55.8%.其中,水生植物5种;陆生植物11种;外来入侵昆虫4种;外来入侵病原微生物1种;外来入侵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3种.通过分析,曲靖市林草湿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危害等级Ⅰ级)的有1种,为占比4.2%;中风险(危害等级Ⅱ级)的有11种,占比45.8%;低风险(危害等级Ⅲ级)的有12种,占比50%.

    外来入侵物种林草湿风险等级危害程度曲靖市

    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年际变化研究

    毛彦冰陈国建唐康棚苏岚...
    82-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重庆市现代山地绿色高效低碳农业发展,基于重庆市2010-2020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投入和主要农作物产量等数据,对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以及碳足迹进行估算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2010-2020年,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2015年的碳排放量为153.24× 104t,较2010年增加了 8.25%,但2020年减少至143.72×104t,碳排放明显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占据最大比例,为56.6%;②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总体稳中有降,从1010.35×104t逐步下降至942.49×104t,其中水稻的碳吸收贡献占据主导地位,占农田碳吸收总量的41.1%,但仍以0.58%的年均降幅下降;③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生态盈余,2020年达到286.06×104hm2,整体上涨6.29%,单位面积碳足迹年度变化保持稳定,在0.15 hm2/hm2左右波动.得出结论:重庆市固碳效率已逐步提升,重点还需要加强化肥农药农膜减施增效,优化本土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包括套间作,培育良种等,继续强化农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屏障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碳足迹重庆市

    杉木混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何雨璇何介南高玲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湖南省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杉木纯林、杉木香樟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的杉木林以及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杉木混交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结果显示:4种模式中阔叶混交林的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最高,针阔混交林的灌木层多样性高于杉木纯林,总体而言2种针阔混交林中杉木香樟混交林林下灌木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杉木木荷混交林;4种林分的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呈现出杉木纯林高于混交林的趋势,杉木纯林最高,阔叶混交林最低,2种杉阔混交林中杉木香樟混交林高于杉木木荷混交林,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总体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综合反映了杉木与香樟混交经营可促进杉木林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

    杉木混交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基于最佳粒度的崇礼区近40年景观格局指数动态研究

    崔义鑫任莉夏田王蔚林...
    96-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观格局是从空间架构与空间设计两个角度探讨景观差异性在空间分布中的不平衡以及其复杂性的全面展示,都存在着明显的尺度依赖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尺度效果.理解和探究尺度效应是探索景观结构特性和生态过程信息的核心.目前,关于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而国内研究相对滞后.在这些研究中,多数研究者致力于探讨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与其之间的关系.以崇礼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使用库为研究数据背景,借助ArcGIS和Frag stats软件,系统地探讨了2018年崇礼区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分析粒度.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崇礼区近40年来的景观结构特征和格局.经实验分析,崇礼区域林地景观的最佳研究尺度为50 m,此粒度能够有效揭示景观特征和生态过程.此外,各景观要素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表明斑块间的聚散程度较低,空间布局呈现分散、复杂的特点,破碎化程度严重.

    景观结构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崇礼区域粒度

    2011-2020年安徽省植被变化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黄梦楠丛培月莫李娟寇艳梅...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省作为中国气候敏感和生态受损的地区,正面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日益显著的挑战.由于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存在不对称性,安徽省植被变化对干旱的响应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2011-2020年安徽省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了2011-2020年气象干旱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2011-2020年SPEI在中部上升,整体空间呈干旱减弱趋势;相同时期NDVI整体下降,北部下降显著,中南部下降缓慢,东部微弱增加.通过SPEI和NDVI的相关关系及时滞效应分析,南、北部地区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几乎即时,而中部相对滞后,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增进了对安徽省气候—植被关系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下干旱风险的防范提供了理论支撑.

    气象干旱植被变化时滞效应安徽省

    岳阳市植被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影响

    张庆斌段青达刘文祥
    109-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岳阳位于湖南省,毗邻洞庭湖流域,该地区植被的植被变化趋势将对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产生影响,探究了该地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力因素,以期为岳阳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参考意见.应用2000-2016年的Modis NDVI的月合成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分析植被变化趋势,使用残差分析的方法剥离人为活动因素,探究气候、人为活动对植被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岳阳市植被显著减少的区域占比为0.89%,显著增加的区域占比为76.11%,驱动力因素变化方面,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雨、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698,与残差的相关系数为0.81.岳阳市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小部分区域植被出现显著减少趋势,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力方面,人为作用强于气候变化对岳阳市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NDVI数据集残差分析驱动力因素

    辽东山区不同立地等级的人工落叶松林碳汇量评估

    靳玮江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辽东山区177块样地数据,通过分析年龄—树高关系,编制了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进一步推导出不同立地等级的单株碳汇量预测表,估算了在5个立地等级下落叶松30年生时的碳汇量.结果表明:比较11种落叶松优势木高曲线方程表达式后,选出R2最大的理查德方程为最优导向曲线,其表达式为:H=23.710(1-e-0.047A)0.808,根据落叶松人工林基准年龄30年时的树高范围为16~23 m,故有16、17、18、19、20、21、22、23 m,共8个指数级,所编立地指数表适用性经落点检验为90.0%.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立地质量评价表以及立地等级胸径预测表,对落叶松30年生时的胸径进行了预测并分级,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落叶松生长到30年时的单株碳汇量,处于29.7~739.48 kg的范围.

    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碳汇量辽东山区